中午,在小区,我脚步匆匆地走向公交站点,赶去上班。
在小区花园的拐角处,丁字路口,两条小路交汇处,一辆黑色尼桑轿车缓缓驶来。“滴滴·····”刺耳的喇叭声响起。我本能地靠边行走。那辆车又发出刺耳的滴滴声响。车对面的两个年轻女孩也赶忙躲闪在一边。我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嘴里不由得发出shit的读音。我平常走在小区里最烦的就是汽车车主乱按喇叭,刺耳又扎心。
在我的那个单词的音还没来得及完全冲出嘴巴的情况下,那辆车竟然在我身边停了下来。开着的车窗后面露出一张脸中年妇女的带有浅浅微笑的脸来,探身说道:“上车,一块走吧!”我的大脑还没准确辨别出她是谁时,我的嘴就说出了“不用了”这三个字。紧接着,脑子快速反应-----哦,想起来了,刘佳音的妈妈,夏天带娃的时候在小区能时不时地碰上。她上班的时候更好路过我所在的单位。她又热情地说道:“上来吧,没事的。”其实这个时候距离我上班的时间是有点紧迫的。但刚才拒绝的话已经说出口,大脑本能的就是顺着刚才的思路往下走了。“不用了,谢谢啊,我的时间够用。”说完习惯性地微笑,礼貌地摆摆手。
走向公交车站点的路上,其实是有一点沮丧的。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曾经一次,也是一个认识的邻居开车在我身边停下,说要拉着我——她上班地点和我也正好顺路。我也是几乎不假思索地拒绝。后来想想,拒绝他人的举手之善,其实是拒绝了与他人走近、熟识的机会。今天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以往的岁月中,总是害怕麻烦别人,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接受他人帮助、向别人求助的。
其实有的时候,对于别人的善意之举,不妨接受。给自己也给他人一个机会,一个感受爱、给予爱、传递爱的机会!
在生活中,我是愿意给予他人帮助的,但是却很少或者说很不习惯接受别人的帮助。其实,好多时候,给予是比接受更让人快活的,所以也要学会给他人助人的机会,成全别人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
这是我昨天才有所感悟的一种心绪。
班里有位学生,他虽然不怎么学习,但是总是把自己打扮的干干净净、精精神神的。虽不学,但也不捣乱。所以,我对他也是多了一些期待,经常鼓励他能学一点儿是一点儿。有时间就看他那拿着一本字帖在练字,或者看一本厚部头的书。那天自习时,看他又在练字。走近,看他直接拿笔在原字帖上描,而且描的和原字帖并不是那么的贴合,遗憾描过之后这字帖就有点浪费。突然想起,我曾经心血来潮准备练字,买了许多的透明练字纸,还在家里书柜中家里静静地躺着呢。于是,暗暗告诉自己,想着拿来,明早就给他。
像我这个年纪的人要记住一件事其实并不是特别容易的一件事,但是总算记住了。
第二天早读的时候,找了一个其他同学都不注意的时机,给他送了过去-----怕他因为自尊而拒绝,所以特地想好了措辞。“我看你总在练字,我家里正好有许多不用的练字纸,给你拿来用。”
语调特别的诚恳,就像对待朋友那样的。本以为他会稍微推辞一下就接受的,就像以前许多次的给弟子们东西时的情形,没想到她一直把那厚厚的一沓纸托在手中往我手里塞,并且说道老师我家里有,谢谢了。我连“里拿着吧,当草稿纸也行”都说出来(可以想见我当时希望他收下这沓纸的心情是多么的诚恳和迫切),他托着那沓纸,始终也没有收下的意思。我只好拿回来了。几秒的时间,我的善意就被决绝了。
这沓纸于我,确实没什么用;于他,也确实用得着。我拿给他,是出于善意,也是出于不浪费东西的考虑,并没有想到要得到他的感恩与回报。就像我一向习惯把不穿的好衣服整理好装在干净的塑料袋里放在楼下的垃圾桶旁边一样,只是想要把他给有需要的人,别让东西蹉跎生命。然而他拒绝我的善意。虽然我有一点点失落,但我也知道人人都有拒绝的权利。
今天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除了继续做一个付出爱的人,也要学会做一个成全他人付出爱的人。这样,彼此之间会感觉更多的温暖,爱也会在人与人之间流动。
想起了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的一篇文章《两块面包》,艺术家竟然对老姑娘的善意进行声色俱厉的指责。虽然,那善意给他带来了麻烦,但是她却伤害了一个对他怀有善意的人,践踏了一颗友善欢欣的心灵。
所以,大方给予善;更要大方接受善。让善意在人与人之间流动,温暖你我的心。让我们把别人的善意帮助看成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缔结缘分、产生关联的美好丝带。
想起了那个故事。公交车上,一位女子陪他刚做完手术的老爸上车。一个红领巾热情的给老人让座,老人稍有犹豫,但后来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下车后,女儿嗔怪数落他老爸:“爸,你刚做了手术,不适宜坐着,你为什么要坐下来呢?”老人慈爱地说:“你没看那孩子热情渴求的表情吗,那是一颗善意的种子在开花呀。我怎么能忍心拒绝呢!”
在某些情况下,珍惜他人善意的帮忙——即使我们并不需要,也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