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人生

学习

老婆要出差,去某某中学学习先进经验,我说别去了,他们先进经验的重点就是打鸡血,老婆不信,我马上查给她看,输入关键词“某某中学的成功经验”,结果中不乏“爱拼才会赢”、“功课全优,赛过神仙”、“亮剑精神”等豪言壮语,老婆看后一脸不屑:“这也不能说是打鸡血”。

文科女说不对,理工男不敢辩,赶快查“打鸡血”的来历。据说,“打鸡血”是80年代老干部的秘密武器,选用年青公鸡的血,通过静脉注射到人的身体里,被注射者就会满脸红光,精神倍增。此法现已失传,不知真假,后来大家就用“打过鸡血”来形容人精神亢奋的样子,但带有贬义。比如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见到钱时,就像打过鸡血一般,在死前的最后时刻,当他见到那些镀金的法器时,立刻“复活”了,还想把金十字架抓在手里。

该校要求高中学生三年阅读600万字,写作达到24万字。计算一下,每天要写658个字,这不正是现在流行的“日更”。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已经落后,写出三八万,北大才招手。

我从今年初开始学写作,一想到有机会成为签约作者,胸中一股热气就往上冲,一下子满脸红光,信心百倍,仿佛打了鸡血一般。一开始每周写一篇,每当半夜写完一篇文章,吹着寒风走在回宿舍的路上,看见路人哆嗦的身影,心中满是鄙夷----看我,一点都不冷。

“鸡血”不是唐僧肉,很快就会失效,当文章被主编拒绝几次,很难坚持写下去,不知那些码字员是如何做到“日更”的。该校学生却幸运得多,文章写不好有老师教,每天有老师带着跑步、喊口号,评比、排位等管理手段一上,孩子们比打了鸡血还有干劲。没有哪个写作班还要求跑步,报名后除了损失报名费的压力,不知还应该从哪里找到动力,如果还懂得点经济学,知道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人的惰性马上就站上风,还是不写来得轻松愉快。

战争中士气最重要,首长必须会鼓舞士气,《亮剑》中李云龙深谙此道,历史上也有许多实例。公元前279年,齐国被燕军占领,仅有莒城、即墨两城未沦陷,田单在即墨号召士兵:“无可往矣!宗庙亡矣!今日尚矣!归于何党矣!”,将士听后挥泪奋臂,要决一死战,最终大破燕国大军,收复全部城池。

真正的战争现代人大多不可能经历,但生活中的战争号角一刻都没停过。当我们面对恐惧、困难时,面对学习、工作中的各种不容易时,没有鸡血可打,我们需要信心、勇气、毅力,需要一种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精神。以前保险公司每天开晨会、做操、喊口号,现在很多大企业也跟着学,小企业也跟着做,餐厅、服装店、理发店也有样学样。那么,这“精神”到底是什么?是从哪来的?

有一个“机器人老鼠”的实验,在老鼠大脑中特定位置插入三个电极,科学家就可以控制老鼠的行动,就像摇控一辆玩具车,遥控器指哪里,老鼠就“想”去哪里。如果今后技术成熟,人脑也可以装上这种设备,最高兴的就是家长,他们只需动下手指按下开关,孩子马上就“想”去学习,比紧箍咒还灵。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介绍,美国军方正在研究一种头盔,叫做“经颅直流电刺激器”,希望提升士兵在训练或实战时的表现,一些实验表明确实有利于士兵提高注意力,据说能使学习能力提高4至5倍。如果这些技术今后成熟,不知我们是应该高兴还是悲哀。

佛教有打坐“冥想”的方法,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为了修练武功,看多了武侠小说才会有这种误解。因为大脑意识经常会失控,我们思考一件事时往往不能专心,通过“冥想”训练是为了达到掌控自我意识的目的,让思维专注于需要的对象,据说需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听说美国现在非常流行“冥想”,有许多冥想培训班,据说两个月就有效果。就连Google公司都设置有专门的“冥想室”,并配备有传感器等神经反馈装备,以训练员工提升工作效率,真是万恶的资本家。

鸡血疗法失传了,美军的头盔买不到,“冥想”太高深,我们还有什么方法?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人体中有一种名为“多巴胺”的神经递质,负责传递兴奋、开心情绪,起着奖励、激励行为的主要作用。当我们经历新鲜、刺激或有挑战性的事情时,大脑中会分泌多巴胺,这使我们感到兴奋激动,就像打过鸡血一般。这和双十一购物、网游中取得胜利都是类似的情绪体验,如果学习、工作也能这么“嗨”那该多好。

当我们意志消沉时,表现为体内多巴胺分泌不足,如果有什么方法能够提高多巴胺的分泌,我们就会变得精力充沛。还真有这种方法,这就是“运动”。研究表明,当人在运动时, 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会促进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这不正是某学校的管理经验。

生命在于运动,有时候复杂的问题往往有简单的解决办法,经常运动一下,流点汗水,刺激多巴胺分泌,能让你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学习变得有趣,工作变得轻松。有人说没有鸡血的人生不值得过,那我就祝愿大家有一个充满激情的鸡血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鸡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