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谈社世界史6:东南亚》8

那四百多年后,吴哥文明是怎么被重新发现的呢?

你可能想不到,吴哥王朝的历史重见天日,竟然得益于后来的殖民者。也就是,殖民柬埔寨的法国人。

19世纪50年代,中国和英法两国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法国开始在东南亚加速扩张,大概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建立起一个“法属印度支那”。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柬埔寨、老挝、越南。为了进一步扩张,法国人组建了一支考察团,打算在森林中勘探出一条通往中国云南的道路。当然,由于瀑布和浅滩,修路的想法后来放弃了。但他们无意中在森林深处发现了很多碑文。一些对古代文明非常好奇成员,把这些碑文拓印下来,带回法国。古老的吴哥文明逐渐浮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找到一些碑文,吴哥文明就重见天日了吗?远远没有。

就像是中国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一样,碑刻虽然也记录了历史信息,但这种低效、耗资巨大的记录方式,肯定不会记载日常琐碎。它们主要记载的是国家大事。什么才算国家大事呢?《左传》有一句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代中国,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祀和战争。吴哥王朝也差不多,吴哥的碑文主要记载的是宗教活动,比如哪位国王皈依了某位神灵,哪位王族给寺庙捐赠了多少赠品。当然,也少不了对吴哥国王的歌功颂德。

你可能说,现在吴哥古迹有很多碑刻,足够多的碑刻是不是就能拼接出一些历史的画面呢?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由于吴哥王朝的历史曾经消失四百年,那个时候的文字,现在已经很难识读了。就拿本书作者石泽良昭举例,为了研究吴哥,他至少掌握了梵文、巴利文、古代高棉文等古代语言,以及法语、英语、柬埔寨语等现代语言。困难可不只有这些。东南亚是热带地区,雨水和苔藓对石碑的侵蚀很严重,再加上后代的战乱,就算想找到一块,既保存完整,又字迹清晰的石碑,也很不容易。

不过,学术研究再怎么困难或许只是小事,真正可怕的是,随着吴哥文明的面纱被一点点揭开,越来越多的危险向它靠近。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古迹不仅意味着它是一个被封印的古老文化,还意味着金钱和利益。就像敦煌莫高窟被发现后,很多文物流失一样。吴哥遗迹也同样暴露在这样的危险中。

1923年,吴哥古迹一座名为女王宫的寺院丢失了四尊女神像。不久之后,凶手查到,是一位法国作家,他叫马尔罗。马尔罗和妻子在柬埔寨旅游的时候,顺手偷走了女神像。随后,马尔罗被捕,女神像被送还女王宫寺院。不过,马尔罗虽然被判处监禁,后来却缓期执行。也就是说,马尔罗并没有受到实际的惩罚。这位马尔罗,后来竟然还担任了法国第一任文化部部长。死后,他的骨灰被放入了法国先贤祠,这里是法国文化名人的安葬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讲谈社世界史6:东南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