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风暴》为什么这么火?

目前为止,《扫黑风暴》视频总播放量已经超过30亿,相当于全国每个人看过2次;人物、剧情、原型案件等话题屡次登上微博热搜。

任何引爆网络的话题都有规律可循。

剧情设定本身的“梗”是撬动话题传播关键因素,这个“梗”包含了人物、环境、剧情本身以及隐藏在剧情中的小彩蛋等,最重要的是已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原型案件。

剧情设定之外的社会话题,则是推动剧情话题的引爆。

前几天,中央巡视组的副组长因贪污落马,金额巨大,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名,自然激发大众惩恶扬善的情绪,并把情绪宣泄口寄托在《扫黑风暴》中大BOSS的落马、孙兴判处死刑。

 我们从社交元素、大众共鸣和主流情绪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01 

剧情设定里的社交传播元素

剧情设定中无处不在的“梗”,我称之为社交传播元素,没有“梗”的剧就没有话题,就不会被人讨论和传播。

首先取景地

《扫黑风暴》的取景地在长沙,长沙是网红城市,本身自带话题。


(图:长沙烈士公园)


(图:潮宗街)


剧情初始,就有网友对剧中出现的场景进行盘点,剧中出现的派出所、混沌店、凤凰会所、隧道、新帅集团的双子楼以及剧中的群众说的长沙话等等元素,都让这部剧充满长沙色彩。

其次演技实力派与流量明星

孙红雷领衔的一众实力派演员把剧演活了,孙红雷与刘奕君飙戏、海哥的武汉话和大江的英文、大江与邢非粉红色保温杯的爱情、王志飞的老谋深算,和孙兴十恶不赦的邪笑、徐英子的可怜与贺芸的违心。

(图:大江的粉红色保温杯爱情)


每一个人领衔的小故事都在激发观众不同的情绪;同情心、恨、戏剧性。

悬疑剧情也有CP感和喜剧元素,“黑社会”的反差萌,让大江登上了热搜,海哥逗笑了观众。

(图:海哥)


孙艺兴作为流量明星,演技暂不评论,他会让更年轻的一代观众关注这部剧。

另外,在东方卫视的综艺《极限挑战》中,孙红雷就和张艺兴有合作有观众缘,这次首次荧幕合作也是一大看点。

还有导演的“小心机”

贺芸办公室墙上挂的“警魂”,反过来念,其实是云鬼警;

混沌店菜单上的“陷”字暗示混沌店不是一般的店子;


(图:混沌店)

高赫=高明远+贺芸;

如此种种“小心机”,暗示了人物的背景或结局,增加剧情的话题性,引发网友的猜测。

让充满悬疑的剧情又蒙上了一层迷雾,等着慢慢浮出水面。


02

剧情设定中的大众共鸣


剧中有诸多现实案件和现实罪犯的改编。

(图:孙兴被判死刑)


我相信没有一个观众不恨孙兴,果然在剧情发展到孙兴被判死刑,随即登上微博热搜。

众多真实案件的还原与改编,集中出现在一个剧中,共同的记忆和集体的情绪被激发。

真实案件还原和改编带给观众的心理作用是:

大众仿佛亲眼目睹了当初那几宗真实的案件;并以调查者的视角,一起参与并见证罪犯伏法。

此刻,观众拥有上帝视角来看待“真实案件”。


03

剧情外的社会主流情绪


仿佛每个人手上都持有一把正义之剑;

这把正义之剑化身为楼梯间抽烟时怒斥孙兴的谈资,也化身为对李成阳恢复警籍时发的朋友圈,也化身为微博上相关话题的评论和点赞。

于是,孙兴被判死刑,登上热搜。

网络上的主流情绪有两个:

1、你丫该,做了坏事就该受到惩罚,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是不会缺席,大快人心。

2、你犯罪你伏法,不会因为你是资本你有权利就逍遥法外。

(图:孙兴的热搜)


观众带着主流情绪观剧,被悬念和伏笔的诱饵吸引,“李成阳是不是好人”?“孙兴的爹是谁”?

起初邪恶占据上风,把观众的情绪足够调动;随着正义的到来,剧情所呈现的与大众的主流情绪高度一致;观众的主流情绪势必点燃。

《引爆点》一书中谈到引爆流行的三大原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可以理解成,意见领袖+社交传播因素+社会话题趋势。

《扫黑风暴》的火爆,将附着力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展现到了极致,任何一个话题的火爆都不是偶然,它一定是触发了某个引爆点的机关。

你可能感兴趣的:(《扫黑风暴》为什么这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