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诠释一本书的详细内容?

我们阅读一本书时,可能会首先去了解书中的大体内容、关键信息,从而决定要不要读。这个环节类似之前提到的“如何透视一本书”。

透视后如果我们有兴趣详读,接下来我们自然想知道这本书的详细内容是什么。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参考《怎样阅读一本书》中对于分析阅读第二阶段的讲解,可以帮我们诠释一本书的详细内容,并了解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

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就是指我们不仅要阅读文字,还要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意图,尤其是对于一些关键词句。

这句话可能听起来很简单,阅读不就是要理解背后的意思吗? 不知道你有没有和我一样,出现过类似这样的问题:读着读着就走神了,尤其是对于一些专业的书籍。如果这样,看起来好像是在阅读,甚至我们的潜意识也认为自己在阅读,但是关键信息就在无意识中错过了,更别提理解了,想起之后,又不得不重读。我想,如果我们运用作者提到的这个建议,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做呢?简单来说,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一边阅读一边标记关键词等,并尝试着去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作者的意图。

这点,是不是还唤起了你之前语文课堂上,听到的文字的“原义”“引申义”之类的解析呢?

2.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主旨内容

这个环节让我想到了,在透视一本书时提到的抓全书大概内容的原理。不过这里是指我们在详读书中内容时,如何抓主旨。所以,这里可以理解针对具体章节或者文段的阅读,作者建议将重要的句子圈出来,从中找出主旨内容,有时候,我们必须圈出重要的句子,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才能了解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主旨。

比如下面这段话:

一个君王就算无法赢得人民的爱戴,也要避免憎恨,以唤起人民的敬畏;因为只要他不剥夺人民的财产与女人,他就不会被憎恨,也就可以长长久久地承受人民的敬畏。

快速阅读过后,我们会觉得这段话的主旨是分号前面的内容,后面从关键词“因为”开始是在说明原因,不过,细读后面这句话的内容,联系前面的意思,我们会发现,这段文字至少表达了两层意思:君王,要避免被憎恨,不被憎恨,就能长久被人们敬畏;要避免被憎恨,就不要剥夺人们的财产和女人。

所以,对于有的文章,需要我们把关键句子理清了,才能理清背后的主旨。

另外,书中还提到,我们在平常阅读中,无论我们是否同意文中作者的意思,我们都要先确保自己理解了,再去下定论。这点,放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受教,因为妄下定论者,看似是对被评价者的不公,实际是对自己无知的纵容。

3.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关系

阅读发现,做到这点的前提是要分清楚,我们阅读的内容哪些是事实,哪些是作者的论证内容,从而进一步分析作者的论证逻辑和方式。

文中建议:

在找到论证内容后,如果先看到结论都去看理由,先看到理由就去找结论。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归纳法。

然后找出所读内容中哪些是假设?哪些事是有根据的,哪一些是不需证实的自明之理。

这部分内容是我觉得自己最需要弥补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习惯了来自屏幕的快餐式输入,迷恋着各种“及时而丰富”的输入形式所带来的“获得感”,但是隐隐约约地发现好像缺乏了看长文的耐性,更失去了对内容质量的判断力,很容易被一些文字带走,直到被人提起其中的逻辑问题时才恍然大悟,我想,这就是快餐式输入的毒吧。

在阅读《怎样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时,越读就越佩服作者的逻辑思维和阅读素养。虽然当下,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多种多样的阅读材料,但讲真,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会读了。好在一切都可以学来,就先从学习《怎样阅读一本书》开始。听说,阅读也是一种修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诠释一本书的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