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下三点可以概括 Linux 到底是什么:
1989 年,Linus Torvalds 进入芬兰陆军新地区旅,服 11 个月的国家义务兵役,军衔为少尉,主要服务于计算机部门,任务是弹道计算。服役期间,购买了安德鲁·斯图尔特·塔能鲍姆所著的教科书及 minix 源代码,开始研究操作系统。1990 年,他退伍后回到大学,开始接触 Unix。
Minix 是一个迷你版本的类 Unix 操作系统,由塔能鲍姆教授为了教学之用而创作,采用微核心设计。它启发了 Linux 内核的创作。
1991 年,Linus Torvalds 开源了 Linux 内核。Linux 以一只可爱的企鹅作为标志,象征着敢作敢为、热爱生活。
Linus Torvalds 开源的只是 Linux 内核,我们上面也提到了操作系统内核的作用。一些组织或厂商将 Linux 内核与各种软件和文档包装起来,并提供系统安装界面和系统配置、设定与管理工具,就构成了 Linux 的发行版本。
内核主要负责系统的内存管理,硬件设备的管理,文件系统的管理以及应用程序的管理。
Linux 的发行版本可以大体分为两类:
对于初学者学习 Linux ,推荐选择 CentOS,原因如下:
在 Linux 操作系统中,一切被操作系统管理的资源,如网络接口卡、磁盘驱动器、打印机、输入输出设备、普通文件或目录等,都被视为文件。这是 Linux 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即"一切都是文件"。
这种概念源自 UNIX 哲学,即将所有资源都抽象为文件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和访问。Linux 的文件系统也借鉴了 UNIX 文件系统的设计理念。这种设计使得 Linux 系统可以通过统一的文件接口来管理和操作不同类型的资源,从而实现了一种统一的文件操作方式。例如,可以使用类似于读写文件的方式来对待网络接口、磁盘驱动器、设备文件等,使得操作和管理这些资源更加统一和简便。
这种文件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为 Linux 系统带来了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得 Linux 成为一种强大的操作系统。同时,这也是 Linux 系统的一大特点,深受广大用户和开发者的喜欢和推崇。
inode 是 Linux/Unix 文件系统的基础。那 inode 到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通过以下五点可以概括 inode 到底是什么:
stat
命令可以查看文件的 inode 信息,包括文件的 inode 号、文件类型、权限、所有者、文件大小、修改时间。简单来说:inode 就是用来维护某个文件被分成几块、每一块在的地址、文件拥有者,创建时间,权限,大小等信息。
再总结一下 inode 和 block:
stat
命令查看 inode 信息。可以看出,Linux/Unix 操作系统使用 inode 区分不同的文件。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文件名被修改或删除,文件的 inode 号码不会改变,从而可以避免一些因文件重命名、移动或删除导致的错误。同时,inode 也可以提供更高的文件系统性能,因为 inode 的访问速度非常快,可以直接通过 inode 号码定位到文件的元数据信息,无需遍历整个文件系统。
不过,使用 inode 号码也使得文件系统在用户和应用程序层面更加抽象和复杂,需要通过系统命令或文件系统接口来访问和管理文件的 inode 信息。
在 Linux/类 Unix 系统上,文件链接(File Link)是一种特殊的文件类型,可以在文件系统中指向另一个文件。常见的文件链接类型有两种:
1、硬链接(Hard Link)
ln
命令用于创建硬链接。2、软链接(Symbolic Link 或 Symlink)
ln -s
命令用于创建软链接。硬链接为什么不能跨文件系统?
我们之前提到过,硬链接是通过 inode 节点号建立连接的,而硬链接和源文件共享相同的 inode 节点号。
然而,每个文件系统都有自己的独立 inode 表,且每个 inode 表只维护该文件系统内的 inode。如果在不同的文件系统之间创建硬链接,可能会导致 inode 节点号冲突的问题,即目标文件的 inode 节点号已经在该文件系统中被使用。
Linux 支持很多文件类型,其中非常重要的文件类型有: 普通文件,目录文件,链接文件,设备文件,管道文件,Socket 套接字文件 等。
每种文件类型都有不同的用途和属性,可以通过命令如ls
、file
等来查看文件的类型信息。
# 普通文件(-)
-rw-r--r-- 1 user group 1024 Apr 14 10:00 file.txt
# 目录文件(d,directory file)*
drwxr-xr-x 2 user group 4096 Apr 14 10:00 directory/
# 套接字文件(s,socket)
srwxrwxrwx 1 user group 0 Apr 14 10:00 socket
Linux 使用一种称为目录树的层次结构来组织文件和目录。目录树由根目录(/)作为起始点,向下延伸,形成一系列的目录和子目录。每个目录可以包含文件和其他子目录。结构层次鲜明,就像一棵倒立的树。
常见目录说明:
cd usr
:切换到该目录下 usr 目录cd ..(或cd../)
:切换到上一层目录cd /
:切换到系统根目录cd ~
:切换到用户主目录cd -
: 切换到上一个操作所在目录ls
:显示目录中的文件和子目录的列表。例如:ls /home
,显示 /home
目录下的文件和子目录列表。ll
:ll
是 ls -l
的别名,ll 命令可以看到该目录下的所有目录和文件的详细信息mkdir [选项] 目录名
:创建新目录(增)。例如:mkdir -m 755 my_directory
,创建一个名为 my_directory
的新目录,并将其权限设置为 755,即所有用户对该目录有读、写和执行的权限。find [路径] [表达式]
:在指定目录及其子目录中搜索文件或目录(查),非常强大灵活。例如:① 列出当前目录及子目录下所有文件和文件夹: find .
;② 在/home
目录下查找以 .txt
结尾的文件名:find /home -name "*.txt"
,忽略大小写: find /home -i name "*.txt"
;③ 当前目录及子目录下查找所有以 .txt
和 .pdf
结尾的文件:find . \( -name "*.txt" -o -name "*.pdf" \)
或find . -name "*.txt" -o -name "*.pdf"
。pwd
:显示当前工作目录的路径。rmdir [选项] 目录名
:删除空目录(删)。例如:rmdir -p my_directory
,删除名为 my_directory
的空目录,并且会递归删除my_directory
的空父目录,直到遇到非空目录或根目录。rm [选项] 文件或目录名
:删除文件/目录(删)。例如:rm -r my_directory
,删除名为 my_directory
的目录,-r
(recursive,递归) 表示会递归删除指定目录及其所有子目录和文件。cp [选项] 源文件/目录 目标文件/目录
:复制文件或目录(移)。例如:cp file.txt /home/file.txt
,将 file.txt
文件复制到 /home
目录下,并重命名为 file.txt
。cp -r source destination
,将 source
目录及其下的所有子目录和文件复制到 destination
目录下,并保留源文件的属性和目录结构。mv [选项] 源文件/目录 目标文件/目录
:移动文件或目录(移),也可以用于重命名文件或目录。例如:mv file.txt /home/file.txt
,将 file.txt
文件移动到 /home
目录下,并重命名为 file.txt
。mv
与 cp
的结果不同,mv
好像文件“搬家”,文件个数并未增加。而 cp
对文件进行复制,文件个数增加了。touch [选项] 文件名..
:创建新文件或更新已存在文件(增)。例如:touch file1.txt file2.txt file3.txt
,创建 3 个文件。
ln [选项] <源文件> <硬链接/软链接文件>
:创建硬链接/软链接。例如:ln -s file.txt file_link
,创建名为 file_link
的软链接,指向 file.txt
文件。-s
选项代表的就是创建软链接,s 即 symbolic(软链接又名符号链接) 。
cat/more/less/tail 文件名
:文件的查看(查) 。命令 tail -f 文件
可以对某个文件进行动态监控,例如 Tomcat 的日志文件, 会随着程序的运行,日志会变化,可以使用 tail -f catalina-2016-11-11.log
监控 文 件的变化 。
vim 文件名
:修改文件的内容(改)。vim 编辑器是 Linux 中的强大组件,是 vi 编辑器的加强版,vim 编辑器的命令和快捷方式有很多,但此处不一一阐述,大家也无需研究的很透彻,使用 vim 编辑修改文件的方式基本会使用就可以了。在实际开发中,使用 vim 编辑器主要作用就是修改配置文件,下面是一般步骤:vim 文件------>进入文件----->命令模式------>按i进入编辑模式----->编辑文件 ------->按Esc进入底行模式----->输入:wq/q!
(输入 wq 代表写入内容并退出,即保存;输入 q!代表强制退出不保存)。
1)打包并压缩文件:
Linux 中的打包文件一般是以 .tar
结尾的,压缩的命令一般是以 .gz
结尾的。而一般情况下打包和压缩是一起进行的,打包并压缩后的文件的后缀名一般 .tar.gz
。
命令:tar -zcvf 打包压缩后的文件名 要打包压缩的文件
,其中:
比如:假如 test 目录下有三个文件分别是:aaa.txt
、 bbb.txt
、ccc.txt
,如果我们要打包 test
目录并指定压缩后的压缩包名称为 test.tar.gz
可以使用命令:tar -zcvf test.tar.gz aaa.txt bbb.txt ccc.txt
或 tar -zcvf test.tar.gz /test/
。
2)解压压缩包:
命令:tar [-xvf] 压缩文件
其中 x 代表解压
示例:
/test
下的 test.tar.gz
解压到当前目录下可以使用命令:tar -xvf test.tar.gz
tar -xvf test.tar.gz -C /usr
(-C
代表指定解压的位置)scp [选项] 源文件 远程文件
(scp 即 secure copy,安全复制):用于通过 SSH 协议进行安全的文件传输,可以实现从本地到远程主机的上传和从远程主机到本地的下载。例如:scp -r my_directory user@remote:/home/user
,将本地目录my_directory
上传到远程服务器 /home/user
目录下。scp -r user@remote:/home/user/my_directory
,将远程服务器的 /home/user
目录下的my_directory
目录下载到本地。需要注意的是,scp
命令需要在本地和远程系统之间建立 SSH 连接进行文件传输,因此需要确保远程服务器已经配置了 SSH 服务,并且具有正确的权限和认证方式。rsync [选项] 源文件 远程文件
: 可以在本地和远程系统之间高效地进行文件复制,并且能够智能地处理增量复制,节省带宽和时间。例如:rsync -r my_directory user@remote:/home/user
,将本地目录my_directory
上传到远程服务器 /home/user
目录下。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连接到远程 FTP 服务器并进行文件上传、下载、删除等操作。使用之前需要先连接登录远程 FTP 服务器,进入 FTP 命令行界面后,可以使用 put
命令将本地文件上传到远程主机,可以使用get
命令将远程主机的文件下载到本地,可以使用 delete
命令删除远程主机的文件。这里就不进行演示了。操作系统中每个文件都拥有特定的权限、所属用户和所属组。权限是操作系统用来限制资源访问的机制,在 Linux 中权限一般分为读(readable)、写(writable)和执行(excutable),分为三组。分别对应文件的属主(owner),属组(group)和其他用户(other),通过这样的机制来限制哪些用户、哪些组可以对特定的文件进行什么样的操作。
示例:在随意某个目录下ls -l
第一列的内容的信息解释如下:
下面将详细讲解文件的类型、Linux 中权限以及文件有所有者、所在组、其它组具体是什么?
文件的类型:
Linux 中权限分为以下几种:
文件和目录权限的区别:
对文件和目录而言,读写执行表示不同的意义。
对于文件:
权限名称 | 可执行操作 |
---|---|
r | 可以使用 cat 查看文件的内容 |
w | 可以修改文件的内容 |
x | 可以将其运行为二进制文件 |
对于目录:
权限名称 | 可执行操作 |
---|---|
r | 可以查看目录下列表 |
w | 可以创建和删除目录下文件 |
x | 可以使用 cd 进入目录 |
需要注意的是:超级用户可以无视普通用户的权限,即使文件目录权限是 000,依旧可以访问。
在 linux 中的每个用户必须属于一个组,不能独立于组外。在 linux 中每个文件有所有者、所在组、其它组的概念。
ls ‐ahl
命令可以看到文件的所有者 也可以使用 chown 用户名 文件名来修改文件的所有者 。ls ‐ahl
命令可以看到文件的所有组也可以使用 chgrp 组名 文件名来修改文件所在的组。修改文件/目录的权限的命令:chmod
示例:修改/test 下的 aaa.txt 的权限为文件所有者有全部权限,文件所有者所在的组有读写权限,其他用户只有读的权限。
chmod u=rwx,g=rw,o=r aaa.txt
或者 chmod 764 aaa.txt
补充一个比较常用的东西:
假如我们装了一个 zookeeper,我们每次开机到要求其自动启动该怎么办?
chmod +x zookeeper
chkconfig --add zookeeper
chkconfig --list
Linux 系统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分时操作系统,任何一个要使用系统资源的用户,都必须首先向系统管理员申请一个账号,然后以这个账号的身份进入系统。
用户的账号一方面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对使用系统的用户进行跟踪,并控制他们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用户组织文件,并为用户提供安全性保护。
Linux 用户管理相关命令:
useradd [选项] 用户名
:创建用户账号。使用useradd
指令所建立的帐号,实际上是保存在 /etc/passwd
文本文件中。
userdel [选项] 用户名
:删除用户帐号。
usermod [选项] 用户名
:修改用户账号的属性和配置比如用户名、用户 ID、家目录。
passwd [选项] 用户名
: 设置用户的认证信息,包括用户密码、密码过期时间等。。例如:passwd -S 用户名
,显示用户账号密码信息。passwd -d 用户名
: 清除用户密码,会导致用户无法登录。passwd 用户名
,修改用户密码,随后系统会提示输入新密码并确认密码。
su [选项] 用户名
(su 即 Switch User,切换用户):在当前登录的用户和其他用户之间切换身份。
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用户组,系统可以对一个用户组中的所有用户进行集中管理。不同 Linux 系统对用户组的规定有所不同,如 Linux 下的用户属于与它同名的用户组,这个用户组在创建用户时同时创建。
用户组的管理涉及用户组的添加、删除和修改。组的增加、删除和修改实际上就是对/etc/group
文件的更新。
Linux 系统用户组的管理相关命令:
groupadd [选项] 用户组
:增加一个新的用户组。groupdel 用户组
:要删除一个已有的用户组。groupmod [选项] 用户组
: 修改用户组的属性。top [选项]
:用于实时查看系统的 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进程信息等。htop [选项]
:类似于 top
,但提供了更加交互式和友好的界面,可让用户交互式操作,支持颜色主题,可横向或纵向滚动浏览进程列表,并支持鼠标操作。uptime [选项]
:用于查看系统总共运行了多长时间、系统的平均负载等信息。vmstat [间隔时间] [重复次数]
:vmstat (Virtual Memory Statistics) 的含义为显示虚拟内存状态,但是它可以报告关于进程、内存、I/O 等系统整体运行状态。free [选项]
:用于查看系统的内存使用情况,包括已用内存、可用内存、缓冲区和缓存等。df [选项] [文件系统]
:用于查看系统的磁盘空间使用情况,包括磁盘空间的总量、已使用量和可用量等,可以指定文件系统上。例如:df -a
,查看全部文件系统。du [选项] [文件]
:用于查看指定目录或文件的磁盘空间使用情况,可以指定不同的选项来控制输出格式和单位。sar [选项] [时间间隔] [重复次数]
:用于收集、报告和分析系统的性能统计信息,包括系统的 CPU 使用、内存使用、磁盘 I/O、网络活动等详细信息。它的特点是可以连续对系统取样,获得大量的取样数据。取样数据和分析的结果都可以存入文件,使用它时消耗的系统资源很小。ps [选项]
:用于查看系统中的进程信息,包括进程的 ID、状态、资源使用情况等。ps -ef
/ps -aux
:这两个命令都是查看当前系统正在运行进程,两者的区别是展示格式不同。如果想要查看特定的进程可以使用这样的格式:ps aux|grep redis
(查看包括 redis 字符串的进程),也可使用 pgrep redis -a
。systemctl [命令] [服务名称]
:用于管理系统的服务和单元,可以查看系统服务的状态、启动、停止、重启等。ping [选项] 目标主机
:测试与目标主机的网络连接。
ifconfig
或 ip
:用于查看系统的网络接口信息,包括网络接口的 IP 地址、MAC 地址、状态等。
netstat [选项]
:用于查看系统的网络连接状态和网络统计信息,可以查看当前的网络连接情况、监听端口、网络协议等。
ss [选项]
:比 netstat
更好用,提供了更快速、更详细的网络连接信息。
sudo + 其他命令
:以系统管理者的身份执行指令,也就是说,经由 sudo 所执行的指令就好像是 root 亲自执行。
grep 要搜索的字符串 要搜索的文件 --color
:搜索命令,–color 代表高亮显示。
kill -9 进程的pid
:杀死进程(-9 表示强制终止)先用 ps 查找进程,然后用 kill 杀掉。
shutdown
:shutdown -h now
:指定现在立即关机;shutdown +5 "System will shutdown after 5 minutes"
:指定 5 分钟后关机,同时送出警告信息给登入用户。
reboot
:reboot
:重开机。reboot -w
:做个重开机的模拟(只有纪录并不会真的重开机)。
在 Linux 系统中,环境变量是用来定义系统运行环境的一些参数,比如每个用户不同的主目录(HOME)。
按照作用域来分,环境变量可以简单的分成:
~/.bashrc
、~/.bash_profile
。/etc/bashrc
、/etc/environment
、/etc/profile
、/etc/profile.d
。上述配置文件执行先后顺序为:/etc/environment
–> /etc/profile
–> /etc/profile.d
–> ~/.bash_profile
–> /etc/bashrc
–> ~/.bashrc
如果要修改系统级别环境变量文件,需要管理员具备对该文件的写入权限。
建议用户级别环境变量在 ~/.bash_profile
中配置,系统级别环境变量在 /etc/profile.d
中配置。
按照生命周期来分,环境变量可以简单的分成:
export
命令,在当前终端下声明环境变量,关闭 shell 终端失效。通过 export
命令可以输出当前系统定义的所有环境变量。
# 列出当前的环境变量值
export -p
除了 export
命令之外, env
命令也可以列出所有环境变量。
echo
命令可以输出指定环境变量的值。
# 输出当前的PATH环境变量的值
echo $PATH
# 输出当前的HOME环境变量的值
echo $HOME
通过 export
命令可以修改指定的环境变量。不过,这种方式修改环境变量仅仅对当前 shell 终端生效,关闭 shell 终端就会失效。修改完成之后,立即生效。
export CLASSPATH=./JAVA_HOME/lib;$JAVA_HOME/jre/lib
通过 vim
命令修改环境变量配置文件。这种方式修改环境变量永久有效。
vim ~/.bash_profile
如果修改的是系统级别环境变量则对所有用户生效,如果修改的是用户级别环境变量则仅对当前用户生效。
修改完成之后,需要 source
命令让其生效或者关闭 shell 终端重新登录。
source /etc/profile
简单来说“Shell 编程就是对一堆 Linux 命令的逻辑化处理”。
Shell 编程中一般分为三种变量:
PATH
, HOME
等…, 这类变量我们可以直接使用),使用 env
命令可以查看所有的环境变量,而 set 命令既可以查看环境变量也可以查看自定义变量。常用的环境变量:
PATH 决定了 shell 将到哪些目录中寻找命令或程序
HOME 当前用户主目录
HISTSIZE 历史记录数
LOGNAME 当前用户的登录名
HOSTNAME 指主机的名称
SHELL 当前用户 Shell 类型
LANGUAGE 语言相关的环境变量,多语言可以修改此环境变量
MAIL 当前用户的邮件存放目录
PS1 基本提示符,对于 root 用户是#,对于普通用户是$
使用 Linux 已定义的环境变量:
比如我们要看当前用户目录可以使用:echo $HOME
命令;如果我们要看当前用户 Shell 类型 可以使用echo $SHELL
命令。可以看出,使用方法非常简单。
使用自己定义的变量:
#!/bin/bash
#自定义变量hello
hello="hello world"
echo $hello
echo "helloworld!"
Shell 编程中的变量名的命名的注意事项:
字符串是 shell 编程中最常用最有用的数据类型(除了数字和字符串,也没啥其它类型好用了),字符串可以用单引号,也可以用双引号。这点和 Java 中有所不同。
在单引号中所有的特殊符号,如 和反引号都没有特殊含义。在双引号中,除了 " 和反引号都没有特殊含义。在双引号中,除了" 和反引号都没有特殊含义。在双引号中,除了"“、”"、反引号和感叹号(需开启 history expansion
),其他的字符没有特殊含义。
单引号字符串:
#!/bin/bash
name='SnailClimb'
hello='Hello, I am $name!'
echo $hello
输出内容:
Hello, I am $name!
双引号字符串:
#!/bin/bash
name='SnailClimb'
hello="Hello, I am $name!"
echo $hello
输出内容:
Hello, I am SnailClimb!
拼接字符串:
#!/bin/bash
name="SnailClimb"
# 使用双引号拼接
greeting="hello, "$name" !"
greeting_1="hello, ${name} !"
echo $greeting $greeting_1
# 使用单引号拼接
greeting_2='hello, '$name' !'
greeting_3='hello, ${name} !'
echo $greeting_2 $greeting_3
输出结果:
获取字符串长度:
#!/bin/bash
#获取字符串长度
name="SnailClimb"
# 第一种方式
echo ${#name} #输出 10
# 第二种方式
expr length "$name";
输出结果:
10
10
使用 expr 命令时,表达式中的运算符左右必须包含空格,如果不包含空格,将会输出表达式本身:
expr 5+6 // 直接输出 5+6
expr 5 + 6 // 输出 11
对于某些运算符,还需要我们使用符号\
进行转义,否则就会提示语法错误。
expr 5 * 6 // 输出错误
expr 5 \* 6 // 输出30
截取子字符串:
简单的字符串截取:
#从字符串第 1 个字符开始往后截取 10 个字符
str="SnailClimb is a great man"
echo ${str:0:10} #输出:SnailClimb
根据表达式截取:
#!bin/bash
#author:amau
var="https://www.runoob.com/linux/linux-shell-variable.html"
# %表示删除从后匹配, 最短结果
# %%表示删除从后匹配, 最长匹配结果
# #表示删除从头匹配, 最短结果
# ##表示删除从头匹配, 最长匹配结果
# 注: *为通配符, 意为匹配任意数量的任意字符
s1=${var%%t*} #h
s2=${var%t*} #https://www.runoob.com/linux/linux-shell-variable.h
s3=${var%%.*} #http://www
s4=${var#*/} #/www.runoob.com/linux/linux-shell-variable.html
s5=${var##*/} #linux-shell-variable.html
bash 支持一维数组(不支持多维数组),并且没有限定数组的大小。我下面给了大家一个关于数组操作的 Shell 代码示例,通过该示例大家可以知道如何创建数组、获取数组长度、获取/删除特定位置的数组元素、删除整个数组以及遍历数组。
#!/bin/bash
array=(1 2 3 4 5);
# 获取数组长度
length=${#array[@]}
# 或者
length2=${#array[*]}
#输出数组长度
echo $length #输出:5
echo $length2 #输出:5
# 输出数组第三个元素
echo ${array[2]} #输出:3
unset array[1]# 删除下标为1的元素也就是删除第二个元素
for i in ${array[@]};do echo $i ;done # 遍历数组,输出:1 3 4 5
unset array; # 删除数组中的所有元素
for i in ${array[@]};do echo $i ;done # 遍历数组,数组元素为空,没有任何输出内容
Shell 编程支持下面几种运算符
我以加法运算符做一个简单的示例(注意:不是单引号,是反引号):
#!/bin/bash
a=3;b=3;
val=`expr $a + $b`
#输出:Total value : 6
echo "Total value : $val"
关系运算符只支持数字,不支持字符串,除非字符串的值是数字。
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演示关系运算符的使用,下面 shell 程序的作用是当 score=100 的时候输出 A 否则输出 B。
#!/bin/bash
score=90;
maxscore=100;
if [ $score -eq $maxscore ]
then
echo "A"
else
echo "B"
fi
输出结果:
B
示例:
#!/bin/bash
a=$(( 1 && 0))
# 输出:0;逻辑与运算只有相与的两边都是1,与的结果才是1;否则与的结果是0
echo $a;
简单示例:
#!/bin/bash
a="abc";
b="efg";
if [ $a = $b ]
then
echo "a 等于 b"
else
echo "a 不等于 b"
fi
输出:
a 不等于 b
使用方式很简单,比如我们定义好了一个文件路径file="/usr/learnshell/test.sh"
如果我们想判断这个文件是否可读,可以这样if [ -r $file ]
如果想判断这个文件是否可写,可以这样-w $file
,是不是很简单。
简单的 if else-if else 的条件语句示例
#!/bin/bash
a=3;
b=9;
if [ $a -eq $b ]
then
echo "a 等于 b"
elif [ $a -gt $b ]
then
echo "a 大于 b"
else
echo "a 小于 b"
fi
输出结果:
a 小于 b
shell if 条件语句中不能包含空语句也就是什么都不做的语句。
通过下面三个简单的示例认识 for 循环语句最基本的使用,实际上 for 循环语句的功能比下面你看到的示例展现的要大得多。
输出当前列表中的数据:
for loop in 1 2 3 4 5
do
echo "The value is: $loop"
done
产生 10 个随机数:
#!/bin/bash
for i in {0..9};
do
echo $RANDOM;
done
输出 1 到 5:
通常情况下 shell 变量调用需要加 $,但是 for 的 (()) 中不需要,下面来看一个例子:
#!/bin/bash
length=5
for((i=1;i<=length;i++));do
echo $i;
done;
基本的 while 循环语句:
#!/bin/bash
int=1
while(( $int<=5 ))
do
echo $int
let "int++"
done
while 循环可用于读取键盘信息:
echo '按下 退出'
echo -n '输入你最喜欢的电影: '
while read FILM
do
echo "是的!$FILM 是一个好电影"
done
输出内容:
按下 退出
输入你最喜欢的电影: 变形金刚
是的!变形金刚 是一个好电影
无限循环:
while true
do
command
done
#!/bin/bash
hello(){
echo "这是我的第一个 shell 函数!"
}
echo "-----函数开始执行-----"
hello
echo "-----函数执行完毕-----"
输出结果:
-----函数开始执行-----
这是我的第一个 shell 函数!
-----函数执行完毕-----
输入两个数字之后相加并返回结果:
#!/bin/bash
funWithReturn(){
echo "输入第一个数字: "
read aNum
echo "输入第二个数字: "
read anotherNum
echo "两个数字分别为 $aNum 和 $anotherNum !"
return $(($aNum+$anotherNum))
}
funWithReturn
echo "输入的两个数字之和为 $?"
输出结果:
输入第一个数字:
1
输入第二个数字:
2
两个数字分别为 1 和 2 !
输入的两个数字之和为 3
#!/bin/bash
funWithParam(){
echo "第一个参数为 $1 !"
echo "第二个参数为 $2 !"
echo "第十个参数为 $10 !"
echo "第十个参数为 ${10} !"
echo "第十一个参数为 ${11} !"
echo "参数总数有 $# 个!"
echo "作为一个字符串输出所有参数 $* !"
}
funWithParam 1 2 3 4 5 6 7 8 9 34 73
输出结果:
第一个参数为 1 !
第二个参数为 2 !
第十个参数为 10 !
第十个参数为 34 !
第十一个参数为 73 !
参数总数有 11 个!
作为一个字符串输出所有参数 1 2 3 4 5 6 7 8 9 34 73 !
如有问题,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