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2vec 论文由 Google 的研究团队发布于 2013 年,它的发布,很大程度上改变了 NLP 技术的发展,不仅如此,在使用神经网络来解决各个领域的问题时,谈必离不开 Embedding,而 Embedding 究竟是什么?了解 Word2vec 的同学都知道,它其实是 Word2vec 的另一个名字,或广义的 Word2vec,是一种使用稠密向量来表示特征的表示学习方法。
例如在搜索与推荐领域,Word2vec 的思想可以用来对 Item、Query 和 User 等关键特征编码,产生 Item、Query 和 User 的稠密向量,有了这些向量后,就可以进一步将它们用于召回和排序场景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是智能化搜索和推荐系统的基础,或者说 Word2vec 的出现,推进了搜索与推荐领域智能化的发展。
而对于我来说,Word2vec 是让我产生顿悟的一项技术,大体原因是它的核心思想到技术实现的过度不是那么直接,比如:类似“它是怎么更新向量参数的”这样的问题。可能是因为看了一些在线课程,以及模型的训练代码后,之前遗留的一系列问题突然间全明白了,与此同时,更领悟到这项技术的重要性。
虽然网络上也有一些介绍该项技术的优秀文章,我还是想把它写下来,一方面是检验我对它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帮助像我一样、一开始也在这项技术的理解上“挣扎”的同学,能够快速理解它。
预备知识:本文假设你已经了解 one-hot 编码、逻辑回归、Softmax、内积这些概念。
word2vec 的核心思想
在 NLP 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特征是由词(word)组成的,要让计算机处理这些 word,就需要把它们编码成数字,因为 word 是离散型数据,在过去,最直观的编码方式就是采用 one-hot 编码,而 one-hot 编码的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任意两个向量之间是正交的,无法用它们的内积或余弦相似度来表达词与词之间的相关性,而这种语义相关性又是非常重要的。
既然 one-hot 这种稀疏的编码方式不合适,那么我们很自然的就会想到使用稠密向量来表示每一个词,这就好比我们玩的足球游戏中的雷达图,如下图所示:
游戏中的雷达图用 6 个维度来表示世界上的全部球员,每个球员用这 6 个维度上的不同取值来表达能力的差异,在某些维度上数值相近的球员,会比较“相似”;例如射门次数和射门转化率都很高的球员,他们很可能都是优秀的前锋。
实际上,上述雷达图就是一种将球员编码成稠密向量的方式,即上文提到的 Embedding,但机器学习中的 Embedding 的维度往往多得多,且每个维度的解释性也没有雷达图这么直观。
以上是我们 Word2vec 的编码目标,接下来就需要确定该如何来编码了,这个编码方式的 idea 是这样的:
You shall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 (J. R. Firth 1957: 11) -- from cs224n
意思是,那些经常出现在 word 周围的词,给予了这个 word 的含义。而 skip-gram 和 CBOW(Continuous Bag Of Words 连续词袋模型) 就是两种围绕着这个核心思想来对 word 进行编码的算法。
Skip-gram 模型
skip-gram 表示为根据中心词来预测其周围的词,而 CBOW 是反过来,它根据中心词周围的词来预测中心词。对于 “the man loves his son” 窗口,loves 是该窗口的中心词,而其他 4 个词,本文称它们为窗口词,在训练时,skip-gram 和 CBOW 方法分别表示如下:
因为在实际运用中,skip-gram 更为常见,后文主要以该方法进行说明。上面左图可以用一个条件概率来表达:
假设每个词出现的概率都是独立的,则上式可分解为:
我们希望上面的条件概率越大越好,于是,对于语料库中每一组中心词所产生出的窗口词的条件概率,将它们相乘,就是模型需要优化的指标,或 Loss,如下:
上式中,T 表示窗口数量,也是中心词的个数, 表示中心词, 表示 在窗口中取词,且不会取到中心词本身,于是 就表示为窗口词。
对上式求 -log,将乘法变成加法,把优化上式的最大值问题变成了优化下式的最小值问题:
定义了 Loss 后,剩下的问题是:如何求 的概率?
回到核心思想——一个词的含义可以用频繁出现在它周围的词来表示,意味着 和 比较相似,同时 和其他的词的相似度较低。假设每个词的向量已经被训练出来了, 的向量为 ,而 的向量为 ,则 和 的相似度可以通过它们各自向量的内积来计算:,同理,我们也可以计算中心词和语料库中其他词的相似度。
有了中心词和所有词的相似度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 softmax 来将相似度转换为一个概率,而给定中心词,计算其窗口词的条件概率就可以如下计算:
上式中, 表示语料库中的独立词数,至此,整个 Loss 就推导完了。可以看到,表达式还是非常简洁的,其中,m(窗口大小)是一个超参数,而向量 和 就是模型需要优化的参数了。具体怎么优化,我们通过下面的神经网络图来进一步说明:
上图中,输入层是一个 v 维向量,v 对应语料库中的独立词的数量,每一维代表一个词,图中输入的是语料库中的第 2 个词(下标为 1),可以看到该词输入时,仅第 2 个神经元的值为 1,其他神经元的值都为 0,可见,在训练词向量之前,每个词依然还是采用 one-hot 进行编码的。
输入层和隐藏层之间是一个全连接层,假设隐藏层的维度为 h,那么输入层到隐藏层之间的参数是一个 的矩阵,我们用二维数组 V[v][h]
来表示它,为了方便起见,这里假设 h = 3。
当参数矩阵 V 和 one-hot 编码的输入层结合后,会出现一个特殊的现象:只有值为 1 的神经元(中心词)和隐藏层之间连接的参数会被激活,即图中所画的 3 个参数 V[1][0]
、V[1][1]
和 V[1][2]
,且通过前向传播后,这几个参数会传导到隐藏层的各个神经元。而被激活的这几个参数,就是我们所说的用来表示中心词的稠密向量,向量的维度由隐藏层的维度决定。
隐藏层到输出层的结构,和输入层到隐藏层的结构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需要计算中心词和语料库中所有词的相似度,每个相似度占输出层的 1 个维度,则输出层的神经元也是 v 维,矩阵 U 的形状也为 。
如果输出层的每个神经元是中心词和其他词的相似度,对于其中每一个神经元,其和隐藏层连接的参数就是用来表示对应词的稠密向量。例如,假设输出层的第 3 个神经元对应一个窗口词和中心词的相似度,那么连接该神经元到隐藏层的参数 U[2][0]
、U[2][1]
和 U[2][2]
就是这个窗口词的词向量,因为正向传播时,这个神经元的计算过程如下:
这正好是 V[1][:]
和 U[2][:]
这两个向量的内积,将输出层接上一个 softmax,就可以求出 。最后,在目标层标记出哪些是窗口词,就可以通过交叉熵损失函数来反向调整参数,从而优化损失函数,当 Loss 逐渐收敛,留下来的参数 U 和 V,就是我们需要的稠密词向量。
但此时你会发现,对于同一个词,上述神经网络会产出 2 组向量,分别是 V 矩阵中的 v 个向量和 U 矩阵中的 v 个向量,那我们取哪组向量作为词向量呢?一般我们取中心词对应的向量,即在 skip-gram 中,取输入层到隐藏层间的向量;而在 CBOW 中,取隐藏层到输出层间的向量。
上述过程看上去很完美,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每迭代一个中心词,都会计算中心词和语料库中所有词的相似度,以及反向传播时会计算所有词向量的梯度,这种计算开销无疑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们需要对模型做进一步的优化。
负采样
为了降低模型训练时的计算量,我们通常会采用负采样技术来优化模型,顾名思义,负采样就是仅采样少量的负样本进行训练,我们把窗口内的词作为中心词的正样本,而采样 K 倍于正样本的窗口外的词作为负样本(K 通常取 5),于是,输出层的神经元由全量语料库的 v 个减少到 (m-1)(K+1) 个,这极大的减少了训练时的计算量。
窗口词为正样本,采样的少量非窗口词作为负样本,所以这里变成了一个二分类问题,使用 sigmoid 函数就够了,不需要 softmax 多分类模型,则上文中的条件表达式 可以修改如下:
意为中心词和窗口词共现的概率接近 1,而中心词和采样的 K 个非窗口词共现的概率接近 0,使用 Maximum Likelihood 来最大化该概率。同样,用 -log 将连乘的最大值转化为求和的最小值,如下:
上面这个式子经常会出现在各大论文中,看到这里的同学可以留意下。用这个式子更新了 Loss 后,对应的我们把网络结构也修改如下:
主要变化的地方在于输出层由原先的 v 个神经元变为 (m-1)(K+1) 个,其中 m-1 个正样本,K(m-1) 个负样本,以及将 Softmax 层换成了 Sigmoid 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隐藏层到输出层的参数 U[(m-1)(K+1)][h]
只是完整矩阵 U 的一小部分,完整 U 的矩阵大小依然为 ,当前训练的子矩阵是由正负样本的参数构成的。
小结
以上,是整个 Word2vec 的原理及优化训练的全部内容。
Word2vec 技术在搜索推荐领域有着进一步的延伸,例如使用用户的行为序列作为 Word2vec 中的 word 序列,训练出表示 item 的稠密向量,被称为 Item2vec;以及根据用户、行为关系图,随机游走生成的序列,再利用这些序列来编码的技术 GraphEmbedding 等。
在 NLP 领域,一个 word 只产生一个 Embedding 是满足不了真实应用场景的,现实情况中很多 word 都有多个意思,需要用多个 Embedding 来表示,于是催生出了 ELMo、BERT 等新一代 Word2vec 技术,对这些知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研究。
参考:
- 动手深度学习-词嵌入(http://tinyurl.com/y8g37x2s)
- 《深度学习推荐系统》- Embedding 在推荐系统中的应用
- cs224n-lecture1(http://tinyurl.com/yd7vmk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