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外国文学的一扇窗

                        打开外国文学的一扇窗

      一、  关于文学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内心的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是对美的体现。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我们未必能成为文学家,但我们离不开文学。无论是出于表达或交流的需要,还是获得精神滋养乃至美的享受,文学都是一种绝佳的方式。

        二、关于主讲

        武跃速教授在瑾槐的第一讲(两希文化之光)已吸粉无数,第二讲个人魅力愈加彰显。听完这两讲,我也更加理解同行的高老师那句“我是追星来的”背后强烈的情感和动力了,且对后面越来越精彩的讲课充满期待。

        如果说了解中国文学,我们可以以时间为轴去追溯和赏析作品的话,那么外国文学我们就可以以空间为轴,去涉猎不同国度及其作家作品与风格。武老师讲稿最后写到“愿你们喜欢外国文学”,这几个字温暖有力量。她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外国文学的一扇窗,或是给原本就喜欢的人以助推。

        三、对第二讲学习内容反刍

        这次武老师以莎士比亚作品为主题,带领我们超越时空,走进莎翁的世界。她凝炼地将经典呈现给我们,内涵丰富。讲座过后,对照讲稿及笔记进行二度消化,更加感知其授课的逻辑之清晰。

        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大语境关键词是中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世界处于变革之中,资本主义逐渐发展起来,一个新的时代开始。英国正处在伊丽莎白女王鼎盛时期,日不落帝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世界变化有着密切关联。所谓“时势造英雄”,当时英国戏剧开始普及化。武老师介绍说,当时英国的大学才子们都很有文化。莎士比亚当时还属于名不见经传的,他可以说是生逢其时,他到伦敦的时候正赶上英国戏剧蓬勃发展之时,是英国戏剧的黄金时代。他的很多作品是对当时作品的改变,但却有点石成金之笔,遂成为一个集大成者,为后世留下宝贵文化资源。

        学者周海中先生说过,“莎士比亚不仅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师,更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语言大师;就个人而言,他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和贡献无人可比。”他的作品中创造了几百个熠熠生辉的人物,被誉为“舞台上创造人类的普罗米修斯”。他的作品中语言华丽繁复,他将语言运用到极致。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他的伟大之处只有通过他全部的戏剧作品才能表现出来,因为它们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世界。”

        莎士比亚作品被武老师创造性地划分为三个时期,她以圣经里乐园为逻辑起点,创造性地将莎翁作品分为“乐园的故事”“失乐园的故事”“复乐园的故事”。我想这兴许就是在某领域深入研究后思维的有趣融合与创造性的表达。纵使莎评界有百家之言,但对莎翁所有作品品析后,从整体上关照进行作品类别分类,并和圣经进行连接,本身就很价值,也很有意思。让我们感知到西方文化、文学作品的关联和相通性。

        “乐园”作品的主题——爱战胜一切

          这个主题下的作品有《亨利四世》《查理三世》《仲夏夜之梦》等,塑造了“福斯塔夫”等经典形象。这也是莎士比亚青年时期的创作,青年意味着激情、跃动,作家个体的年龄特点和伊丽莎白时代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文化风气和时代特征相遇合。这个期间的作品多是以大团圆为结局的喜剧,虽《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有悲剧情节,有矛盾、纷争和问题的出现,但总体而言是欢喜收场,彰显了“仁爱”主题。武老师还娓娓讲述了《仲夏夜之梦》的故事情节,让我们感知莎士比亚作品中多重线索并行的特点。

      “失乐园”作品的主题——欲望导致毁灭

        失乐园对照着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即《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反映着人性的不同欲望导致的人生悲剧。当权利、情感的欲望不断膨胀,而超越了一定的度,人的局限性就展露无余。武老师重点带着大家品读了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形象。他也被认为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型的人物,他身上所呈现的敏感、困惑、焦灼、担当,也正是现代社会人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人物命运的悲剧一定程度上是时代的悲剧,是时代局限性所致。在哈姆雷特作为王子复仇的历史线索之外,一直萦绕着的是对于人生价值和人类社会问题的哲学之拷问和思索。抑郁、焦虑(哈姆雷特),乃至精神疾病(奥菲利亚,女哈姆雷特)不正是我们所处的21世纪人类依然面对和挑战的问题吗?所以研究和解读经典,从哈姆雷特身上我们依然可以获得具有普世价值思考和指导意义。哈姆雷特从历史的现实中走进形而上的沉思,在历经生死、存在与虚无的艰辛后,他最终回顾历史现实,与困境同归于尽。对成长过程中的“发现”,无论人类社会还是个体,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实就是有诸多不如人意之处,发展了世界真相,梦醒了,曾经的王子无路可走,彷徨中挣扎,我们却可以借鉴历史,关照他的人物命运悲剧,从而不断修炼我们的心智之力而得以超越。

        从乐园到失乐园,从喜剧到悲剧,“美好被毁灭的刺痛,是生命警醒的开始”。如武老师所认为的,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失去乐园的生命品质依然光彩熠熠。

        “复乐园”主题——人性的救赎

        这是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三个时期,作品为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主要有《暴风雨》《辛白林》等。这些作品中的悲剧情节往往会突然转向喜剧,具有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呈现出带有一定空想性质的乐观精神和积极信念。

        四、一点感悟

        纵观莎士比亚的剧作,从悲剧到喜剧再到悲喜剧,从乐园到失乐园再到复乐园,思考武教授的划分和联结,结合具体作品的解析,我们感知到莎士比亚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这些作品也对应着他个人的成长历程和人生经历感悟。这也似乎隐约让我们看到人类历史命运发展的轨迹和个体成长发展的路线内在规律及相似性。无论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似乎都有一个从压抑到解放,到面临在解放过程中所遇问题的质问,从而引起对度的把握的思考,再到以更好的姿态面对社会和自我,这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外国文学世界亦如中国文学一样浩如烟海,仅就莎士比亚一人之作品都可以供后人研究解读赏析。文学,让我们架构起时空的大厦,发现了自己的渺小。在这样一个开放且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以宽广的胸怀去学习、吸收多样文化,触碰经典。

        感念瑾槐树堂这样一个文化平台,感谢武老师的倾情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开外国文学的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