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效阅读的精髓
怎样才能做到高效阅读?
这个问题,是我在读了一篇名为关于高效阅读,一年读100本书的文章后,就一直在琢磨的一件事情。老实说,当初这个标题着实是把我震惊到了,一年读100本书,也就是平均3.6天读一本,确实是刷新了我的认知。然而其内容并没有让我觉得耳目一新,反倒是有些啼笑皆非,因为它的方法就像是在做一道高中的阅读理解题。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经典之作是需要反复研读的,除非读的不是经典,否则以不到四天/本的速度就能够领悟其精髓,这让数十年呕心沥血的先贤情何以堪!
所以,在探究如何做到高效阅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走出“高效”的误区。
高效阅读,如果只是追求数量、追求快,并不能真正带来思维上的升级。因为这样的行为,不但不会进步,反而会让大脑混乱,容易形成“懂得了很多道理”这种错觉,而错觉的害处要远大于无知。
正如学习营销,如果只是学习了营销的套路,懂得了各种技巧,时间长了就会遇到各种瓶颈,然后就认为还有更好的技巧没有学会,甚至认为走营销就是一条死路。其实这样,还不如让一个完全不懂营销的人,先让他掌握顶层的营销思维,再指导行动,这样才会有飞跃式的成长。
我在读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时,他给了我很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感的来源不仅是他脑中浩瀚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他能将这些知识全部融会贯通,形成一个知识构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判断出自己推理的正确性。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体现出来的这种思维却是值得推崇的。
我认为,融会贯通才是高效阅读的精髓。
(二)错误的开始会带偏认知
很多人其实在进行高效阅读的第一步时候就错了,看中的是找书,而不是选书。
多数人找书都是以需求作为导向,这点没毛病。可能也有一部分人在找书时候是带有盲目性的。比如:有些人在听了逻辑思维的书单介绍后,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思维的大门,不知不觉就购买了很多不同领域的书籍,这其实是一种很傻缺的行为。很多人关注了不少推荐书单的公众号,但在选择时候依旧迷茫,就是因为着眼点选错了。
如何选书?
这一点,可以说是我在读硕士期间,最大的一个收获。当时导师是这样对我说的:读文献,一定要先读自己研究领域内大牛们的专著,因为他们写的东西,虽然不是完美无缺,但胜在严谨,更接近真理,在思维高度上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这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
所以,选书的第一步,应该是,也必须是选和自己领域相关的公认的经典之作。
原因有两点:
1.除了经典本身的价值外,还有重要一点就是,它会引用很多其他有价值书里的观点,这样在阅读的时候,就可以根据需要,检索到同一主题的其他内容,拓宽在自身领域的认识。而且大牛们引用的观点,必然也不会是垃圾的。
2.读大师们的经典,可以建立起自己的顶层思维。因为一个人的思维高度,首先是体现在他是否具有甄别对错的能力。不得不承认的是,几乎所有人每天都是被大量带有偏见的信息包围着,当人们认为某种说法是对的时候,多半是恰巧符合了自己以往的认识,显然,这种判断是带有主观色彩的,并不具备客观标准。
所以,阅读经典,你的思维才会升级,拥有了顶层思维,才能够以高屋建瓴的姿态来判断对错,而不是被各种偏见引导。
(三)思想需要连成网
在现今的文学界,有一种现象非常的普遍,那就是断章取义。
因为很多人都缺少一种全局的眼光,这点很正常,但问题是,当人们在阐述一种观点的时候,总是会收集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截取一些片面的说法,而对于一些不同的声音,往往会避重就轻,只要能做到自圆其说就行。
阅读这样的书,其实很容易让一个人思维的升级陷入停滞状态,让人在错误的观念中挣扎。
就比如所谓的励志成功学,书中会列举出很多振奋人心的示例来,然后总结出几条貌似正确的方法,或者就是说了些很正确的废话,但不少人还会深信不疑,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怀疑到这些方法的证伪性,只会埋怨自己还不够努力。但是,我们去做一件事情,所凭借的,是对自己、对环境、对人类行为模式的深入了解,系统性的、全方位的对自己做出调整,这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智者的思维方式,并不是笃信一些片面的言论。
所以,一个人如果想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自己的思想就需要连成网。体现在阅读上就是,不仅要阅读经典,而且还需要挖掘这部经典作者的其他著作,这样才能还原一个大师完整的思维构架来,研究透彻一个牛人的思想,即使是读寥寥几本,也胜过100本庸俗之作了。
(四)写在结尾的话
我发现一种现象,有些人在多数情况下,会相信一些所谓的个人经验。比如说炒股,很多人不是先去读一读世界公认炒股牛人的书,而是推崇一些二、三流作者写出来的东西(当然不是说这些书没有可取之处),甚至会听信一些个人炒股成功的经验。难道牛人的思想会比这些通俗之物差吗?
高效阅读不是以量和速度取胜,追求量和速度的这种思维放在销售领域或许行的通,但在思维的领域里,这就是无稽之谈!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词:自律。
因为不少文章也都是以某个人的自律经验来说明道理的。很多人倡导自律,这是对的,但是制定出一套近乎苛刻的计划表,就有点流于形式了。什么才叫真正的自律,我想这需要一个科学的回答,起码我认为“对自己苛刻”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