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旧作:读后感】真实教育——读《给教师的36条建议》随感(二)

读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就是一场精神盛宴,让我想起王维《山居秋暝》里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道至简的阐释,就像在迷茫的心灵中,打开了一扇窗。娓娓道来那一个个教育故事,一个个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的阐述,就像是饥渴的心田里,有了泉水的滋养。

书上那满满的勾画,批注及感触的简记,就说明了李镇西老师所写下的每一个内容都与我产生共鸣,那些故事触动着我心弦,时时对照着自己教育工作中那些类似的经历,给我带来思维的火花,如果再有这样的经历,我相信自己也能开出更多的教育智慧之花,读他的书,就如同在和作者对话一样,令人陶醉其中,欲罢不能。

李镇西老师指出:对普通老师来说,最初的写作就是自己记录自己的教育足迹,思想历程,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把自己的教育生活当作一个个故事来叙写。想到自己一直有这样的计划和想法,曾有过一段疯狂的写作,但后来发现自己越来越需要学习,内在的东西太缺了,是需要自己不断学习补充的。同时,在写作上没有做到坚持,总是以各种理由、借口替代了行动,以至于当时心中好多的心路历程、思维火花没有及时记录下来,得以梳理,反思,再整合,所以我进步很慢。因此我要脚踏实地,继续坚持阅读写作的习惯,还要克服写作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即使平时学校要求写的计划、总结等文字材料,也不能应付了事,因为这些文章很可能是你以后写某篇大文章的一个重要素材。正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意思。

当看到“面对复杂的社会,如何对学生进行真实教育?”这个内容时,文中的一个事例,让我联系到自己有过类似经历:那是某个周四下午的新闻直通车时段,一位学生分享中午在家看的头条:12岁男孩弑母事件,这位学生并不太清楚事件背后的真相,只是看到这个头条标题,想和同学们一起思考、交流,现在的我们该如何孝顺父母,当父母不理解我们的时候,被父母打骂的时候,我们该如何与父母沟通,如何理解父母对我们的那番良苦用心的付出等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表达的欲望。这个新闻我也没有及时关注,故不知道具体内容,看同学们对这个话题有很多话要说,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表示意犹未尽,个个特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布置成作业,让大家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课后,我在校讯通布置作业时,加了这一项。

放学后,一位家长来找我,说这个作业可不可以不做或做成其它?我表示疑惑,待他说了这个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后,我才知道自己可能有欠考虑,想得太单纯。庆幸的是,我没有关注这个新闻,那位学生关注片面,没有展开来分享,所有学生都不清楚这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让家长有所放心。也理解家长的心情,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个新闻事件太沉重,不宜过多去阐述。于是,我及时在班级群里做了一个说明,也让其他家长了解情况和作业目的,并将此作业做了更改。

由此看出,现实事件背后残酷的一面,有些家长是不敢面对的,也不想让孩子去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想回避。为孩子考虑方方面面,能理解,只是这个新闻热点太高,成了头条,避免不了,何不如正面引导成为一个教育契机,引发积极思考呢。当然,我理解家长的顾虑,也表示接受并赞同他的提议,但第二天,我仍收到了不少学生针对当天讨论的新闻话题,写出了自己的感想,思想积极、正面,内容真挚,很受感动。

李镇西老师指出:真实教育,不仅仅是不回避社会上的阴暗面,更重要的是,要主动引导学生用一双善良的眼睛关注社会的种种不平现象。我们无法回避丑恶,更有责任引导学生正视眼前的假恶丑,心中燃烧着向往真善美的理想之火,进而产生一种真诚的责任感:让这个世界因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我们应该让真善美照亮学生的心灵。

你可能感兴趣的:(【整理旧作:读后感】真实教育——读《给教师的36条建议》随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