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bo中的设计模式

最近在看阿里开源RPC框架Dubbo的源码,顺带梳理了一下其中用到的设计模式。下面将逐个列举其中的设计模式,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这样设计的原因和优劣。

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在Dubbo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就像是Dubbo框架的骨架。Dubbo的调用链组织是用责任链模式串连起来的。责任链中的每个节点实现Filter接口,然后由ProtocolFilterWrapper,将所有Filter串连起来。Dubbo的许多功能都是通过Filter扩展实现的,比如监控、日志、缓存、安全、telnet以及RPC本身都是。如果把Dubbo比作一列火车,责任链就像是火车的各车厢,每个车厢的功能不同。如果需要加入新的功能,增加车厢就可以了,非常容易扩展。

观察者模式

Dubbo中使用观察者模式最典型的例子是RegistryService。消费者在初始化的时候回调用subscribe方法,注册一个观察者,如果观察者引用的服务地址列表发生改变,就会通过NotifyListener通知消费者。此外,Dubbo的InvokerListener、ExporterListener 也实现了观察者模式,只要实现该接口,并注册,就可以接收到consumer端调用refer和provider端调用export的通知。Dubbo的注册/订阅模型和观察者模式就是天生一对。

修饰器模式

Dubbo中还大量用到了修饰器模式。比如ProtocolFilterWrapper类是对Protocol类的修饰。在export和refer方法中,配合责任链模式,把Filter组装成责任链,实现对Protocol功能的修饰。其他还有ProtocolListenerWrapper、 ListenerInvokerWrapper、InvokerWrapper等。个人感觉,修饰器模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用它可以方便地扩展类的功能,而且对用户无感,但另一方面,过多地使用修饰器模式不利于理解,因为一个类可能经过层层修饰,最终的行为已经和原始行为偏离较大。

工厂方法模式

CacheFactory的实现采用的是工厂方法模式。CacheFactory接口定义getCache方法,然后定义一个AbstractCacheFactory抽象类实现CacheFactory,并将实际创建cache的createCache方法分离出来,并设置为抽象方法。这样具体cache的创建工作就留给具体的子类去完成。

抽象工厂模式

ProxyFactory及其子类是Dubbo中使用抽象工厂模式的典型例子。ProxyFactory提供两个方法,分别用来生产Proxy和Invoker(这两个方法签名看起来有些矛盾,因为getProxy方法需要传入一个Invoker对象,而getInvoker方法需要传入一个Proxy对象,看起来会形成循环依赖,但其实两个方式使用的场景不一样)。AbstractProxyFactory实现了ProxyFactory接口,作为具体实现类的抽象父类。然后定义了JdkProxyFactory和JavassistProxyFactory两个具体类,分别用来生产基于jdk代理机制和基于javassist代理机制的Proxy和Invoker。

适配器模式

为了让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日志组件,Dubbo自定义了自己的Logger接口,并为常见的日志组件(包括jcl, jdk, log4j, slf4j)提供相应的适配器。并且利用简单工厂模式提供一个LoggerFactory,客户可以创建抽象的Dubbo自定义Logger,而无需关心实际使用的日志组件类型。在LoggerFactory初始化时,客户通过设置系统变量的方式选择自己所用的日志组件,这样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

代理模式

Dubbo consumer使用Proxy类创建远程服务的本地代理,本地代理实现和远程服务一样的接口,并且屏蔽了网络通信的细节,使得用户在使用本地代理的时候,感觉和使用本地服务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Dubbo中的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