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第一章《思维模式》阅读感悟

我是按照“见感思行”来组织我的读书笔记的。

见:

第一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卡罗尔·德韦克认为人们存在两种思维模式,这也导致了人与人的不同。这两种思维模式就是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增长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固定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

这两种思维模式导致人们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第一、面对挫折态度的不同。

面对挫折的时候,成长型思维的人和固定型思维的人都会感受到挫败感。但不同的是,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挫折知识告诉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哪里需要改进;而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这些不顺利的事情是衡量自己的尺度,自己就是这么糟糕的人。

第二、自我认识的不同

固定型思维的人对自己的评估往往是不准确的,要么夸大了自己的能力,要么非常模糊,总而言之,他们并不了解自己。而成长型思维的人,由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发展,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持有开放的态度,自我的评估准确到令人惊讶的地步。

第三、思维模式的不同

思维模式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关注如何提高自己,固定型思维的人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这就会导致前者会把时间放在提升自己上面,而后者则浪费时间一次又一次的证明自己的能力。

感思:

知道了这两种思维模式对我们个人而言有什么意义呢?他能纠正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从心理上给人前行的勇气。

前几天,在读幼儿园的儿子在跟妈妈做算术游戏的时候,我发现他大部分答案都是正确的,但只要他一回答的不对,他就会发脾气,并且哭着说:“我在学校得盖章确认了,我是对的!”他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

我走过去,先轻轻抱起他,然后跟他说:“妈妈说你算错了,你是不是感觉很生气,觉得自己得不到肯定?”小家伙的情绪得到理解后马上哇的哭了,我哄了他一会,说,“我非常理解,因为同样的事情我也碰到过,特别是自己努力过还得不到承认的时候”。

待他情绪稳定后,我给他讲了一个“乡巴佬学英语”的故事:以前,有个小男孩,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发现课程上第一次多了英语这门课。他学的很吃力,很多单词都不懂念,他就用中文字在旁边标上读音。有一天,这个做法被英语老师发现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讥讽他是“乡巴佬学英语”。小男孩很难过,回到家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场。他并不甘心自己的乡巴佬英语水平,从此经常跟着录音带念单词,把更多时间放在英语上。一天天过去了,他的英语发音一天比一天好,英语成绩虽然并不算拔尖,但也并不差。

后来,小男孩在学习上每次碰到困难的时候,他都想起英语老师讽刺自己是“乡巴佬学英语”的故事,总会生出一股劲头激励自己克服各种困难。终于,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通过英语面试进了外企。

我告诉儿子,这个“小男孩”就是爸爸。生活中我们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是摔倒后就倒地不起了,嘴里啃着泥巴哭泣,还是擦干眼泪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呢?

听了这个故事,儿子不哭了。从此之后,他口里又多了一个“乡巴佬学英语”的口头禅,只要碰到困难,他往往笑嘻嘻的说“乡巴佬”,然后想办法去克服困难了。

行动:

我们知道了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定义,并且知道对我们生活的意义,自然下一步就是践行了。

碰到挫折的时候,我会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看待。例如在做项目的时候,我碰到“老油条”同事的推诿,我会问自己,是否自己并没有对待这类人的经验导致项目的不顺利?我应该如何去对待这种人,而不是像之前一样单纯的发牢骚和气愤,这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把向外看的目光收回,“向内看”。毕竟,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你可能感兴趣的:(《终身成长》第一章《思维模式》阅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