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传》另一个角度的皇帝

作者:张宏杰,蒙古族,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著有《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坐天下》《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给曾国藩算算账》等。

很荣幸能够参加高鸿鹏老师的同读《朱元璋传》的学习小组。通过组内的学习,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到书中所涵盖的内容,让人受益匪浅。其实人物列传并未在我的读书计划中,但一切总是那么的机缘巧合,也来的那么相得益彰。

张宏杰老师的《朱元璋传》不单单是简单描写人物经历的事件,更是从每个事件及转折点中,深度思考对后世的影响及其成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图片发自App


从流氓到天子。

朱元璋一直以布衣皇帝称呼自己,是因为他的根本之源是和他的祖祖辈辈一样种地的农民。但书中为何要用从流氓到天子这样的句子总结他登位的过程那?我猜测的理由是,真正让朱元璋能够登位的基础经历不是农民阶段,而是他流浪在外的三年,也就是文中作者称之为“流氓”的阶段。那三年的经历,朱元璋本人也曾多次回忆过。那三年的过程中,朱元璋从一个本本分分的农民孩子,打破自己之前的阶级束缚,蜕变成了一个果敢果断富有领袖气质的“头”,可以说这三年的时间,是淬炼朱元璋的时间。如何适应在处处饥荒,遍地流民,战乱四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是对朱元璋的重大考验。三年时间,他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份答卷是以后他登位的重要基础和能量。

历史的惯性

关于朱元璋如何一直甘为前锋,不争不抢,保存实力到登位的过程中我们就不多做赘述。但其中有一句话需要写到,那就是“高筑墙,广积粮”,这句话在历史课本中都是很重要的知识点,同样,朱元璋也是遵照这句话来规划自己的战略部署,因此得而顺利登位。

朱元璋在登位之前对天下人都是慈爱的面孔,登位之后,他开始展露出他的獠牙。他通过自认为是为了天下人好的方式,通过各种形态囚禁人们的思想和躯体。书中提到的户口制度,通行证,强制移民,固定种植指定作物等等,他把一切都看成了模块,他认为好的,便堆积起来,人民必须无条件的执行下去,不管在当地是否适用。他的凤阳老家,曾一度因为开垦土地大兴种植而兴旺发达,但同时也严重的破坏了黄河沿岸的生态环境,为子子孙孙留下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奴性,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根植于这片广阔土地上人民的骨髓中,拔不出,化不开。朱元璋在统治期间,要求统一思想,禁止奇装异服,同时删除《孟子》,“化民成俗”,他把他认为什么才是良民做了自己的设计,要求所有人民都按照他的设计进行成长,进行活动,人民如同傀儡一般,没有了自己的个性化和创新力。奴性的教育也让明代的大环境变得固话且死板。用当代人目光看朱元璋后代的统治,一代弱过一代,却没有人及时跳出来结束这种迂腐且没有建树的统治,这或许也是朱元璋给他的子子孙孙留下的“宝贵财富”。

明朝的经济,也因朱元璋的重农轻商产生了跃退的情况。元朝经济继承了宋代经济的成就,重贸易,陆贸与海运外贸同步发达,同时也有自己的经济体制货币体制。到了明代,朱元璋摒弃了元代的经济体制,又回归到了以物换物的原始情况,同时后期大肆征税,“让百姓再苦一年”,真实场景是让百姓苦了一年又一年,民不聊生。

尾声

以史明鉴,事出必有因。在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了解人物的成长经历后,或许我们能看的出,存在的必然因素和非必然因素。事物和人物都存在双面性,客观理性的看待“正”与“反”,回归本质,才是我们真正的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朱元璋传》另一个角度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