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动力才能行动是一种坏习惯

坚信必须有动力才能行动是一种毁灭性的习惯!这是我读完《微习惯》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于我而言,恰如醍醐灌顶、当头棒喝般的顿悟。

有动力才能行动的理论逻辑是:如果我真心想做一件事,那么我无须强迫自己做这件事,也就是说不必应用意志力去做这件事,因为我内在的动机、自我的驱动力会让我自发地去做这件事。理论上来说,自我驱动力,相当值得拥有。可是问题在于动力很难按需培养,有时几乎不可能培养。我看看自己及很多朋友的经历就能证实这一点。当你累了困了、头痛感冒、自我感觉不在状态、或者说心理情绪上有厌烦,或者说只想消遣放松做一些更好玩的事情,激发动力容易吗?这个时候激发动力太难了!我们身心感受对于是否采取行动的影响力太强大了,我们往往只有在精力充沛、头脑清晰、并且没有强烈外在诱惑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执行“有动力才采取行动”的这个逻辑。

动力之所以不可靠,因为它是以人的感受为基础的,而人的感受容易改变,并且无法预测。很多事件都可以改变你的感受:你的血糖水平、你的情绪状况、你的内分泌多少、你的荷尔蒙水平、你的健康状况、外界刺激强弱,甚至你撸猫的欲望是否得到满足……如果说你要把采取行动放在激发动力这么不可靠的基础之上,那就好比你想在流水上盖房子一样,实在是靠不住,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不在状态的时候。

如果没有动力就什么都做不了,那么,有动力才能行动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人都是有惰性的,仅懒惰这一个因素就会让你感到什么都不想干。你如果总是希望靠激发内的动力才采取行动,你就会发现你很难采取行动,因为动力很难被激发。

有动力有热情是好事,但是,我们更应该把有动力看作是一种额外的、意外的奖励,而不是实施行动的必要前提。王阳明的心学提醒我们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阳明先生从来没有说你必须要有动力,你才能够行动。他所说的知行合一是指如果当你理性地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的时候,那么你的行动自然跟进,这就是知行合一,是理性认知指导行动实践,行动实践验证完成理性认知。

新年伊始,很多人都下定决心立下了新年的flag:可能你是想健身,拥有完美的形体,可能是你在学业上、在事业上、在职业发展上想更上一层楼。但是,如果你决定依靠激发内在动力再采取行动,那么半途而废、难以坚持下去将是大概率结果。

那么解决方案是什么呢?你可能需要转换一种策略——你需要借助你的意志力。老子《道德经》有句话“强行者有志”,强行即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勉强”自己再多做一些努力,去把自己认知层面认为必须要做的事情执行落实到位,而且一旦你借助意志力采取了行动,你的动力就会被迅速地激发出来。万事开头难,而一旦开始了,哪怕是极小的一步,后面就容易多了!相对于动力而言,意志力更为可靠。如果你能“勉强”自己做某件事,无论是什么,都会体现意志力的可靠性。同时,意志力不同于动力,意志力可以像肌肉一样得到强化。通过持续强化,一旦形成了习惯以后,这种良好习惯所带来的惯性就可以极大降低你对动力和意志力的依赖,因为你内在的惯性会自动自发的帮你去完成既定的任务!

你是成年人了,别管有没有动力,干就得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动力才能行动是一种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