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溜进「MALL」

Crafting a revolutionary entertainment with art and technology mix.

以艺术与科技的混合打造革命性的娱乐

——D' strict website


「Wave」by d’strict

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场开始注重公共空间的美学设计,相信大家对「艺术Mall」这个概念已经不再陌生。在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电商带来巨大冲击的市场环境下,语言文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更追求视觉感官的刺激。城市商业广场这一传统购物场景也在危机感的拥簇中抓住了新媒体艺术这根救命稻草,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技术革命。


「Nexen Univercity」by d’strict

融入

新媒体艺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光学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是一种在信息革命潮流中诞生的新兴艺术形态。

而作为城市的“客厅”,商业广场则是城市景观中最有人情味儿、最能够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空间,也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社交性公共空间。以前,商业广场的主力大多为零售商店和量贩超市,但现在快时尚文化娱乐型消费场景却逐渐占据了大头,而专家预测,未来商业广场的主力店铺或将聚焦于社交化消费领域


北京SKP-S「时空虫洞」


北京SKP-S「人工智能培育下的克隆羊」

在当下新型消费意识的影响下,场景的情感赋能成为商业运营的重要考核标准,人们更关注的的往往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商品所处的场景以及场景带来的情感体验。在商业运营者适应公众消费观念由「需要」到「想要」并力求与其建立体验性的情感链接的过程中,新媒体艺术的融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武汉市硚口区「K11」设计概念


「CHINA WORLD TRADE CENTER」

D’strict联合美国珠宝品牌Tiffany & Co,为其在中国北京开张的旗舰店打造了一场震撼的4D立体建筑投影,北京国贸像是被整颗钻石包裹,映射出璀璨的城市景色

新媒体艺术的融入,主要是通过故事化情景化等形式,在游戏性、实时性的叙事结构中,带领大众进入并投入到一个虚拟世界中,得到视觉、听觉上的享受。其打破了艺术呈现传统单一的形式,并通过数字技术以动易静,以更加灵活的姿态达到大众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这不仅更加符合城市商业文化的发展要求,更是外化呈现了属于一座城市的独特文化和理念。


武汉「K11 SELECT」地下车库

如这几年屡次引爆社交平台的「沉浸式艺术展」,就是新媒体艺术在公共空间中创新运用的极佳案例。它绚丽的视觉观感和丰富的体验赋能为观众带来了高密度、高强度的视听冲击和真实感,很受年轻人欢迎。


 「Forest of Resonating Lamps」by teamLab

这种情景再造式的的艺术形式,虽在物质形态上虚拟无形,但是在精神触达上却是可见可感的,它最大程度地丰富了消费者的主观体验感受,将传统媒体中的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传播的形式。公众通过身体的移动、对声音的控制等行为而融入艺术创作过程中,产生了传统艺术形态不具备的超凡互动性,从而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安全距离」就被全然打破,二者之间的交流趋于完整,且公众直接参与的互动形式一定意义上也丰富了作品本身的艺术内涵。

应用

新媒体艺术在商业环境中的应用,从效果上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凸显平面色彩塑造立体艺术氛围。以往商业环境的内外「艺术包装」仅仅采用平面形式「直接成像」,因而使其具有视觉距离限制和空间平面性限制。也就是说,如果艺术设计超出了人的视觉欣赏范围,传递出的视觉效果则会大打折扣。而新媒体艺术则采用视觉错位的形式,应用光电技术整合公共空间规划,弥补平面设计的不足,使得画面效果突破空间范围的局限,平面色彩得到充分凸出,画面立体艺术氛围的营造也更进一步。


「上海K11」


「MORI Building Digital Art Museum」by teamLab


「Honeycomb Structure」 by teamLab

而新媒体艺术在城市商业空间的应用,在体验上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侧重视觉感官,一类侧重互动体验

先说视觉感官,这一类体验形式主要是通过新媒体技术在公共空间中放大平面光的反射、折射效应或者以电子映像、抠图等方式呈现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


「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Design by teamLab


「洛杉矶机场视觉设计项目」by Moment Factory

「互动体验」则是当前数媒艺术关注的的另一大主题,重点聚焦于艺术装置或设计与人的互动性。例如下图展示的d’strict公司为韩国首尔京畿道的光明洞窟景点入口设计的「GWANGMYEONG CAVE THEME PARK LED MEDIA TOWER」。d’strict将文化和艺术质感注入这座韩国最大的裸眼3D数字标牌,并通过新媒体技术将一些创意、有趣的画面呈现在了观众们的面前,创造出全新的视觉体验。


弹跳的小猪碎裂成无数的金币

另外,利用MOBILE AR技术,通过平板电脑,对现场到访的游客进行3D脸部扫描识别,游客的脸通过画面中多名旷工的“雕刻”,以AR形式呈现着在巨型数字标牌上,并支持现场打印、下载。


观众可以现场与作品互动


并将自己的照片打印出来


北京SKP-S「旋转企鹅」

当有人站在装置面前时,摄像头会进行拍摄,并同步控制企鹅旋转,用颇具呆萌感的方式显现出互动者的样子。


「波动墙装置」

思考

在技术必将更加成熟的未来,新媒体商业空间的设计势必能靠着内容价值的输出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良好愿景的实现需要的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共同努力。

艺术设计师们需要更加明晰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以及具体的应用手法,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时时了解信息前沿,并在未来的数字化设计中进一步强化人与作品、人与人甚至人与环境的联系;再者,在与公众和社会交流协作的过程中,艺术家不能被动地取悦公众,更不能为迎合经济利益而降低艺术水准,而是应在充分调研公众需求、审美喜好与理解能力后,再以历史文化为背景,找出最好的表达方式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做出符合公众根本利益的艺术方案,主动对公众产生积极的影响。


「香港K11」

作为公众,我们需要具有积极尝试新技术、新体验的热情和态度新媒体公共艺术作品,不同于以往静态的、硬质材料的公共艺术作品,它更脆弱,也更容易遭到破坏。因此,它需要我们以城市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自觉对其共同爱护。

对运营者来说,新技术商业空间艺术并不像是短期的动态装置作品那样昙花一现,它是一个需要长期运营的商业艺术模式,同时意味着相当的资源投入,这就为其日常的维护增加了困难。 「以艺术与科技的混合打造革命性的娱乐」已成大势,新媒体艺术的融入为商业运营者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这种模式成为自己的文化「基因」,成为凸显商场调性的一种「主力业态」,而非只是一场活动、一个元素。当技术和艺术真正渗入商业体的基因与血液,从基础运营到业态呈现都实现了根本性的革新时,在配合以技术层面的震撼观感和艺术呈现的情感赋能,商业体由流量经济到品牌文化的价值实现,便也只是时间问题。


上海瑞虹天地月亮湾的「水晶烟花」

展望

总的来说,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公众的商业社交生活,逐渐显示出增强大众参与性、促进多元文化发展和助推城市生活审美化的重要作用。人们在商场消费的同时也在享受着商场给到的体验反馈,并真正参与、融入到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中。而这种互动过程又在运营者的引导中切实勾连着商品的特性与价值,一方面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示商品的优点,增加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艺术与商品结合的互动形式能够提高商家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文化艺术影响力,从而深化商场的内在品牌价值。而在这般新媒体商业艺术的浪潮下,我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方式以及消费模式亦在进一步地悄然改变着。

那么,再仔细想想,如今走进商场的你,是为了购物,还是为了拍照打卡呢?

本文作者:Sumorth

了解更多,可持续关注

WX:YOUNGSEUROPEMENTOR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艺术溜进「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