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9日伤寒太阳篇学习小结(知母和粳米的药性)

      昨天对小发汗三法和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进行了回顾,对白虎汤的辩证点、石膏的药性进行了学习。今天的内容是白虎汤中另两味知母和粳米的药性。

      今天的内容,这句话好有魔力:为什么又苦又黄的药都是泻火的药?从中国五行相生相克来看,火是红色,火生土,土是黄色,那吃了黄颜色又苦的药,火就会被吸掉,然后就会没有火了。不是为什么黄色的药有泻火的效果,而是为什么我们身体用来认知这个世界的时候要把这个东西看成是黄色的?

一、知母的药性:

      知母: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一名蚳母,一名连母,一名野蓼,一名地参,一名水参,一名水浚,一名货母,一名蝭母。生川谷。

1、 知母是凉而润,苦寒泻下的药,没有补药功效,也不能生津液。

2、 比较润的寒凉药:中焦,退胃火,用生石膏。退中焦比较湿的火用黄连。知母作用点在下焦,和黄柏(黄檗)是好朋友。知伯地黄丸,就是六味地黄丸再加知母和黄柏,能够退掉肾脏里面的邪热,肾阳实的时候有机会用到。那不同的地方是知母比较润,黄柏比较燥。

3、 三黄药都是比较燥的寒凉药:黄芩、黄连、黄柏。其中黄芩味道最淡,作用在上焦,如退肺火。黄连退中焦火,黄柏味道最重,退下焦火。

      而黄芩不是只能入上焦,而是轻飘飘的性质,可以被其他药拉到任何地方起作用,比如退肠胃绞痛,用黄芩汤,芩芍草姜枣组合。如治痔疮要退大肠的火,用黄芩去退肺火,肺火退了大肠火就退了。

黄连也不止是作用在中焦,还可以退心火,菖蒲是很入心的药,退心火黄连和菖蒲一起用。还是很强的止泻药,因为里面有一个成分叫“小礴碱”,吃了以后可以让肠道镇定下来。

        大黄:不是燥药,大黄就好像是淹大水一样冲下去的感觉,力量比较重有一种冲击力,伤寒论中用大黄来通大便,还有中医的伤科,有瘀血的时候用大黄来破瘀血。

4、 润肺,用天门冬、麦门冬,比较凉润肺部,也可以算是补药了。桑白皮也是属于偏润一点用来泻肺火的药。

5、 龙胆草特别能够泻胆热,也能泻心火。

6、 生地黄,凉血能力非常强。

7、 栀子,走在血分,既能泻心火又能泻肝火。

8、 牡丹皮,泻阴中之火,所以可以泻五脏之火或者是骨头的火,常用来泻心火和肝火。

9、 治“消渴热中,除邪气”,实热发炎,会觉得渴,觉得烧,觉得烦躁,那知母是很好的清热消炎的效果。

10、 治“肢体浮肿”,知母能够把水润滑一下,让那个水能够从身体里面排开。用知母治疗水肿,有一个特征是水是不平均分配,只在身体的某一坨的那种水,用到知母,全身浮肿的不适用知母。比如治痛风的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痛风病人的相就是全身都瘦瘦的,只有肿起来那一坨痛。知母适用于这种水火勾留的情况,发炎引发的浮肿,一块发炎的组织造成水流不动,用知母可以在消炎的同时把那块水清掉。

11、 知母有一个特质,能够让身体里面变成酸性化的部分快速变成碱性。如知母对于子宫糜烂这种粘膜组织发炎的效果很好,可以消炎的同时提高PH值。如对痛风有效,痛风也是尿酸高,知母可以把尿酸结晶中和掉。

二、粳米的药性:

1、 粳米在白虎汤中是与其反佐的药,就是可以抵消掉白虎汤的一些副作用。

2、 在《神农本草经》中未有记载,在《名医别录》中写的是“味甘平,主益气止烦止泻”,历代注家推测这个内容不是上古圣人写的,而是从伤寒论中总结出来的。

3、 粳米就是糯米的相反,所以只要硬度比糯米硬就可以了。

4、 粳米有止泻的效果。如在白虎汤中,知母和石膏吃下去,会让肠胃寒到有点笨笨的,那用一点米去提醒它吸水的话,就不会让肠胃衰弱下去,可以维持肠道正常机能。如桃花汤中也有粳米。

5、 粳米有补气效果。如竹叶石膏汤。

6、 粳米可以补脾胃,而且不会让脾胃变得软绵绵慢吞吞的,区别于甘草。

7、 米是至为中和的东西,占到天地中和之气的位置,不偏凉不偏热,不偏燥不偏湿,不偏阴不偏阳。

8、 广东粥的煮法:用一个很大的锅,水加到锅的三分之二,开大火煮,烧到滚,才把米倒进去,大概一杯米或者一杯半的米就够了,米不用多,火关到中火以上,然后要看到米在水里面随着沸腾的水在游泳,如果这锅粥烧成之前可能水会烧到太干,就只能加烫水,不可以加冷水,让能维持它的米不断的在水里面翻滚跳舞的状态。差不多两个小时,忽然之间会变得很粘稠,然后再也翻滚不动,开始焦掉,那个时候关火。粥油要到这种程度的粥才能够滋补到精。如这个粥油捞出来,加点盐吃下去,可以治疗男子不孕症。霍山石斛也可以补精。粥油滋阴,又能够补肺。

9、 锅巴,天生的健脾丸。可以帮助消化,还可以止泻。

10、 傅青主的健脾丸:小米锅巴60克 面锅巴60克 山药用60克 党参24克    连子24克    炒白术24克 炒苡米24克 炒谷芽24克  炒麦芽24克    焦山楂24克 草豆蔻24克 共研细未,炼蜜为丸药,每服9克,日三次。具有;建脾除湿、消积去滞,主治小儿脾胃虚弱,不思饮食,面黄萎困,脾虚泄泻。

11、 伤寒论中有四个方剂用到粳米:一是白虎汤,让粳米来维持肠胃正常功能,用米的阴柔来滋润身体,所以要煮的时间长。二是竹叶石膏汤,治疗感冒之后人很虚气不够,清虚热又要补肺气,所以粳米煮的时间不宜太长,煮的时间越短,药气会越猛,越偏阳。三是桃花汤,少阴病,便脓血,用粳米的量大,煮的时间短,因为药米的力量去止泻。四是附子粳米汤,治疗肚子太寒,肚子绞痛,用半升米,结合煮的时间来看,取米的不阴不阳的部分,作用在中间。

      今天的很多内容都在讲食疗养生的问题,在日常中就可以用起来,挺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年3月19日伤寒太阳篇学习小结(知母和粳米的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