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济浮桥八记

作者:施福山

民国时期的悦济浮桥

自古以来,行善积德首选修桥铺路。兰溪三江五溪来汇,河流纵横交错,涉水处桥梁不计其数。笔者2004年曾写过一篇题为《兰溪~浙中的千桥之乡》,刊发于当年6月25日的金华日报上,后来又被编入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的《金华记忆》中。那时我作过粗略的统计,兰溪境内各种桥梁总计超过了1500座。当然,其中最著名的就要算悦济浮桥了。

《兰溪~浙中的千桥之乡》书影

兰溪西门外悦济浮桥,自北宋熙宁九年初建至公元2017年政府有关部门通告永久拆除,历经940余年,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可谓世所罕见。特别是宋明之间屡廢屡建多次,且建与复建皆有名人作桥记。岁月匆匆,我们现在还可以找到的完整桥记尚有七篇,另加一篇赋序,总计八篇。故本文即以此为题,曰:悦济浮桥八记。以存过往,以鉴将来。

2017年的悦济浮桥

(一)

首篇《悦济浮桥记》为北宋乡贤范锷所作。范锷(1035~1117),字隐之,兰邑香溪人。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进士,历官无为通判、七州四漕、开封府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太府少卿,提举洞宵宫,封长社郡公,是宋代理学家范浚的祖父。据他所记,熙宁以前兰溪西门外有悦济渡而无浮桥,始作浮桥者为太子中允江衍。

江衍,字巨源,兰溪太平乡元潭埠(今游埠镇伍家圩江家村一带)人。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进士,历官庐州观察推官、四川提举、太子中允馆阁、京西转运使,乡人咸以太子中允称之,工诗词,热心公益事业。熙宁五年(1072)江衍在所居近傍元潭埠架浮桥五十节,以便利当地百姓和过往客商通行。范锷在记中说:至九年(1076)夏“霉注洶涌夜发,漂浮桥至悦济渡。城内外之氓协谋挽留之,江君欣然曰:济人利物予本心也,不惜与作之费承先志也。元潭与悦济均父母之邦焉,有彼此之分,但仅一衣带水,而此稍广耳!”于是在原五十节浮梁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十六节“通计六十六节,其置广袤,材木绠铁,色色坚备。又虑夫风雨震凌,波涛澎湃,人畜之所蹴压腾蹂当。一年一辑,数年一易,苟不能继将前功之尽弆乎!乃割己田二百五十亩为倡,复裒众置田,通五百四十亩。创庵于渡之西,仍匾悦济为额。择僧居守,以敦缮修之伇,虽千百年可无堕也。江君之功伟矣哉!”此记作于熙宁九年(1076)十一月桥成之后,记载了悦济浮桥创建始末。

南宋嘉定甲申(1224)知县江文衡续建悦济浮桥,并备庄田以供修葺之用。宝庆丙戌(1226)节度推官沈唐老为其作《悦济浮桥记》,记云:“顷唐老往摄东嘉教事,道兰江系舟中津岸下,尝纵步浮桥,巨艦危栏镇压波面,若虹卧龙饮,人行其上不闻足音,而叹曰:桥成于谁?其缜密坚壮如此。后二十年入婺女幕,又过之,则桥非畴昔矣。今令尹江君馆予于驿,因问桥之不如昔者何故。尹具道其所以然,曰:始绍兴(疑为“熙宁”之误,下同)间,有江運使者合众力为之,且买田五百四十亩创庄置庵宇,择浮屠氏之谨愿者掌其岁入以待补治,虑桥虽成不能保其无败也。逮岁己卯而桥败矣,宰郑君始议修桥。于是又晣新,又虑来日之无穷桥复败也。则访求江氏之宗家,钦若辈凡五人选为主掌,桥因得不坏。事之始末县有籍,斑斑可考。后江族替贫,无良者从而己欲灸之。心既擅有其田,桥则置之度外。訐持之讼肆与至江某,而未桥庄之利,岂惟葺治之不时。諉曰修矣,而择材不良,无复坚好,併前日之规制狹小之至,不能禦风雨波涛之险,败尤速。自绍兴距今七十年,桥凡几兴几坏。嘉定甲申(1224)县尹江君实来复议修葺,进父老而问之,得其所以兴所以败之故,喟然曰:创于前者何其豢,而坏于后者何其不仁也!虽然物之废兴有时,使桥而当成。将有相之者厥初裒众钱以买田,官为免科伇。尝刻石具载其事,异时投石于水,是欲乾没之。修桥之议初兴,有執淳熙伪籍指为江氏故物者,不知绍兴,经界则是僧可章为户,而非江氏也。县且不可罔而欲欺大府乎!时郡侯秘阁宗卿王公下车弥年,方以惠利为輿梁,慈爱为舟航。一闻是桥之与,凡县家件具条画来上无不响答。俾归田于桥庄,掌以缁徒。江氏子孙毋得而预,若前人率众置田之绩则大书深刻以詔后,且奉常于庵,与桥为无穷,则相斯桥之成,非公之力而谁哉!桥东西相距为节五十有四,今初蒞事首捐已赀创五公之一为之。倡一岁之租不足辦,则邑之寓公与卿之有力者相与助其成。节之长以丈计者三,阔如其长三分之一有奇。坚木厚板,栏棔繂索,改旧弃陋,色色精好。继自今随葺随治,可以历百年而勿坏。令于斯桥其奔走僝工固已过于始创,夺其田于争攘竞取之地,又何啻百倍其功。桥所持以常存,邑人将何如其报令尹。即唐老去年秋目斯桥之弊,今别几何时而令尹书来,曰:桥成矣,子为我记。仆祖知成败之因不得辞夫,或成或蠱,君子常以政。令尹是举使幢幢往来者,皆得以悦济。岂惠而不知为政徒捐一車以济人于溱洧者之比哉!令尹名文衡,字文(平)叔,衢人,官承议郞。宝庆丙戌七月初吉。”沈唐老,南宋庆元二年(1196)进士,曾任东嘉(温州)和婺州教谕,写此记时任保宁军(山西太原府)节度推官。江文衡,字平叔,衢州人。嘉定中任兰溪知县,宝庆时升承议郞。沈唐老在东嘉和婺州任职时多次来兰溪踏勘悦济浮桥,赴任节度推官前又曾在兰溪驿馆逗留,向县令江文衡了解悦济浮桥的兴衰历史,故记中着重谈了浮桥兴败的原因,以警戒后世。另外据此桥记,可能在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悦济浮桥还曾经重建过一次。

江氏桥庄图

(二)

明洪武六年(1373)知县贾存义重修悦济浮桥,学者徐原作记。贾存义,山西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人,洪武五年至十年(1372~1377)任兰溪知县。志载他为官“廉以律己,惠以撫民,修学校,建津梁,未期年而政成。”徐原(1312~1394)则是元末明初著名学者,字均善,号南州,兰溪岩山人。师从吴师道,与吴沉、童梓为友,以诗文名世。元代创办岩山书院,与吴沉、宋濂相与讲学。朱元璋下婺州,开郡学,聘他与吴沉为训导,洪武初被授翰林待诏,主福建、江西试事,以母老乞归,潜心学问,不复出仕。他写的《悦济浮桥记》惜墨如金,通篇仅246字。全文如下:

兰溪合婺、衢二水,邑之城临其东浒。旧有浮梁以济,元季戎马扰攘废渡,垂二十年。邑宰贾存义悯人艰涉,捐己俸倡率。于是邑之好事者佐财助力,不数月成其制。两舟方之驾板,其上列楣,其旁广,寻有四尺,袤倍之为节,凡五十连铁锁篾绋,並维于桥上。傍溪置石櫃五,以木为闲,下石实。其中以系绋三,置上流挽之,防其顺而下;曲二置下流缀之,备其逆而上。曲桥之端,累石为磴道者三十余节,陛涯立其匾,曰悦济,仍故名也。凡此诸作,一时并完。若天墜地涌,鯨横虹跨,照映上下。履险波坦若平陆,无昔时倾墊忧,利及乎人而功垂后日。侯之德之惠岂小小哉,侯之材之略岂易及哉!洪武六年其岁癸丑冬十月朔日。

文章虽短,信息量不少。读其记,我们可以知道在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前悦济浮桥还在,之后废桥为渡二十年,到明洪武六年复建。而且复建的悦济浮桥靠城一端还修了石磴台階三十余节,循水涨退以便利于行人。桥另一端岸边树有碑匾,仍镌刻旧名“悦济”二字。

(三)

成化九年(1473)知县李璡又重建悦济浮桥,浙江按察使刘釪(1422~1485)为其作桥记(刘釪,字仗和,江西吉安安福县人,景泰五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浙江提学副使、浙江按察使,云南按察使)。李璡,字纯夫,怀宁(今安徽安庆怀宁县)人。成化七年进士,七年至十二年(1471~1476)任兰溪知县。志载他“刚介有为,著治行。尝以东风亭故址建景贤祠,祀邑之乡先生与历代名宦;重建悦济浮桥,民甚赖之。后升任太仆寺丞,入祀名宦。”刘釪的《悦济浮桥记》不长,亦全录如下:

兰溪金华望邑,其治滨溪,在浙江上游。金、衢二水流至邑西汇为一溪,溪弘而駃,旧有浮梁跨溪往来便之,岁久玘废或水溢涛涌,争渡以济有溺者。成化庚寅,怀宁李君纯夫由进士来为邑令。首詢民隠而得其情,志复斯桥。方议财用之费,适有篙师得遗溺物若干,緍以献君。喜曰:岂天以此助桥之成耶。遂相址以兴事,计请引之入赀用,好义者亦乐为之助。溪两崖筑台甃石以为棲桥之所,连舮縻艘而属板为梁,其长百寻,广二寻有奇。艘凡八十贯以铁绠,而两端柱石以维之中梁,时其开阖以通舟楫。其经营措置皆出于贤令也!夫君子之仕,利于者宜无不为,矧桥梁实王政之一事乎!然志欲为而才不逮,或才有为而浮议,无成者多矣,一桥梁之成岂偶然哉!李君以明敏之才、端洁之操,心乎仁爱。而公以操之获乎上信乎下,故功不劳而集也。肇工于壬辰四月,訖工于癸己七月,记作于甲午十二月望日云。

刘釪在记中指出:兰江上造悦济浮桥是一县之令的王政,但往往有心者无才乏力,有才者空谈浮议,真正实干者不多。李县令具有“明敏之才,端洁之操,心乎仁爱”,既得到上司的支持,又为广大百姓所信任,故仅用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就重建了悦济浮桥,利民利国,功在千秋。刘釪以浙省首长的名义,给了李璡很高的评价。

明代悦济浮桥


(四)

正德四年(1509)由郡守督办,兰溪县丞田中领銜重建悦济浮桥,本邑硕儒章懋作《兰溪重修悦济浮桥记》详记其事。田中,字立夫,新城人。正德二年至四年(1507~1509)任兰溪县丞,在任期间刚果有作为,后升任宣城知县。章懋(1436~1521),世称枫山先生,兰溪女埠渡渎人。成化二年(1466)会元,赐进士,历官翰林院修编、大理寺左评事、福建按察佥事、国子监祭酒。41岁辞官回乡,讲学于枫木山中,与王阳明亦师亦友,门墙林立,三部尚书唐龙等皆是他的弟子。卒后赠太子少保,谥文懿,为有明一代大儒。此记全文刊于《枫山集》中。记的开篇便言:“兰溪故有浮梁,在县西门外,厥名悦济。”随后叙述了从宋熙宁至明成化间,悦济浮桥的兴毁过程。接着说:“近有上疏言浮梁不可废者,诏准其奏,部檄藩府施行。如章郡守万公以嘱邑丞田侯,侯以公帑久虚,其费无出也,不得已而均敷焉。邑之编户为里二百四十,而浮梁用舟八十艘,命民三里共作一舟,所需铁石之类亦以数均之。而推择里魁之可任者使职其事,财用出入,官不与知。众情欢趨,如治其私,鸠材僦工,唯恐或后,不两月而竣事。”此次重修悦济浮桥,百姓呼声高,上级政府重视,加上县丞田中操作有方,在地方财政亏空的情况下,令民计里作舟,调动大众积极性,历时仅两月浮桥就竣工了。章懋在记中又说:“桥跨溪中有洲焉,溪两岸及中洲皆累石为垛,垛之上各树石柱者二,而中则四,以八十舟联为两节。舟上架板为梁,梁两旁皆有栏棔。两节之修总百寻,梁广一丈有五尺。其舟首尾皆以连环铁绠縻以篾缆,而两端皆糸于石柱。又以铁作巨矛者十,墜于渊,而上糸其桥,使不随波上下,且时其水之经画也。而犹虑其难久,故规模大略,虽仍旧贯,而巨槛危栏,坚木厚枋,高大壮固悉倍于旧。庶可敌风雨波浪之侵蝕,而不至于速坏矣。”桥的形制规模和坚固程度,由此段文字而跃然于纸上。章懋又说:浮桥“落成之日,邑令许侯语于众曰:田侯之成是桥,其用意勤为虑远,而泽之被于人者溥矣。不可无以垂示方来。”于是许县令(名完,字补之,丹徒人。正德三年以进土授兰溪知县,持身端洁,蒞政严明,正德六年擢升江西道监察御史。)派主簿张侯、主教段君和贰教崔君一起去拜谒枫山先生,请他作桥记以传之后世。章懋在此记之尾,感叹地说:“桥之废兴有数,而作继在人。田侯是桥之作宁不望后人之继乎!守视之无失,修葺之以时,则桥虽不田亦可常存而不坏,不然又如前日之桥,而作者之志荒矣!继今为政者,尚亦罔俾江令独专其美哉!”章懋的桥记叙事有致,文采斐然,不愧为大手笔。我们读后还可从中知道:明代正德朝兰溪县建置仍延袭洪武乡里制,全县有九乡二百四十里。以每里110户推算,乡里人口为13.2万,加上邑城四隅七坊,当时全县人口约为14万;另外至明代兰江中洲已形成,宋代的西市已没入水中不复存在,浮桥跨越中洲分为相联的二段,洲中和东西两岸皆累石为垛固定悦济浮桥,故笔者以为兰溪“中洲”的称呼也应始于此时。

今日西渡辅济浮桥

(五)

又过了九十年,至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悦济浮桥再一次重建。这次重建有记三篇,我们可以查到的完整文字有二篇,一篇是徐用检的《重建悦济浮桥序》,另一篇是赵志皋的《重建浮桥记》。这里先说徐用检的一篇。

徐用检(1528~1611),字克贤,号鲁源,兰溪城内人。师事钱德洪,私淑王阳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历官刑部主事、福建兵备道、山东按察副使、江西参议、陝西督学、广东按察使,以太常卿致仕。生平致力理学,为浙中王学传承人,著作颇丰。卒祀陝西、江西、广东名宦祠。这篇理学家的桥记不长,全文如下:

泾川玉成叶公,宰吾邑者六年。所为轸民疾苦,张弛措置,任人任力,诸惠泽更仆未易数此为河桥籍也,不佞因而序之。桥之顛末公自序记中具备已是籍也,记其度支,斯出租税,斯入息产,所属黎然指掌。将良法美意,可一掬而睹云。先是河桥之剏,公业出俸余百金佐县治矣,复置田二百六十余亩,搆市廛数十舍,听贾竪居之,而偿其僦直亦数十金。令岁收租税,而视桥之朽折者新之,为桥计长久也。既而公以直指奉玺书按浙,揽轡澄清课额,议增封章力罢,折中贵之请,而慰穷迫籲控之商民,其所津梁海隅者何限此,按部下邑复檄以各属,羡赎七百金以遗邑。汪侯授之率更长置田二百四十亩有奇,则为桥计更深远也!夫人所掦詡以为希遘者必曰不朽,是非可以不朽乎!行人从桥,颂利己者靡穷,桥田相倚,嗣画一者易守此不朽之。昭昭,兰民所谓歌颂不已者也。仰异日公登枢轴弥广,惠施于四方,将其挥斥诸余,犹可流沫无尽,桥特其一吷也夫!

这次主持重建悦济浮桥的是县令叶永盛。叶永盛,字子沐,号玉城,宁国府泾县(今安徽泾县)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历官兰溪县令、南浙巡盐御史、江西巡按御史、直隶巡按御史、浙江道台、山东监察御史,卒后封南汇县城隍。志载:他在兰溪县令任上“解烦剔蠧,姦人震摄。时司农不足急催科,盛不槩行,民率踊跃输将课卒不亏。又设常平仓,以备凶荒。折獄片语,辄得其情。邑西门旧有浮桥已废,捐资重建,民不病涉。以治行擢监察御史,百姓为之立生祠。”徐用检在记中说:叶永盛离开兰溪,升任御史后还记挂着这座浮桥,特地筹款七百金,委托他的后任汪国楠再置田二百四十多亩,其租税供浮桥日常修缮之用。使桥田相倚,易守不朽,可谓深谋永虑。叶永盛确是兰溪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父母官,故得到百姓的交口称誉和后世的纪念。

关于此次重建的悦济浮桥,赵志皋也有桥记一篇,题为《重建浮桥记》。他在记中说:“逮余贰铨于留都,邑侯叶君剖符而南,余语之:为令者,兴除固其职哉。入其疆而废者举墜者修,此足以观政已。邑故有浮梁,甚便之。今废久,过者褰裳濡足,恃一苇为津。吏忧甚,则搒人不戒,吾民而鱼者有焉。侯为邑兴万世利,政无善此者!侯然余言,而奏功焉。秩满而膺内召,入为侍御史,以桥成复予。而喜曰:往奉成命,去不敢忘。及之部,而属邑父老谋之。僉曰:是伇也,需之久矣。问之水滨,则石犀、铁柱,遗蹟在焉。廼括庾之贖鍰,诸羡余计若干。属邑之率更长簿责之,俾董其伇。东西两流之间,为里若干,为舟百十有奇,鳞次栉比,横亘中流,为铁絙以联络之。募桥夫若干人司候焉,以时启闭。而眎其倾圯,且瞻之土田廛肆籍其租入,以备缮葺。田之以亩计者五百有零;廛之坐东郭者七,坐西郭者三,坐河西者三十有二,而此桥庶几恃以久长。不一岁而桥成,民寔称利矣。澄泓在望,慨然兴怀。大川舟楫,系谁之赐?唯是相君,寔式灵之。不榖幸甚,获逢其休。余喜而籍手以拜,曰:敝邑其籍是以无濡褰,世世席之无斁。”赵志皋又说:“侯且督鹺吾浙,上欲加鹺额,敕中官董之。命且下矣,商民籲天抢地,悼九阍之莫控。而侯封事再上,忠诚笃摯,上为可其奏。其所津梁元元,奚啻吾乡一方哉?人之尸而祝之,有以也。惟嗣侯而令吾邑者,以时葺之,无队厥绪,则宁独我婺之苍赤世沐其德,不佞亦与有荣施矣!”

赵志皋(1524~1601),字汝迈,号瀫阳,兰溪邑城人。隆庆二年(1568)以一甲第三人探花及第,万历十九年(1591)进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万历二十年(1592)、二十二年(1594)二次担任首辅(首相),直至万历二十九年(1601),世称“当国十年”,是兰溪建县以来官当得最大的一位乡贤。从他的桥记中我们可以知道,此次重建悦济浮桥,主持重建者是县令叶永盛,而发起者却是赵志皋。叶永盛中进士后,外放兰溪县令,离京南下之前曾去谒见赵相国,赵嘱其重建悦济浮桥,并说:“侯为邑兴万世利,政无善此者。侯然余言而奏功焉。”叶永盛在兰溪当了六年县令升任御史,应诏入京时又去拜访了赵志皋,报告他在兰溪县令任上己按照赵的嘱托,完成了重建悦济浮桥的任务。并汇报了建桥的具体经过和悦济浮桥的现状。赵听了十分欢喜,籍手以拜,说:“敝邑其籍是以无濡褰,世世席之无斁。”赵志皋的这篇桥记不但夸奖了叶永盛重建浮桥之功,而且还表彰了他以后巡盐两浙为民请命的事绩。说世沐叶永盛功德的不仅是我们婺州的百姓,也包括了两浙的商民。

(六)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4)悦济浮桥又重新修缮了一次,这次负责修缮的是从浦江调任兰溪县令的荘起元。荘起元(1599~1633),字仲孺,又字鹤坡,常州武进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先授浦江令,万历四十一年(1613)调任兰溪县令。治绩益著,擢守抚州,入为户曹,官至太仆寺卿。善诗文,有《漆园卮言》二十四卷传世,其中有《浮桥中秋玩月赋》一篇,记载了这次重新修缮悦济浮桥的经过和翻新后悦济浮桥的现状。他在赋序中说:“兰城西浒有浮桥焉,前令叶侯之所剏也岁久多圯,余调任鼎新之。有艘八十,铁索缆其旁,木板铺其上,行人如履平地。所以绍侯之明德,而志其不朽也!”说此浮桥“方舟连环,广可百武”可设宴席于其上,为纳凉赏月之佳处。又云:“兰皋弥望,极目江濆,东西隐轸,南北缤纷,肩摩毂击,殷殷什伍,其辈千百其群。城西之浒,二水中分,一洲负赑,铁缆千斤,为舫八十,悦渡如云。横山有带,瀫水有纹。千秋不朽,叶侯之勳。余来作令,唯恐或陨,载其明德,夙夜矢勤,聿命般尔,運其斵削,完施补頽。行者绎络,艨艟次鳞,桥梁起鹊。夏秋之间,波光闪爚,可以纳风,可以举爵。”荘起元是文章高手,他的赋序为我们留下了当时悦济浮桥的夏秋景色。

2008年后的悦济浮桥

荘起元主持重建的悦济浮桥,至少到崇祯年间尚完好存在。明代地理学家、文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于崇祯九年(1636)沿水路游浙江,十月初七到达兰溪,次日就登上过悦济浮桥。他在名作《徐霞客游记中》写道:十月初七舟“泊于兰溪。十月初八,早登浮桥,桥内外诸舡鳞次”,可惜到明末(约1644)浮桥不幸毁于兵燹。

入清以后,县令季振宜于顺治八年(1651)又捐资重建。季振宜(1630~1701),字詵兮,号沧苇,明末清初泰兴县季家市(今靖江市季市镇)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初任兰溪知县,后历官刑部主事、户部员外郞、浙江道御史、河东盐政。康熙十四年归隐林泉,不复出仕。曾化十年之功,编纂成《汇集全唐诗》717卷,收1859位作者42931首诗,康熙御定的《全唐诗》就是据此为底本校补而成的。藏书甚富,为有清一代著名藏书家,版本学家和校勘家,有《季沧苇书目》传世。志载:其任兰溪知县期间“性冲和,才敏決。时闽粤未靖,邑以孔道,兵马络绎苦侵扰,随宜措置,供应有方,民赖以安。徵输定时,日挨都图,不施敲朴,卒无逋赋。岁饥筹赈煮粥济饿者,劝富民平糶,多所全活。悦济桥圯,捐资重造,号为季公桥。”此次重建悦济浮桥原亦有碑记,可惜文字已佚亡。至康熙三十九年(1700),兰江洪水泛滥桥被冲毁,乃改设为悦济义渡。

关于悦济浮桥,自明至清多有诗篇咏颂,其中以唐龙、胡应麟、江伯容的诗最具代表性。章懋的高足、官至三部尚书的唐龙(1477~1546)在他的兰溪八景诗之一《巨浸卧虹》中云:“松舟百叶浮江上,铁缆千寻贯水中。月下独横题柱笔,一来一往踏长虹。”十分传神。又有大学者胡应麟(1551~1602)的《兰江竹枝词》十二首,其中有四首直接歌咏悦济浮桥,诗云:“饮水白虹千丈长,来来去去罢褰裳”;“四柱凌云排六鳌,铁絙高系最坚牢。水母难兴泗洲浪,蛟精不作九江涛。”;“溪上浮梁春涨平,濛濛烟雾懒回程”;“三百阑干浮碧空,笙歌缭绕暮云中”,以冶游之事写浮桥实景,堪称佳作。再有明末文献学家江伯容(1580~1647)在《兰溪杂咏诗:浮桥》中写道:“一道长虹卧碧泓,游人如在镜中行。最堪霁后江天廻,几处笙歌踏月明。”与荘起元的《浮桥中秋玩月赋》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清代诗人、经学家朱彝尊(1629~1709)康熙十七年(1678)曾泊自水经兰溪,行舟穿越悦济桥门,有“直到兰溪看明月,浮桥不锁待吟船。”之句写实;到乾隆朝(1753~1755)汪启淑作《兰溪棹歌》时,废桥改渡已多年,故他有“春流直下响淙淙,悦济浮桥失旧椿。何日使君重起废,彩虹再见锁澄江。”的叹息和期盼。

1995年悦济浮桥重建竣工
民国时期重建悦济浮桥档案

民国时期悦济浮桥曾重建三次:民国八年(1919)知事盛鸿熙倡建;民国二十二年(1933)县长胡次威重建,二十八年(1939)又由县长徐志道主持修缮了一次;民国三十六年(1947)县长范文质复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连接加固了悦济浮桥的西渡辅济桥;1964年将悦济浮桥木船改为钢丝水泥船,桥面铺设钢丝水泥板;1975年兰江大桥建成通车,悦济浮桥拆除;1995年悦济浮桥复建,当年9月30日竣工,10月1日正式通行。设水泥船40艘,桥面铺水泥预制板,用工字钢连接,并配桥上照明设施;2008年7月悦济浮桥修缮,改平板钢船,桥面铺防腐原木,2009年1月5日竣工通行。2017年兰江“6.25”洪水,悦济浮桥被拆除;同年8月11日,兰溪市港航办发布通告:根据《浙江省航道管理条例》规定,悦济浮桥不再恢复,永久拆除。于是,兰溪老城西门外的兰江江面又重回九百多年前的悦济渡。

今日西门外悦济渡

2021.3.26施福山于黄龙洞寓

你可能感兴趣的:(悦济浮桥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