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_bin(log-bin也可以) #启用日志
server_id=50 #id只能是1-255
#max_binlog_size=数值 #默认是1G,超了1G就创建新的binlog日志
systemctl restart mysqld
1)进入数据库,show master status; #查看本机的binlog日志文件
position —> 偏移量 —> 记录命令的编号
2)查看/var/lib/mysql 可以看到binlog日志文件和日志的索引文件
1.手动生成新的日志文件 #每个binlog日志的偏移量从154开始
-flush logs 或 mysql -uroot -p123456 -e ‘flush logs’
-systemctl restart mysqld
-mysqldump
2.清理日志
1.删除指定日志文件前的所有日志 purge master logs to “binlog文件名”
2.删除所有 reset master;
3.自定义存储名称
1.在配置文件中配置,
bin_log=/mylog/rzc
2.重启服务即可
mysql整体来看有两块:一块是server层主要负责功能层面;一块是引擎层面,负责存储。而redlog是innodb引擎特有的日志,而server层也有自己的日志,成为binlog(归档日志),binlog没有crash-safe能力只用于归档。
wal技术的关键就是先写日志再写磁盘。
当有一条记录需要更新时,innodb引擎会先把记录写道redlog里面并更新内存,这时候更新就算完成了,同时innodb引擎会在适当的时候将这个操作记录更新到磁盘里面,而这个更新就是在系统比较空闲的时候。
innodb的redlog时固定大小的,可以配置一组4个文件,每个文件大小时1gb,从头开始写,写道末尾就回到开头循环写。
write poe 时记录当前的位置,一边写一边后移。checkpoint是当前要擦除的位置,也是往后推移且循环的,擦除记录前要把记录更新到数据文件。
有了redlog,innodb就可以保证数据库发生异常重启,之前的记录不会丢失,称之为crash-safe
redo log 是innodb引擎特有的;binlog是mysql的server层实现的
red log是物理日志,记录的是在某个数据页上做了什么修改;binlog是逻辑日志,记录的是这个语句的原始逻辑
逻辑日志: 可以简单理解为记录的就是sql语句 。
物理日志: mysql 数据最终是保存在数据页中的,物理日志记录的就是数据页变更 。
red log 是循环写的,空间固定会用完;binlog是可以追加写的,追加写是指binlog文件到一定大小后会切换到下一个,并不会覆盖以前日志。
当我们需要回复数据库时
首先找到最近的一次全量备份,将这个备份回复到临时库
然后从备份的时间点开始,将备份的binlog依次取出来,重返到以前时刻
此时临时库就和之前的线上库一样了, 然后就可以把表数据从临时库取出来
原因:
先写read log 而不写bin log 回导致回复不到原来数据
先写bin log 不写read log 会导致还没真正写入就回复了
namp是一款开放源代码的网络探测和安全审核工具。它用于快速扫描一个网络和一台主机开放的端口,还能使用tcp/ip协议栈特征探测远程主机的操作系统类型。namp支持很多扫描技术,例如:UDP、TCPconnect()、TCPSYN(半开扫描)、ftp代理(bounce攻击)、反向标志、ICMP、FIN、ACK扫描、圣诞树(XmasTree)、SYN扫描和null扫描。Nmap最初是用于Unix系统的命令行应用程序。
在kali上配置iptables可以阻止nmap扫描
iptables -t filter -I INPUT -p tcp --tcp-flags ALL FIN,URG,PSH -j REJECT
iptables -t filter -I INPUT -p tcp --tcp-flags SYN,RST SYN,RST -j REJECT
iptables -t filter -I INPUT -p tcp --tcp-flags SYN,FIN SYN,FIN -j REJECT
iptables -t filter -I INPUT -p tcp --tcp-flags ALL SYN -j REJECT
iptables -t filter -R INPUT 1 -s 192.168.80.138 -p tcp --dport 1: --tcp-flags ALL ACK -j REJECT
nmap -sS 192.168.13.140 检测是否有效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