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家养了一只吉娃娃,在她家有小孩之前就已经养了。养狗最大的麻烦是早晚需要遛。我们小区也有不少养狗人士,大清早第一项日程便是出门遛狗。
同事家的狗由她母亲负责出去遛,每日出门遛娃顺带遛狗。有一次出门玩的时候下大雨,她母亲只顾抱着孩子奔跑,狗子忘记了,等反应过来,已经是两小时以后,于是紧急出门,慌里慌张四处逢人便问:“有没有看到我家的狗?”邻居大多摇头。她母亲心里一想:“坏了,这狗子八成是丢掉,找不回来了。”
寻狗不着,回去的路上已经做好失去狗子的准备,愁眉苦脸的从电梯里走出来,一眼看见家门前站着的、一脸委屈的狗,瑟瑟发抖的样子让人心疼,她母亲一个箭步上前去抱上失而复得的狗,泪眼迷蒙,喜极而泣。
事后才知,是狗子凭借每次跟随家人出门的出色记忆力,一路找回家。要知道,在家家户户极为相似的单元楼面前,不要说狗,哪怕三五岁的孩子,一时分辨不清,照样迷路。
这只智力超群、天资聪颖的狗从此在家人的心目中变得不一样,原来只当做普通狗子来看,现在不了,它用自己的实力一跃成为家庭成员,这个家若是没了它,哪还有家庭完整的样子。
多一个成员,便多一件家务事,吃喝拉撒等需要照顾的日常事项,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常常令同事的母亲大为光火,有时忍不住冲她发牢骚:“一大家子人(四个大人一个孩子),还有一只狗,都要我来伺候,太累了!你们一家三口带着狗子,搬出去住吧。”
牢骚归牢骚,同事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权当没听见。她经常分享和狗子一起生活好玩的一面给老母亲,比如孩子喝不完的奶给狗喝,孩子吃不了的饭给狗吃,狗子每次吃得津津有味。
不仅如此,孩子每回在家里追逐狗子,从客厅追到阳台,从阳台追到房间,又追到床底下,狗怕孩子,每回都躲得远远的。大人们看到这个画面,忍俊不禁,时间久了,她母亲牢骚的话也少了。
前两天她告诉我,邻居有一只金渐层(猫)送出,她立即在群里答应下来。养猫想了好久,终于被她逮住机会。
这件事她母亲肯定不会同意,但她已懂得其中的套路——先斩后奏,养狗也是这样。时间一久,彼此处出感情,大家就适应家里有猫狗的日子。
经她说起,我想起小区一户邻居家中养了鸭子,周末她带孩子和鸭子出来散步,我看到后,走上前跟她聊了挺长时间关于养动物方面的话题。
图片
这只鸭子,她和女儿一起养了三个月,已经从一只迷你鸭子长大幼鸭。她对鸭子说话,它好像听懂了似得,从篮子里扑腾着欢快的跑出来,在宽阔的青草地上自由的散步,不时用扁扁的嘴巴在草丛里啄来啄去。
它不怕人,我站在它跟前,它凑上来啄我的脚指,啄了大脚指又啄小脚指,力气不大,只感觉痒痒的,我没有逃避。啄完我又啄自家主人,看我们不为所动,似乎觉得没意思,掉头走了,继续在草丛中啄虫子吃。
有一次我带小孩去她同学家看鸭子,得知鸭子被送到她爷爷奶奶家。后在另一的同学家里看到他们正在养的两只小鸭子,刚买来不久,还很小,鹅黄色的绒毛,发出响亮的叫声,小孩子将它们拿在手上,开心极了。
小区门口的一家便利店门口,老板娘养了一只狸花猫,平日大都用绳子拴着,猫看起来不到一岁。小孩每次经过会摸一摸,很喜爱的样子。朋友家里也养了两只猫,一只美短一只英短,胖乎乎的脸蛋圆润的可爱,走起路来颇有气势,虽然身材胖,但身手敏捷,叫人爱不释手。
我们另一个同事养了一只白色的波斯猫,上次发我一段视频,小孩与小猫在一起互动,很是友爱。这么一看,周围养宠物的朋友挺多,有人打趣说,幸福家庭的标准不再是“儿女双全”而是“猫狗双全”。
其实能理解,宠物对主人来说,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平日琐事缠身,遇到什么不开心的时或教育孩子被气到,多数是家里的猫狗安抚情绪;另外,人总喜欢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东西,这能激发自我的保护欲与责任心,在参与照顾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反馈,让孩子具有成就感。
上海作家毛利的大儿子特别喜欢动植物,她从未以自己的喜好干预限制,反而积极鼓励,她儿子对蜥蜴、昆虫、鱼类、各种植物,了如指掌,疫情期间为家里的蔬菜而四处张罗,找到不少有价值的线索,她还吃上了儿子拔回的竹笋……如此一来,不愁孩子没有好奇心。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孩子具备这样或那样的品格、在生活中建立自信心与责任感、拥有自尊心与广泛的兴趣、要热爱生活,却从不创造机会,以自己的喜好(害怕这个,讨厌那个)来框定与约束、控制与支配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不会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空心人——外强中干,毫无恒心。
假如按照这样的逻辑,生活中的一切太过麻烦,那么孩子也不应该养,都是累赘、负担、拖累,又如何让孩子在压力与挑战面前有所担当?没有适当的环境,如何指望孩子凭空拥有这样的能力?
同事不曾想的这么深刻,她是这么跟我说的,中年人不买房,不生二胎,不出门旅行,天天就上班养孩子,不断付出,有什么意思呢?
我一想也对,你以为的麻烦,在孩子眼里便是乐趣。所谓爱屋及乌,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