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初三家长谈谈与孩子的沟通(弘雅一班的11月)

image

转眼间,明天就是12月份了。十一月份,我们参加了一次期中考试,发现了自己的潜力,按照学校的要求我们选出五名共青团员,彰显了公平公正,定期召开班委会,班干部为班级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不过今天,我谈的不是班级,而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这篇文章我断断续续写了两三天,有空就写写。我希望大家能在这篇文章中悟出一点东西,把孩子看做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而不是看做自己的从属物,既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又要尊重他们的独立。

01 是怎样的认知将孩子置于危险之境?

之前,在我的认知中一直有一个误区:孩子应该听家长的。学生在家里学习、做作业、少玩或不玩手机,这些问题家长说了,学生应该就听。

随着自己的孩子长大,并且不断地深入接触学生以及其接受的家庭教育,我彻底发现我的想法是严重错误的。

我原先的想法是,孩子有问题,应该找到家长并告诉家长纠正孩子的问题,希望家长帮助孩子改变,现在发现这个思路是错误的。

与我的想法恰好相反,不少家长寄希望于学校,认为学生是“听”老师、班主任的。

班主任认为孩子“听”家长的,家长认为孩子“听”班主任的,当这两种观点交汇在一起的时候,孩子就处在了真正的危险境地。

沟通,从家长的改变开始。

小伟的家长在大休时来接孩子,给我发短信说:“李老师,想跟你聊聊孩子的情况。”

小伟的父母来到我办公室,他们对我说:“李老师,您上次跟我们谈了话之后,孩子变化挺大。”

我努力回忆,上次谈话是什么时间,谈的什么内容。因为这段时间我找过不少家长谈话。

小伟的父亲说:“李老师,上次您给孩子交流后,孩子回家后的表现好多了,我们家长也听取您的建议,在对待孩子的态度方式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我记起来了。

开学后,小伟的父亲给我打过电话,说孩子在学校情况怎么样。我感觉孩子在学校看起来还比较正常,没有明显的有问题的地方,我感觉家长可能发现了孩子不太对劲儿的地方,我给家长说:“您来学校一下,我们沟通一下孩子的情况。”

来到学校后,我了解到的情况是这样的:孩子小伟在家长眼里脾气开始暴躁,动不动就有可能与家长发生冲突,家长一谈与学习有关的东西,小伟就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态度。家长很是头疼。

小伟在学校还算比较认真积极的。那小伟在家里跟家长发生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呢?经过我与家长、学生的交流,我意识到小伟出现这些表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初三学习压力的加大。孩子进入初三,首先要面对的是学业的压力。小伟的成绩曾经考好过一次,但是因为学习习惯和心态的原因,他对自己的成绩不是很满意。其次,青春期来临,小伟独立意识的增强。每一个处于青春的孩子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长大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还像以前那样把孩子当成一个“乖孩子”来教育就极容易发生矛盾冲突。

小伟的妈妈曾经说过:孩子小学时非常听话。这句话中透露出孩子可能生活在一个家长管理十分强势而非民主式的管理的家庭里。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比较开明民主,其实在一些与孩子交流细节中还是渗透着专制(例如很多时候以命令式的口气对待孩子,或虽然没有命令式但是言语中给孩子的感受是孩子自己没有足够的选择权)。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孩子势必会对父母的专制管理、唠叨进行反击。如果孩子的气质类型又属于比较活跃的一类,与家长的冲突会十分强烈。小伟同学就有点这种气质类型的倾向,这也是他与家长冲突的原因。而家长很难改变自己教育孩子的思维和方法,于是乎,与孩子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家长与孩子激烈冲突过后即是冷战。

很多家长与孩子的冷战是冷得心凉,冷得忧虑,冷得不知所措。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家长始终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根据孩子的叙述,孩子除了回家完成学校布置的做作业之外,还报了两个辅导班,还得去找老师辅导。初三返校测试是三点开始,但是孩子两点时才上完课,匆匆忙忙赶回学校。

我对家长说:“孩子成为一个学习机器了。我建议孩子放弃所有的辅导班,让他自己在家学习,或者是让孩子自己选择上哪些辅导班。我不建议孩子上辅导班,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会烦的。”

小伟听我说完这些话,应该感觉到我与他站在了一起,这也是自然而然地达到了“共情”的效果,孩子感觉到有一个人是真正理解他的、真正关心他的、能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这个人就是我。

我又单独与小伟的父母聊了聊,告诉他们要注意与孩子交流的方式,这个阶段一定要注意几点:一是不要唠叨,二是不要唠叨学习,三是多用正面积极的词,四是少关心学习,多关心生活。

当然,这番谈话是建立在小伟在学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情况之下的,孩子本身就有一定的压力,此时他需要的关心,而不是更多的压力。

在这里,李老师要给各位家长提供几点建议:

01.在与孩子沟通中少一些质问式、命令式沟通,多用陈述句式。
例如,“你把自己的事情做完了吗?还没有?那现在赶快去做!”
我们讲这句话换为“看起来你还没有做完自己的事情。我想知道你计划怎么完成它们。”
这种变化其实就是从对抗到合作,这种转变一开始你可能不适应,但是这是彻底的改变。
02.与孩子冲突时,要运用同情心,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共情。
同情心是人类的最高智慧。同情心需要我们通过表面现象,看到导致行为发生的深层的感受、想法和需求。每个破坏行为后面通常有一个受到伤害的人。认真倾听的技巧此时最能发挥作用。同理心可以营造安全的氛围,只有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才会吐露心声。
我与小伟的交流就是先与其共情。
03.切勿再向孩子发号施令。
“把东西放下”“住手”或者“别吵吵”……这是专制型父母最习惯的沟通方式。专制型父母很难明白自尊的重要性。在他们心目中对付孩子不顺从的不二法宝就是惩罚,并认为这是出于爱,这种错位的、偏激的“爱”,完全忽视了对孩子长远的负面影响。

在那些曾经用错误的方法“爱”你的人中,你今天原谅了谁?(《双向养育》)

02 给孩子鼓励

“李老师,小乐说您鼓励他两次,他非常高兴。我观察他学习状态不错,回家后学习也很积极,手机也不碰了,非常感谢!”

听到这话,做班主任的我当然很高兴了。

想起那天小乐到我办公室找我聊天的情形。

小乐跟我聊了聊近期的学习情况,我一直鼓励他脚踏实地,他突然问我:

“李老师,您对我的评价怎么样啊!我想知道。”

我一愣,说:“很好啊!”,一边思考该如何进一步回答这个问题。

“老师,想知道你对我真实的看法。”

说实话,对一个学生,我还真没有对他们进行过个体的评判总结,不过我能感觉出小乐内心希望被认可的想法。

“实事求是地说,你有缺点有优点,刚入学时还不错,但是随着年龄增大,从初一下学期大初二上学期开始有些放松,也跟你家长谈过,也跟你谈过不少次。不过,这都是人在成长阶段必经的一些事情,这算是你的一点弯路。”

小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不过呢,经过跟你家长及时沟通,对你及时地提醒,你慢慢醒悟过来,初三以来表现不错,我觉得你还是有很大的潜力的,能更上一层楼!”我说。

此时让我惊讶的是:小乐同学眼圈发红,泪水几乎快流出来了。

我也不知道哪里打动他了,我拍拍他的肩膀说:“继续努力吧!你最近表现很棒!”

“谢谢老师!”小乐带着谢意回到了班里。

02 多用正面语言

小林同学,开学后问题不少,我找到他家长,跟他家说了相关的事情,但是我提醒小林的父亲在与孩子谈话的时候注意几点:

让孩子意识到老师在对他提高标准,再出现严重问题,严格按照学校纪律处理,给孩子一定的压力。

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要多用积极正面的语言。我通过家长传达对孩子的期望,同时提醒家长千万不要批评孩子,要用鼓励的话语、正面的词语谈话。

我也知道孩子的情况,如果家长的话语以批评为主的话,孩子基本就拒绝沟通交流了。这也是教育中的差异性。

结语

总而言之,我希望大家能在这篇文章中悟出一点东西,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而不是简单地认为是自己的从属物,既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又要尊重他们的独立。

这就是弘雅一班李老师跟大家的交流,谢谢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初三家长谈谈与孩子的沟通(弘雅一班的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