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你为什么总觉得生活少点什么?

     

        这本书被誉为华语世界第一本心灵成长小说,作者张德芬在金钱和权力的世界中如鱼得水,精神世界却完全崩塌。开着名车,住着豪宅的美女高材生患上了抑郁症。她意识到物质世界的追求是没有边境的,唯有修炼内心的境界才能获得长久持续的满足感。从那时起,她决定全力追求内在心灵的世界。

图片发自App

她发现人总在向外索取,追求金钱,权力,别人的认可,尊敬。却在这个过程中无法获得预期的满足感。甚至在得到后内心会有更多的空虚感。

我们都有真我和小我。真我亦称大我,是从受精卵形成时就存在的,永恒的,不变的意识。它不会因为我们犯错误而有所不同,更不会随着我们的成长和观念的改变而改变。它是喜悦,满足,和平,力量的源泉。只有与真我相联结,我们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这时,我们就不必再向外界寻求了。而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迷失真我,就像这本书中老人画的圈圈。

图片发自App

真我被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等套在最里层,我们无法听到它的声音,接收它传达的讯息。于是我们感到分离和惶恐,不停向外界抓取来抚平心中的不安,但越这样,真我就离我们越远,一个恶性循环就这样形成。而只有向里探索,看看我们的内在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能追本溯源,从根本解决问题。

《遇见未知的自己》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引导由内向外一层层慢慢突破。

张德芬的破解之道:身体——联结,情绪——臣服,思想——检视,身份认同——察觉。

这些具体的方法都将归结于一个词,那就是意识之光。

将意识之光照进痛苦的情绪里,照进你的身体,情绪,思想里,察觉你此时的感受和思想,不要抗拒,不要批判,感受它并全然的接受它。就像你不能向黑暗宣战一样,黑暗战胜不了黑暗。只有将光带进黑暗里,黑暗才会消失。正如这本书中女主若凌使用的方法,她常常默念“我看见我在寻求被背叛和被欺骗的痛苦感受,我全心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只有察觉和接受,才能放下。

图片发自App

越是抗拒,越是剧烈,越是持续。倾听自己脑袋里的声音,做一个观察的临在。你可以感觉到在那些思想下面的一个比较深层次的自我,一个有意识的临在——这就是那个永恒的观察者,这就是真我。

在明白真我和小我之后,我们再去探索外界。那个曾经将我们内心搅和的翻天覆地的外在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只接受到了外界信息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我们有选择的看到了我们想看到的东西,来印证自己思想中已经认定的东西。其实,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内在投射的结果。有一个著名的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碴儿,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协调A与A相关的人,事,物。可是我们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儿,几家欢喜几家愁。为什么?就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了。

图片发自App

现在我们明白了如何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外界的关系。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人生会遇到重大的变故和挑战,很难做到时刻去察觉。但人生确实是一门功课,同一个剧情可能会以不同的形式重复上演,如果你不成长,在这里受挫了,下一次会遇到换汤不换药的另一件事。只有成长了,才有能力跳过去。才不会不停的重复同一场挫折。

你可能感兴趣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你为什么总觉得生活少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