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周”与“抓阄”的区别

在《我的启蒙老师》中有这么一段话中华民族自古痘友抓阄的风俗,待孩子长到一岁,为了判断这个孩子长大之后是否有出息,便把孩子抱坐到一个大竹匾里。竹匾中心放着书、笔、算盘、笤帚、纸糊的镰刀和各种玩具,看孩子第一手抓到的是什么。

这里显然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错误“抓阄”一词。

阄,指的是为胜负或决定某事而抓取做有几号的纸团。而抓周中的周,指的是一周岁。

抓周,在我国南方某些地区也称之为拈周、试周。是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场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周岁的纪念礼节。承载了父母、亲友的祝福。

抓周礼中,常把纸笔、书籍、钱币、锄镐等物围绕孩子摆放整齐,让孩子抓取。如果抓到书,则意为孩子将来读书成才;抓到钱币,意为孩子将来具有生意头脑;抓到锄镐,意为孩子将来从事工农业生产。

伴随抓周礼的,还有其他礼节,如产儿报喜、三朝洗儿、满月礼、百日礼等,这些都属于传统诞生礼仪。目前许多家庭仍重视抓周礼,多地还组织集体抓周活动,以此来庆祝宝宝周岁生日。

需要注意的是,抓周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不仅是新生儿来到世间的第一个生日礼仪,更是承载了父母、亲朋、乡亲的衷心祝福。不要对孩子抓到的物品下决定性的定论,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孩子,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每个孩子都会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你可能感兴趣的:(“抓周”与“抓阄”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