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一篇文章,不合格,原因是太长了,不能白写,发出来分享一下!
下面是要讲的内容和逻辑关系,比较长!
命硬私董会的成员用个人微观视角记录下疫情期间的经历与收获,反应出中国疫情宏观下的变化,见证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将会记录下,拥有命硬精神的中国人团结力量,众志成城。
昵称:春天 | 刘伟
性别:男
所在城市:河南省济源市
所在行业:住宿餐饮服务业
一句金句:追逐阳光,寻找美丽,相信未来!
正文:
我是一个住宿餐饮服务业的从业者,疫情对行业打击很大,借着命硬发表一点我个人的思考和领悟,希望对大家能有一点点帮助!
疫情考验的不仅仅是每个人的免疫力,也是一个企业/国家的免疫力。我将从行业领域和逻辑分析以及树立信心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1。行业专业领域
大方向,服务的是谁?企业内部
1-1大方向:
因为服务业最终服务的还是人,所以疫情不会改变餐饮发展的主旋律,当下总结起来:
当下做外卖,卖给忙碌人;
涉足新零售,回家享亲情;
堂食高品质,不负好时光;
疫情虽好转,安全心中放。
1-2你服务的是谁?
对于未来你要想清楚你服务的是哪些人?
做外卖解决分秒必争的最后一公里,
社区店解决居家团聚的最后一百米,
做商场解决虚度光阴的休闲慢快餐,
干酒楼解决兴师动众的各种仪式感。
有很多做服务业的都有一个误区,什么客户都要,什么客户都要服务好,这是不可能的,你只有选对赛道,深挖井,才能做好你服务的对象,所以先要想想你对的客户群体是谁?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再去实操!
1-3企业内部
这一部分我说的比较多,因为很多企业都死在内部上,不注重外部变化给企业内部带来的变化,这也是很长一段时间我通过外部变化反观我企业发现的问题!
现象→疫情→环境→社会→企业→个人→跳槽→转行→小老板
1-3-1现象:
从这一段开始,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一直很难招聘到的前台收银一下来了5个人应聘,我很好奇,了解情况,都不是在行业内待过,而是其它行业转过来的,比如物业公司,幼师等。。。
更有意思的是我们招一个视频剪辑,一直招不到,昨天应聘了一个,属于小白,啥都不会也来应聘,说愿意学,从新开始!
你能想想得到吗,也就是说她把以前积累的所有工作经验全部归零了,跨行业了,这对一个有梦想有理想有目标的人是多么的重要!
这也验证了我以前的一个推测,疫情会让一批企业死掉,人才会加速流转,以前文章中说过,愿强者越强,弱者早亡,免的受苦,看来弱者死亡正在发生者,这是一个自然淘汰的现象。
借用刘润老师在公众号推文中说的一句话:疫情带来的影响,短期是服务业,中期是制造业,长期是失业问题。
1-3-2疫情:
先来说说疫情,大部分国家都按下暂停键了,只有我们国内在缓慢恢复。
为什么要谈国际疫情?我做个解释,因为国际疫情会影响我们个人,为什么?我举几个例子。
例子一:比如依靠出口的企业,我们这有家上市企业,主要产品出口,国外都出现疫情,国外的人都在家窝着,生产都停了,谁还需要进口东西呢?
例子二:富士康是主要代加工苹果手机的,美国疫情最严重,谁还需要买新手机呢?兜里没有钱,都不上班,手机能满足基本需求就行,能不换的都不换了,想想你在疫情期间想过换新手机吗?
例子三:本地知名餐饮店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正常营业,大门紧闭,以前用的人员都还没有上班,他们都去哪了?在家待业吗?
这三家企业以前招聘那么多人需要生产产品,现在国际疫情爆发,以及就餐需求减少,那么多员工在企业没有事做,没有订单,企业该怎么办?
1-3-3环境:
当下活着是最重要的,所以很多企业选择裁员,降薪等措施自保,会富裕出来很多员工推向社会。
还有很多企业在这次疫情选择关闭,也就是倒闭,直接向社会输入人员。
还有就是上面我举例的企业,国际这条路走不通,会走国内路线,国内需要产品的企业一定会优先选用大企业的产品,同等价格比质量,品质有保证,而这样的行为会加速同品小企业加速死亡,这是个死循环。
说白了就是现在大家都没有钱了,需要勒紧腰带过日子了,购买的人少了,供大于求了。
1-3-4社会:
最严重的是应届毕业生,今年一下向社会输入约800万学生,企业都在自保,还在简配人员,谁还敢乱招人。
当然我说的是大部分企业,不是所有企业,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比如口罩,医疗等相关行业就发展的很好,但毕竟这是阶段性增长,是解决了一部分人员问题,但是这么庞大的人员数字,光凭几个效益增长的行业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1-3-5企业
企业为了活着,必定会降低工资,熬过去还有机会再恢复,死掉以后什么机会都没有了,所以各行业老板都在想办法怎么活着,所以降薪裁员是一定会用的手段,这样的消息多了去了,网上搜一下看看有多少。
现在活着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活着,是为了保护好现有精英,是为了让行业精英更体面的活着,你看明白了吗?
还有一个操作,企业一边裁员一边招人,为什么?换血呗,以前那些忠诚度不高的,水平一般的,懒惰的,不听话的,会优先被挤掉,你被裁了吗?
企业又不能不运转,活还得人干,招一些新的人员维持,或者去招更多优秀的人和吸收其他企业释放出来的更优秀人才。所以很自然的就出现了一边裁员一边招人的现象。新员工进来听话,比老油条好管的多。
换血也许是这个时候没有办法的选择,所以不要怪企业,也不要怪员工,都是以前积累的病灶。以前效率不高,没有疫情大家都视而不见,习以为常了,说白了就是进水桶的水大,桶下楼水口小,以前不用管,现在进水少了,必须把漏水地方堵住。
1-3-6个人:
所以企业有问题了,发现问题了,得赶快解决。
以前一人一岗位,现在很多企业要采用内部通岗了,也就是企业内部兼职,你不干有人干,比如财务兼仓库,兼收银等。
老员工还是以前的老思想,会天然的认为这不是我干的活,而新员工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新员工会认为这是本质工作。
这个时候老员工若怂恿新员工不干,立马就动老板活着的基本诉求,所以立马会被裁员。最基本都道理!
所以我建议,老员工一定要多想想企业的不容易,活着才是老板的基本刚需,不要动了老板的最后的底线。
这个时候企业的所有调整都是为了企业好,老板不会拿自己的企业开玩笑,工作对个人来说是工资,对企业来说是老板的命,每个老板都比员工爱企业,这个道理一定要弄明白。
所以在调整的时候,安排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多配合,说白了,企业难了,自己也要多为企业付出一点,自己一定要比以前更努力才行,要不然也会被淘汰。
1-3-7跳槽:
有的员工会认为,不干不干吧,离职吧,跳槽吧,转行吧,中国人有存钱的习惯,这一点挺好,暂时不上班的还能坚持一段,但是再过几个月呢?
疫情影响最少要到9月份,有人预测会到年底到春节了,还是有疫苗的前提下,所以疫情结束关键在于疫苗,若没有很可能复发,那今年春节将又是一次寒冬,到那个时候呢?你存的钱还够吗?
更别说现在的小年轻人了,提前消费已经成为习惯,今天不干,下个月信用卡,花呗还款就是问题,问家里要吧,家里的余粮也不多啊。
跳槽吧,你有没有想过其它同行业也是这样的情况,在这里不改变,去同行那也一样是新员工,一样会按照同行对新员工那样对待,也被迫改变。但是大部分人不这样想,悲催。
还有一点,你跳槽之前一定想清楚自己在行业里是不是足够优秀,够了再去试一试,不够别瞎想,或者看看老板是不是留你,若没有留你,你也别跳了,这都不想要你了,你再去其他企业也一个样,有你没有一个样,没啥意思!
你的价值是在企业里的不可替代性决定的,什么意思?比如你是一个经理,少了你,你的部门是否可以正常运行,要是不能,你的价值就高,要是能,提醒一下,你有危险了,需要抓紧学习提高了,免得被替代!
1-3-8跨行:
有的人说了,我转行可以吧?可以啊,但中国又有一句古话叫:跨行穷三年。我总结的是: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会干,二十年才有可能成王。
你想想,你去一个新的领域去混打,你是新手,别人是老手,你怎么干的过别人,不弄死你就算不错了,除非你决定以后一生都要干这一行才有可能成事,没有这个决心,我劝你还是不要转的好。
你看看那些过几天干这个,过几天干那个的,有几个是能成事的,都是投机取巧赚个小钱而已,在看看行业大佬,哪个不是一根筋,在一个行当里像傻子一样苦干深耕的?格力多少年?福耀玻璃多少年?海底捞多少年?西贝多少年?
你需要考虑的是:未来两年自己的收入要足够稳定,不要失业,在企业努力的进步,你不进步企业缩减人员的时候你一定会被淘汰。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我也在朋友圈发过:靠运气赚来的钱,一定会凭实力亏完!所以我劝各位,先想好再转行,要不然不要去尝试,死的快!
1-3-9个体餐饮小老板:
新开的小饭店(或者开业不久的小店),老店除外!特别是小夫妻店,不要硬扛着,算算账,放弃不丢人,活着最重要,手里有现金才是王道。
不要奢望报复性消费,我可以告诉你,疫情发展到现在,全国已经基本放开,已经证明没有了。
现在做餐饮已经不像以前一样了,越来越专业了,不是老公会炒菜,老婆收个钱打扫个卫生就能开店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为什么这样说,举个例子:比如开店要解决客流问题,你得宣传吧,那发个抖音吧,好你发一个几十个浏览量,别人发一个一千多万浏览量,你以为是运气,其实不是这样的,人家背后都是一整个团队在运作的(构思,文案,拍摄,剪辑,演员,故事,算法,什么时间发,发什么,得多少人一起转发,需要多少转发,评论,点赞都是一套精准专业的算法的)你连知道都不知道怎么和人家比,就算你能把人员找齐,费用你也负担不起。
还有就是要学会算账,大部分这样的门店都是早上进货买菜,中午晚上卖饭,只要收入大过支出就算盈利,全家吃喝拉撒都在里面。
我要说的是你算一算老公一个月大厨出去干多少钱,老婆出去干一个月多少钱,合计全部收入是多少(最怕的是夫妻店连个总账都没有的,全是糊涂过日子),算下来自己开的店怕还不如去上班了。
这样的店真的很苦,雇阿姨吧,一年3万(济源市工资)没有了,不雇人吧自己累成狗,更别说雇个师傅了,有很多店连个师傅都雇不起,一雇就亏欠,所以只能靠自己拼命干,一天都不敢休息。
你关个门试一试,你今天不开门今天的客人就被一条街的同行给抢走了,也许以后都和你没有关系了。这也就是说,关门是餐饮行业的大忌。要是真能雇个大厨的店反而生意不错,不用担心。
另还要算算折旧,设备损坏,外出学习什么,你不学习怎么提高,最起码的新品都解决不了怎么持续下去,你怎么和新开的店竞争,怎么和连锁企业比拼。
淘汰就是这样悄然发生的,慢的你都觉察不到,快到你不可思议。
2。逻辑分析
我将从消费没有减少,回归餐饮本质,算好账,好吃不贵,寒冬过去说明。
2-1消费并没有减少
我就问你一句话,不管有没有疫情,在外吃饭或者隔离在家,你的一日三餐少过一餐吗?
满足刚需需求后,甚至还会加一餐夜宵,因为社交需求还需要倍满足,会选一些老店,价格不高还实惠,有信任感的店来满足需求。
所以人的消费并没有减少,只不过是更理性了而已,比如以前大家手里有钱,会选一些价格比较高的餐厅或者食材,但是现在会更理性,会选一些更实惠的或者是性价比更高的餐厅和食材。
2-2回归餐饮本质
对顾客而言,餐饮还是需要做到好吃不贵,这是自古不变的,只不过以前有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来隐瞒这个本质。
其实客户是很聪明的,以前被骗是心甘情愿的,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现在大家兜里的钱稍微一紧,自然回归到理性的判断,谁家好,谁家实惠,没有超过消费预期,我就去谁家。
2-3算好账
要做到极致的性价比必须先把自己的账算一算,以前餐厅生意好,引流好,很多问题都不需要注意,只要进水比漏水多就行,现在不一样了,进水少了,这边再漏着企业就要有问题,企业都扣了不少。
我说的账算好包括投入产出比,食材成本等,我说一下食材,这一点比较重要,国际疫情持续严重,国内上次猪瘟爆发,引发的主要食材涨价,好多企业成本都涨了,可是很多企业压根不知道。
我举个例子,我们餐厅有一道菜我前几天重新算了一下成本,结果出来让人大跌眼镜,竟然卖一份亏损一份,所以我让师傅重新做一遍成本卡,发现好多菜都基本在不赚钱的状态,加上房租,人员,能好一定是亏损的,但是我们这么多员工,也包括我,竟然不知道。
我们解决办法是:减量加配料换装盘,提价,真不行就砍掉三个办法。总不能亏欠卖吧,还不如不卖。
这个需要反思,需要制定一套食材涨价调整价格机制,我们已经开始慢慢在摸索改正了。
追求极致的性价比就必须把账算好,要不然你怎么调整权衡价格,卖的都是亏的,还不如关门了,还不用付人工和能耗。
2-4消费降级
所以我说现在要回归本质,算好账,就必须做到好吃不贵。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叫:消费降级。说白了,就是让价格下来,品质还不能变,对食品安全有更高的要求。也就是极致的性价比。
2-5寒冬过去
总之一句话就是熬过去这个行业寒冬还有机会,还有翻身的机会,毕竟疫情会加速淘汰一批企业,原本去淘汰企业家的客户来你家了,供量减少,需求不减,还是有很大的翻身机会的。
疫情这必定是一个加速淘汰和加速升级的过程,免疫力强的个体和企业,会被加速升级,反之就会被加速淘汰。我认为这是个自然现象。
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要认清这一点,这是个自然现象,努力提升自己,想尽一切让自己活着,别让自己或者被淘汰了,就这么简单!
活着才有机会
要是不行死了也不要灰心气馁,确实是自己的战斗力不如别人,停一下看看学学再来就行,命硬也就这样了吧!
3。树立信心
国家信号,各地信号,消费券,相信未来。
3-1国家信号
可能这次疫情让更多的人相信自己的祖国和国家了,我认为这次国家对此次疫情的控制已经能称为教科书级别了,反观国外乱成一锅粥了,不多做解释,网上各种文章满天飞,自己看看。
以前呆在国外的华人这一段都想各种办法回来,一张机票十几万也要回来,相信大家也能看出来一点端倪了。
武汉解封,节假日调休延长,高速恢复收费,各景区人已经满了,这都预示着国家会拉动经济的。
3-2各地信号
再来说一说地方,这一段相信大家也陆续看到新闻各地的一把手到头出来消费,拉动消费,这也释放了一个利好的消息。
再就是各领导直播带货,都是有利的证明。
3-3消费券
各省,各市,各地,都出台了各种刺激消费的不同类型的消费券发给市民,拉动消费。
各企业也分分发放自己企业的消费卷刺激拉动消费,提高营业额。以上效果都很好。
最后
以上三大内容是我这次疫情所感受到的,也许不一定对,但我相信所有的事情会往好的地方发展。
我更爱我的祖国了,我对未来更有信心了,不要整天愁眉苦脸,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战胜一切都动力,包括我们命硬做的社群,做的视频直播不都是为了提升自己吗?
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至命硬的我们!
所以:相信未来,追逐阳光,寻找美丽!
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