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戈同读《百喻经》12日

斫树取果喻

昔有国王,有一好树,高广极大,当生胜果,香而甜美。
一 时有一人,来至王所。王语之言:“此之树上将生美果,汝能食
不?”即答王言:“此树高广,虽欲食之,何由能得?”即便断 树,望得其果。既无所获,徒自劳苦。后还欲竖,树已枯死, 都无生理。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如来法王有持戒树,能生胜果。心 生愿乐,欲得果食,应当持戒,修诸功德。不解方便,返毁其 禁。如彼伐树,复欲还活,都不可得。破戒之人,亦复如是

大树果子甜美,还没结果,就急不可耐的把树砍掉找果子,哪里有果子,树也死了。

想起了杀鸡取卵的故事,和砍树取果同理,为了贪图眼前的利益,不惜杀鸡取蛋,损害了自己的长远利益。

当人不把事情搞清楚分析透彻,就很容易急功近利,因为利益和诱惑很容易被看到,而风险和客观规律需要往深处才会发现,所以人的眼光和格局,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送美水喻

昔有一聚落,去王城五由旬。村中有好美水。王敕村 人,常使日日送其美水。村人疲苦,悉欲移避,远此村去。时 彼村主语诸人言:“汝等莫去,我当为汝白王,改五由旬作三由 旬,使汝得近,往来不疲。”即往白王,王为改之,作三由旬。 众人闻已,便大欢喜。有人语言:“此故是本五由旬,更无有 异。”虽闻此语,信王语故,终不肯去。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修行正法,度于五道,向涅槃城, 心生厌倦,便欲舍离,顿驾生死,不能复进。如来法王有大方 便,于一乘法分别说三。小乘之人,闻之欢喜,以为易 行,修善进德,求度生死。后闻人说,无有三乘,故是一道。 以信佛语,终不肯舍。如彼村人,亦复如是。

走五由旬的路给王送水,路途遥远让人望而生畏,都不想呆在村里了。把名头改成三由旬,明明仍是五由旬的路,竟然被蒙蔽,都大欢喜,打消了离开村子的念头。

虽然都是同样的路,可说法变了结果却截然不同,村主非常懂心理战术,让村民上当,打消村民的心理负担,如果带着心理负担上路,只会越走越累,可如果想想一会就走到了,再上路就真的不累了。


宝箧镜喻

昔有一人,贫穷困乏,多负人债,无以可偿,即便逃避。 至空旷处,值箧,满中珍宝。有一明镜,著珍宝上,以盖覆之。 贫人见已,心大欢喜,即便发之②。见镜中人,便生惊怖,叉 手③语言:“我谓空箧,都无所有,不知有君在此箧中,莫见 瞋也。”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为无量烦恼之所穷困,而为生死魔 王债主之所缠著,欲避生死,入佛法中,修行善法,作诸功 德,如值宝箧。为身见镜之所惑乱,妄见有我,即便封著④, 谓是真实。于是堕落,失诸功德,禅定'道品⑥,无漏⑦诸 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如彼愚人,弃于宝箧,著我见者, 亦复如是。

迷失了自己的人,应该很少照镜子,也不会记得自己的样子,所谓神没了。当突然得到意外之财时,惊喜和忘乎所以,让他看到镜中的自己,竟然误以为是别人,守着珍宝都不敢拿。

多审视自己,清醒的面对自己,多自省认知自己,就不会被一切妄像所迷惑。

你可能感兴趣的:(艳戈同读《百喻经》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