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是无能于反抗的虚无主义?

佛系是无能于反抗的虚无主义?

1

“虚无主义”最早源于拉丁语“nihil”,意思是“什么都没有。”哲学上的虚无主义最早出现在德国哲学家雅可比写给费希特的信中,而大范围传播却是因为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到了尼采那里,“虚无主义”的概念才得以丰满。

中国有两次虚无主义思潮,都为现代虚无主义的到来打下基础。19世纪20年代虚无主义进入中国后,立刻和无政府主义结合,这次思潮的破坏力很大。五四运动后,才有所收敛。

6月22日,新京报·文化客厅活动“哲学:有用与无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濂老师认为:“今天的佛系文化就是这种无能于反抗强者的奴隶道德,是俄罗斯宿命式的。并称“很多佛系青年表现的都是卑劣的虚无主义态度。”

面对虚无主义,首先想问大家,如何看待虚无主义?

2

我咨询了一些朋友,以下观点全是个人观点。

@Public:从概念上来说,是拉丁语的“什么都没有意义”。海哥德尔分析在信中的虚无主义指的是唯有在我们的感官感知中获得的,即存在者亲身经验到的,才是现实的、存在的,此外一切虚无。不过,他大体认同尼采的判断,“虚无主义”是对传统的一种反叛,具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的倾向。

@火星使者:从作用上来说,有批判传统的意味。历史上虚无主义浪潮,不管是德国还是中国都有极大的破坏力。像德国落后的根源是宗教,尼采写了《快乐的科学》,对一切神灵进行否定,并提出“上帝已死”,这本书也写出了虚无主义的实质。中国的虚无主义,同样宣扬将传统的信仰都毁掉。

@行者千里:从价值上讲,虚无主义更多的是说明危机到来。尼采说“虚无主义是最高价值的丧失”,这是从“上帝已死”的这一事件折射出来的危机,最高价值缺失后的问题。虚无主义的到来,是一场危机,这样的危机到来要重新评估价值,虚无也渗透了“价值”和“存在”的本身内涵。

@sophile:从范围来说,虚无主义分为两种:积极的、消极的。这是尼采分的,积极的虚无主义提高了精神权利,消极的虚无主义则是精神的没落。尼采也说“他要成为高贵的虚无主义者,通过权力意志和超人理想去直面虚无,战胜虚无,最终成为人生和世界的主人。”

3

“虚无主义浪潮的破坏性极高。

这是较多人认可的观点,那么,佛系是无能于反抗的虚无主义

@木木in:不一定,佛系更多说的是不争不抢,一切随缘。很多年轻人只是表面说佛系,实际上战斗力很强,其实,佛系还有战斗胜佛的状态。佛系青年没有说不与世界反抗,他们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也有自己跟世界抵抗的方式。他们并不是没有思想、价值、存在的意义。

@马菲feifei:说无能反抗还可以接受,说虚无主义是过分了一点。现在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并不是虚无。假如说无法反抗世界,这是可以接受的。佛系实质上也是反映低欲望时代,它更多表达的是随心所欲寻找自己的方式,与世界和解,在世界里有自己的位置。

@Uchina JD:佛系也是看透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世界本身就有自身的规律,并不会一下改变。佛系青年也看透了这样的规律,用自己的方式做表达,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佛系青年只是表面佛系,实际上在为未来多做一些事情。他们没有随大流,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林林蓝猫:有这样的意思,确实有危机到来的感觉。佛系青年有认为一切无意义的意思,社会已经稳定,确实很多事情都无力反抗。我觉得佛系青年要学会突破虚无主义,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积极面对社会,不要逃避。

@空:佛系也反映出社会的一种焦虑。我觉得出现佛系是正常的现象,这话也说的有道理。社会进程本身就很慢,每个年轻人都有沉下去的时光。佛系确实是一种逃避方式,这也说明确实有无能于反抗的思想,也有虚无主义的思想。不过,佛系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佛系状况会改变。

@Ajiang:佛系也有说自己懒的成分,就是各种懒得竞争。以前是各种竞争,现在佛系也挺好的,不再有以往的压力。这也说明了资源的合理分配,不用像以往一样抢占各种资源。佛系只是一种态度,并不说明青年就没有反抗的意识,更不能说他们是虚无主义。

经过对虚无主义的话题讨论,我们能了解到每个人的看法,比较多的观点认为虚无主义浪潮的破坏性极高,更多人对佛系是无能于反抗的虚无主义有歧义。不管正确与否,大家都对虚无主义保持理性的态度。

如果你觉得有用,就关注我的公众号:蛋壳烧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系是无能于反抗的虚无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