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新
来源:职场case包(ID:mingji_2018)
部分资料来源任正非在华为大学内部演讲以及网络
相信大家的手机在近期都被围绕着“华为”相关的种种事件刷了屏。
起因是12月1日任正非的女儿,华为的CFO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的时候,被加拿大警方代表美国政府扣押。时隔多日,至今没有完全恢复人身自由。
就在昨天下午3:15分,《人民日报》记者收到华为发来的孟晚舟的最新动态。
孟晚舟在其微信朋友圈写道:“我在温哥华,已回到家人身边。我以华为为傲,我以祖国为傲!谢谢每一位关心我的人。”
就在这一牵动数亿国民心的热点事件暂时平息之际,在孟晚舟感动发声——“我以华为为傲,以祖国为傲”之际,也有很多人想大声地说,华为,你同样是我们的骄傲。
关于华为、关于华为人、关于华为的奋斗者文化、关于华为大学、关于华为案例库……一篇文章带你看全。
01
艰苦卓绝的研发
是华为生存的根基
坐拥17万员工,营业收入6000亿,华为的员工规模和营业收入比风头正劲的互联网三巨头BAT加在一起还要高得多。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度,华为高达896.9亿的研发费用更是高居中国第一位(比2-10位的公司加在一起的数额还要高)、世界第六位。
源自于华为对自主研发的执着与坚持,取得了众多的专利的同时,也终于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留下了属于中国浓墨重彩的一笔。众所周知,专利霸主高通在3G、4G时代几乎垄断了所有核心技术,国产手机品牌每卖出一台手机,都需要向高通支付专利费用,而华为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2018年,在5G这场没有硝烟却异常激烈的战场上,获取了更多的专利,也赢得了自己的荣耀。
可能对于华为,大家知道的更多的是华为的手机,其实手机并不是华为最为主要的营收来源,但华为手机也早已超越苹果等竞争对手,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第一位。
在华为主攻的通信设备领域,同样也在2017年完成了对“老对手”,前市场霸主爱立信的超越。
如今的华为,为全球超过100个国家提供服务,服务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20亿人依靠华为的技术上网和通讯。
02
17万员工
17万奋斗者
过往一直有很多人认为华为倡导的“奋斗者文化”是营销的噱头,是对员工变相的压榨,然而正如孟晚舟所发朋友圈配图文案——“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如果华为能够用文化、用培训、用激励让每一位服务于华为的员工都深深相信这句话,愿意做这浮躁时代里踏实做事努力奋进的奋斗者,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呢?
之于华为的文化,我想我有幸作为一名前华为员工家属,也有一定的发言权。我的爱人在任职华为的硬件工程师之后,曾多次向我提及一些细节:入职签署的《奋斗者协议》、任正非在《告员工书》中写到的“烧不死的鸟才是凤凰”,公司内随处可见的体现奋斗文化的照片与故事……而真正促使他发生变化,对华为奋斗者文化从身到心全面接纳的关键还是在于每一位遇到的华为人。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加班从来不是出自胁迫,而是出于对项目、产品和客户的责任感;
他们在办公室备有睡袋和洗漱用品,以应对任何可能突然发生的变化;
他们为了每一次成功而欢呼,为了每一次失败而懊丧,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短暂的,很快,他们会振作精神投入下一次的奋斗,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在中国科技飞速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真实的足迹……
作为华为文化的受益者之一,我想说,华为改变了我的爱人,继而改变了我的家庭,同样的,它会改变服务于它的17万员工,继而改变中国17万个家庭……这就是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无需时刻挂在嘴边,其实早已刻骨铭心。
03
华为相信
培训是通往明日的天梯
华为对员工的重视不必多说,除了营造“奋斗者文化”之外,华为对培训的投入和重视也是有目共睹。华为企业大学的运营与发展完全是基于他们的组织文化、业务特点而设计的,这正是企业大学最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早在1996年,任正非就在讲话中提出——“培训工作很重要,它是贯彻公司战略意图,推动管理进步和培养干部的重要手段,是华为公司通向未来、通向明天的重要阶梯。”
任正非说:“华为大学一定要办得不像大学,因为我们的学员都接受过正规教育。你们的特色就是训战结合,给学员赋予专业作战能力。整个公司第一是要奋斗,第二要有学会掌握去奋斗的办法,光有干劲没有能力是不行的。”
以下是任正非对华为大学培训工作提出的六点要求,由此也可见,公司最高领导力人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培训的地位、方向、质量与以及人才发展的专业水准!
1.建立培训的组织保障体系,提高培训工作的地位
2.各部门的培训工作应各具特色,培训形式要多样化
3.加强培训教材的出版和改版工作
4.华为大学是以自学为主的教育引导体系
5.破除“面子”观念,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6.实事求是地进行人生自我设计
04
学会“回过头来向自己学”
优秀的企业进阶为卓越的组织
华为的案例库建设
2015年,凯文·凯利来到中国,我的老板马博为他的一个活动担当主持人,他在跟凯利交流过程中受到了一个启发。凯文·凯利说中国的企业,处在一个美国企业没有经历过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你必须要回过头来向自己学,才能够让企业长远地发展下去。
而华为早在凯文·凯利说出这句话的5年之前就已运用案例将优质的组织经验进行留存和传播。
2010年左右,华为创建案例中心,起初围绕著名的“马电”事件总结沉淀了一个总字数23000字的文字案例,将此事件中的细节事无巨细地描述和记录,并在组织内部展开了问责、反思和研讨。此次案例复盘结束之后,遵循任正非“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呼唤炮火”的核心理念,案例中心改变运营思路,将工程项目基于场景作划分,与人力资源部门做合作,要求项目经理在每一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的关键场景、重点事件做记录,上传到案例平台。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在平台内进行检索。
华为是国内第一个让优质组织经验在内部流动起来的企业。
为了保证案例的真实性,学员提交的案例一方面将在内部公示,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让造假者、虚空者无处遁形。同时在内部网络“管理视界”上进行深度发酵,有不少案例真实揭露了管理问题,而引发广大员工和管理者开放讨论、触发深度管理反思。
华为通过案例库的搭建与运营,帮助员工之间共享经验,即使几百字的小微案例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帮助到遇到相似困难的员工,但平台上的信息可以帮助彼此寻觅到可以帮助自己的工作伙伴,由此将人与人链接起来。而所有通过开发案例、传播案例、应用案例而获益的华为员工走向了全世界各个岗位,成为华为全球化发展的主力军。
华为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华为,有千百种理由
在风云诡谲的商业世界,它披荆斩棘,打下了属于自己的江山
“中华有为”是一句振奋人心的口号
而作为一个专业的培训人,我在感叹华为成绩,感到骄傲的同时,也惊叹于华为对企业文化和人才发展的理解程度之深!
你是否也有同感呢?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与我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