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青年:爹妈想你回家,却说不出口

文/晓妹

洞晓说专栏作者

上周和母亲通话,我问母亲为什么总不主动给我打电话。

母亲说,怕你忙,打扰你。

我突然意识到随着年龄逐渐成熟,和父母好像隔了一层看不见的膜……

我没在意,父母也不敢越过!

县城出来的年轻人在外打拼,哪个不是背负着全家的希望?

县城里的爹妈不敢说出口的思念,投射了中国社会的大变化……

01

“我不结婚了!”

中国式父母,是很有奉献精神的。

能够吃苦三十年,勒紧裤腰带,退休了还找点活计做,攒钱帮孩子买房结婚。

还记得那位重庆背货物的父亲冉光辉吗?


十年前,这位父亲一手拉着年幼的儿子,一首抓着背上的货物,努力工作,用自己的背撑起一个家。

中国社会一直以来都是这样!

每一代人的奋斗都是为了下一代人铺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传宗接代”更是人生头等大事。

自己实现不了的理想,还可以寄托在孩子身上。

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年轻人们的观念变了。

这届年轻人更加注重自我,想的更多是:

“先把自己养活了再说,大不了不结婚了!”

他们也疲于应付家乡“工资多少、有对象没、有孩子了吗”日复一日的打探。

即使那是来自长辈的关心。

所以县城青年的父母们,操劳了一辈子,最后仍旧孤独……

没有三代同堂、四世同堂,能不能有孙子孙女,都是未知……


02

 “物价年年涨,工资不见涨!”

为啥现在年轻人不愿意结婚?

因为生活太难!

很多青年是独生子女,如果结了婚,就需要赡养至少四位长辈、一个孩子。

也许有人不以为然。

要说现在的年轻人苦,哪一代人不苦呢?不都是这么过来的?

时代变了!

过去三十年,趁着改革开放和工业化的浪潮,处处有商机,中国的经济是爆发式增长。

而现在,钱不好赚了!

全球经济形势都不好!

虽然科技发展如火如荼。

但是要知道,科技发展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提高第一个带来的就是失业!

一个人可以干的活,为什么要招两个人?

2020年大学毕业生又破记录了,达到了874万。

但是另一边呢?

受疫情冲击,企业能减岗的减岗,能裁员的裁员。


现在难道你还没有感觉?

物价年年涨,就是工资不涨!

更不用再说什么房价、教育了……

县城青年们,有多少能刚毕业就自己养活自己的?


凡是为人父母的,怎么还舍得让孩子为自己分心呢?

所以时代压在年轻人身上的重量,也传到了父母的身上!

现在的70后,不敢得病、不敢看医生、也不敢喊孩子回家。

害怕寂寞,又无法排解……


03

“我没有时间!”

就算逢年过节,难得打电话给孩子。

“儿子/女儿,元旦回来吗?”

“对不起啊,爸/妈,公司元旦有活动,要加班……我过年回来!”

“欸,你多注意身体啊……”

“嘟……嘟……嘟……”

孩子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

“孤独”,是大部分“留守父母”的心声。


2017年12月,南京市某小区,一位81岁的独居老人在家中去世两个多月后被发现,发现时老人的身边还有一封遗书。

遗书上写着:我于昨晚(农历八月十五)走了,走时心如止水……


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到的还是不给儿女添麻烦。

她以为自己在中秋节第二天就会被发现,没想到走了两个月,第一个发现自己去世的人竟然是邻居。

我不想说,但是现实就是,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加速,这样的悲剧绝对会再次上演!

但是有什么办法?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人生最痛的就是生死离别!

04

从前车马很慢,很多人一辈子就围绕一个地方扎根。

现在交通很发达,人们出走和回乡都很方便。

现在县城青年,源源不断地输入大城市,留下空荡的家和孤独的老人。


发展,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

繁衍后代是生理本能,但现在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生孩子了。

思念孩子是父母天性,而现在的爹妈却说不出让孩子回家。

人人都在向前看,向“钱”看!

年轻人奔向了自由,却又好像不自由!

这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必然性。

中国这么大的体量,用三十年的时间赶上了欧洲百年的发展,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仍然有时代的阵痛!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宏观问题,落到个人身上,就是县城青年们和父母的割裂。

家庭观念、工作环境、消费习惯的差异,带来了诸多争吵、不解与遗憾!

中国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社会转型尚未完成,人口结构却开始老龄化、少子化,中间的年轻人开始低欲望,形势愈发严峻……


住在县城的“留守父母”说不出的思念,背后暗含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无奈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县城青年:爹妈想你回家,却说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