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之索引初识篇:索引机制、索引分类、索引使用与管理综述

由于MySQL是作为存储层部署在业务系统的最后端,所有的业务数据最终都要入库落盘,但随着一个项目在线上运行的时间越来越久,数据库中的数据量自然会越来越多,而数据体积出现增长后,当需要从表查询一些数据时,效率会越发低下。在正常情况下,表的查询性能和数据量是成反比的,也就是数据越多,查询越慢。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由于MySQL默认的查询方式导致的,举个例子~

SELECT * FROM `zz_student`;
+------------+--------+------+--------+
| student_id | name   | sex  | height |
+------------+--------+------+--------+
|          1 | 竹子   | 男   | 185cm  |
|          2 | 熊猫   | 女   | 170cm  |
|          3 | 子竹   | 男   | 182cm  |
|          4 | 棕熊   | 男   | 187cm  |
|          5 | 黑豹   | 男   | 177cm  |
|          6 | 脑斧   | 男   | 178cm  |
|          7 | 兔纸   | 女   | 165cm  |
+------------+--------+------+--------+

SELECT * FROM `zz_student`  WHERE name = "脑斧";

上面给出了一张学生表,其中有七位学生信息,而此时要查询姓名为「脑斧」的学生信息时,MySQL底层是如何检索数据的呢?会触发磁盘IO,对表中的数据进行逐条读取并判断,也就是说,在这里想要查找到符合要求的数据,至少要经过六次磁盘IO才能检索到目标(暂且先不考虑局部性读取原理与随机IO)。

  • 那假设这个表中有1000W条数据呢?要查的目标数据位于表的900W行以后怎么办?岂不是要触发几百万次磁盘IO才能检索到数据啊,如果真的这样去干,其效率大家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又该如何去提升数据库的查询性能呢?因为查询往往都是一个业务系统中最频繁的操作,一般项目的写/读请求比例都遵循三七定律,也就是30%的请求会涉及到写库操作,另外70%则属于查库类型的操作。

在思考如何提升查询性能前,咱们不妨先回想一下小时候的场景,小时候由于刚接触汉字,很多字都不认识,所以通常每个人小时候都会拥有一本「新华字典」,但一本字典那么厚,我们是一页页去翻的吗?并不是,字典中有目录索引,我们可以根据音节、偏旁等方式查找不认识的字。
MySQL之索引初识篇:索引机制、索引分类、索引使用与管理综述_第1张图片

在「新华字典」中一页页翻找某个汉字,就类似于我们前面给出的全表扫描方式,效率特别特别低,而通过目录索引则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目标汉字。

既然字典中都存在目录索引页,能帮助小时候的我们快速检索汉字,那这个思想能否应用到数据库中来呢?答案是当然可以,并且MySQL也提供了索引机制,索引是数据库中的核心组件之一,一张表中建立了合适的索引后,往往在面对海量数据查询时,能够事半功倍,接下来一起聊一聊MySQL的索引。

索引机制会分为上、中、下三篇进行阐述,大致内容如下:
《上篇:索引初识篇》主要讲解索引的概述、分类、使用与管理等;
《中篇:索引应用篇》主要阐述索引优劣分析、建立索引的原则、索引失效的场景、如何正确的使用索引、索引优化机制等;
《下篇:索引原理篇》则主要讲述索引的底层实现、B+Tree、Hash数据结构、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实现、索引查询原理、索引管理实现等;

一、MySQL索引机制概述

对于MySQL索引机制的作用,经过上述「新华字典」的案例后可得知:索引就是用来帮助表快速检索目标数据的。此时先来简单回顾一下MySQL中索引是如何使用的呢?首先需要创建索引,MySQL可以通过CREATE、ALTER、DML三种方式创建一个索引。

1.1、MySQL索引的创建方式

  • ①使用CREATE语句创建
CREATE INDEX indexName ON tableName (columnName(length) [ASC|DESC]);
复制代码

这种创建方式可以给一张已存在的表结构添加索引,其中需要指定几个值:

  • indexName:当前创建的索引,创建成功后叫啥名字。
  • tableName:要在哪张表上创建一个索引,这里指定表名。
  • columnName:要为表中的哪个字段创建索引,这里指定字段名。
  • length:如果字段存储的值过长,选用值的前多少个字符创建索引。
  • ASC|DESC:指定索引的排序方式,ASC是升序,DESC是降序,默认ASC

当然,上述语句中的INDEX也可更改为KEY,作用都是创建一个普通索引,而对于其他的索引类型,这点在后续的索引分类中再聊。

  • ②使用ALTER语句创建
ALTER TABLE tableName ADD INDEX indexName(columnName(length) [ASC|DESC]);
复制代码

这里的参数都相同,所以不再重复赘述。

  • ③建表时DML语句中创建
CREATE TABLE tableName(  
  columnName1 INT(8) NOT NULL,   
  columnName2 ....,
  .....,
  INDEX [indexName] (columnName(length))  
);
复制代码

这种方式就比较适合在库表设计时,已经确定了索引项的情况下建立。

1.2、查询、删除、指定索引

但不管通过哪种方式建立索引,本质上创建的索引都是相同的,当索引创建完成后,可通过SHOW INDEX FROM tableName;这条命令查询一个表中拥有的索引,如下:

CREATE TABLE `zz_user`  (
  `user_id` int(8)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user_name` varchar(255) NULL DEFAULT "",
  `user_sex` varchar(255) NULL DEFAULT "",
  `user_phone` varchar(255) NULL DEFAULT "",
	PRIMARY KEY (`user_id`) USING BTREE
)
    ENGINE = InnoDB 
    CHARACTER SET = utf8 
    COLLATE = utf8_general_ci 
    ROW_FORMAT = Compact;
复制代码

在上述的建表SQL中,为user_id创建了一个主键索引,然后来查一下当前表的索引信息:
[图片上传失败…(image-2beeb4-1664244407903)]

简单的概述一下查询后,每个字段的含义:

  • Table:当前索引属于那张表。
  • Non_unique:目前索引是否属于唯一索引,0代表是的,1代表不是。
  • Key_name:当前索引的名字。
  • Seq_in_index:如果当前是联合索引,目前字段在联合索引中排第几个。
  • Column_name:当前索引是位于哪个字段上建立的。
  • Collation:字段值以什么方式存储在索引中,A表示有序存储,NULL表无序。
  • Cardinality:当前索引的散列程度,也就是索引中存储了多少个不同的值。
  • Sub_part:当前索引使用了字段值的多少个字符建立,NULL表示全部。
  • Packed:表示索引在存储字段值时,以什么方式压缩,NULL表示未压缩,
  • Null:当前作为索引字段的值中,是否存在NULL值,YES

你可能感兴趣的:(mysql,数据库,服务器,面试,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