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橙子引发的思考

每年远在他乡也能吃到来自家乡的橙子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有时是姐姐给我的,有时是闺蜜给我的。

昨晚收到闺蜜寄来的一箱橙子,心里说不出来的高兴。橙子哪里都有,但是被惦记的感觉却很稀有。

橙子一直是我们家乡的名片,如果没有橙子,可能这样一个小城市很难被人记起。

小时候一直很羡慕两种人,一是家里开小卖部的人,二是家里有果园的人,喜欢的原因无非是有吃不完的吃的,时至今日我依然很羡慕这两种人。

小时候我们家菜园子里也能看家三两颗橙子树,母亲说她刚过门的时候那是一片橙子树。园子不大,也就种了十几颗橙子树。后来树老了,父亲就把那些不结果子的树给砍了。还会结果的树就继续养着,周围空出来的地也没闲着,母亲就在上面种一些适宜的蔬菜。就这样,果园和菜园的混合模式持续了好几年,直到剩下的树也不再结果子了,母亲才把果园彻底的变为菜园子。

前几年父亲又在房屋旁边的空地上种了些果树,家里也算又有了一片小果园。我们小时候没有享受到的乐趣,现在家里的三个小朋友倒是接应上了。种下去的橙子、橘子、柚子是最先结果的树,种下去第三年就开始结了果子。第一年的果子虽然不是很漂亮,味道也不是很好,但看到树上挂着三三两两的果子,还是很开心。家里都不是专业的果农,对果树和果子的要求自然也就不高,能结果子,能在适宜的时候尝尝鲜,也就满足了种果树的期待。

现在交通便利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不应季的水果、蔬菜到处都是。但总归来的太直接,直接到现代很多小朋友根本不知道有些水果或蔬菜长在什么地方,他们认识的途径只是通过图片,但走到菜市场依然不知道眼前的绿叶菜是什么菜。虽然知道什么菜叫什么名字不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情,也不是一件非知道不可的事情。认识水果、蔬菜的样子,生长环境是不是也是也种生活常识呢?如果是,那这些基本的常识随着时间和科技的发展慢慢的变得没有名字,那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步?

我时常在想进步是一种替代、还是一种更新?今天的自己还是不是原来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橙子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