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凑在一起,总是会聊起孩子,交流育儿过程中的难题。怎样让孩子按时写作业,乖乖练琴。交流下来,家长的经验真是五花八门。
有吼的,有罚款的,有关小黑屋的,还有直接上手揍的,听起来像恐怖片。还有温情的家长,坚决不惩罚孩子,用奖励来激励孩子,奖贴纸的,用星星换月亮的,还有更直接都,奖励玩具,零花钱,甚至迪士尼的。
看起来是旗帜鲜明的两派,惩罚派和奖励派。奖励派似乎能得到更多家长的认可。都21世纪了,怎能能靠惩罚来管教孩子,太落伍,现在不都流行鼓励孩子吗?
这画风截然不同的两个门派,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差距,殊途同归。奖励也好,惩罚也罢,都是父母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利用特权制定的游戏规则,是父母权力的体现。
提到权力,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很少会想到家庭中也有它的存在。
政治制度中的权力,有宪法和法律的明文规定,社会组织中也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只有在家庭中,父母的权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任何法律法规,他们能毫不费力的把自己的意愿施加在孩子身上。
这样的权力运用,对家庭,对孩子,真的好吗?
01 父母热衷运用权力
人类对权力的运用,特别是用在比自己弱小的群体身上,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 简单粗暴见效快
养狗的人,都喜欢训练小狗,在人前展示小狗的善解人意。小狗是怎么训练的?听口令坐下、站起来、卧倒,表现对的时候奖励好吃的,错了给一巴掌。不只小狗,动物园的大象,海洋馆里的海豚海狮,驯兽员都是一手拿吃的,一手拿鞭子。
这招似乎对所有相对弱小的群体都管用。对孩子也一样,不写作业,别想吃零食,别想玩游戏了,写完作业就让你看电视,给你买好吃的。不管孩子心里怎么想,愿不愿意,他想得到奖励,避免惩罚,只能遵从。
- 祖传秘方
用权力对待孩子,是一代代传下来的。
在还没有“权力”这两个出现的时候,父母就开始用权力了。食不果腹的年代,父母直接决定着孩子的生死去留,插根稻草就卖出去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孩子必须听老子的话,父为子纲。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不听父母的话就是不孝。
因为孩子太弱小,必须依赖父母才能生存下去,从出生,一直要到十几岁二十几岁。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家庭就成了权力根深蒂固的堡垒。
归根到底,父母运用权力,其实是想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思想,毕竟,子不教还是父之过。只是,用权力影响孩子,并不是一个好办法,会有很多的副作用。
02 权力的副作用
雪莱说,权力,就像夺去人生命的瘟疫,会污染一切与它接触的东西。
埃德蒙·伯克说,权力越大,滥用权力的危险就越大。
权力,很容易产生副作用。如果一个人或多或少依赖于另一个人来满足他的需求,那么他总是会对这个人产生深深的恐惧和愤怒,这是任何年龄的人的普遍反应。
- 过不完的叛逆期
从心理学上讲,孩子成长过程会有2个叛逆期,第一叛逆期是在孩子2-3岁左右,第二叛逆期是青春期。这两个叛逆期表现各异,但相同的一点就是他们都在反抗父母。或反抗父母对自己生活的包办,或反抗父母对自己意志的控制。
有的孩子,叛逆期度过的很平稳,有的孩子,叛逆期就轰轰烈烈了,故意和家长对着干,离家出走,为爱私奔,甚至亲子关系决裂 老死不相往来。
叛逆期的出现,就是孩子对父母权力的挑战。试想一下,如果父母没有运用过权力对待孩子,那叛逆期大概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 权力重压下的“问题儿童”
父母运用权力制定的奖惩方式,有效期越来越短,逼得父母不得不开拓思路,寻求各种新办法让孩子乖乖听话,还可以随时开启吐槽模式,这届孩子太难带。
应对父母的权力,孩子们可谓花样百出,各种讨价还价。这个过程对孩子的性格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有的孩子为了避免犯错,退缩逃避问题,成了唯唯诺诺不敢担当的人;
有的孩子撒谎隐瞒,把问题推给别人,唯恐受到父母的惩罚;
有的孩子恃强凌弱,把自己的委屈转移给别人,成了“小霸王“;
有的孩子把不屈服写在脸上,用叛逆来回应,落下个“不听话,不孝顺“的叛逆美名;
有的孩子表面顺从,内心深埋了不满,甚至恨意,待他们羽翼丰满,就成了“白眼狼”,这孩子小时候那么听话,怎么长大后成了这样。
其实孩子身上发生的改变,家庭都是它的根基。
武志红在他为《原生家庭》的序中写道,“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但孝道,让我们只能看前者,而否认后者的存在。”从问题儿童或少年的成长轨迹看,大多能找到父母强权的影子。
用权力影响孩子,并不是个好办法。有没有不用权力还能教育孩子,影响孩子的办法呢?答案是有。
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提出的“没有输家”方法,就是一种不用权力来解决家庭冲突的方法。托马斯·戈登,曾连续三次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并被誉为沟通之父。他提出的解决方法,历经40多年的实践,帮无数家庭解决了问题。
03 “没有输家”,不用权力解决问题
没有输家,顾名思义,父母和孩子都是赢家。打破了传统的家庭冲突结果,父母说了算,或是孩子说了算,而是双方共赢的局面。
- 没有输家,传达两个信息
第一,作为父母,尊重孩子提出需求满足自己需求的权力,同时父母也有尊重自己提出需求满足需求的权力。
第二,向孩子传达信任和平等的观念。
信任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戈登博士说,在他的从业过程中,很多孩子都说过,“当我感到自己被信任时,我就不容易辜负这种信任。但当我感觉到父母或老师不信任我的时候,我可能去做他们认为我已经做了的事。反正我在他们眼里已经是坏孩子了,我已经输了,为什么不干脆那样做呢?”
有了信任,有了互相尊重的前提,就可以逐步实施没有输家的方法了。没有输家的方法,适用于3岁以上的儿童,因为很多问题和决策需要孩子的参与,如果孩子太小,参与感太低,执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 执行步骤
(1)发现和定义冲突
父母和孩子共同定义家庭中的矛盾或冲突,发掘冲突背后各自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表面。
比如,孩子拒绝妈妈进入自己的房间,妈妈不想让孩子总关闭房门。这个冲突,看起来是孩子房间妈妈该不该进的问题 ,实际上是孩子想要自己的空间,保留自己安全区的需求。
(2)产生可能的备选方案
父母和孩子分别提出解决方案,多多益善。
孩子可能会提出给房间上锁,钥匙自己拿着。
妈妈会出于安全考虑,提议房门不上锁。
(3)评估备选方案
评估方案的过程,双方都要坦诚自己的感受。
比如对孩子的提议,妈妈可以提出异议,唯一的钥匙丢了怎么办,房门紧锁妈妈会担心;对妈妈的提议,孩子也可以提出质疑,妈妈要敲门才能进入,不能乱动东西。
(4)决定最好的可接受方案
决定方案,这个方案,可能无法让双方100%满意,但至少,是所有方案中最好的那个可被双方都接受的方案。
比如,妈妈敲门进入孩子房间,孩子自己收拾房间卫生,约定打扫卫生的频次和妈妈能进入的时间。
(5)执行决定,对方案进行评估。
执行决定的方案,在执行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调整方案。
执行过程中,很有可能孩子并没有完全按约定执行,父母不要惩罚、责备、威胁孩子。用自己的表现告诉孩子,我想解决问题,我的态度是认真的,我们不是在玩游戏。重新探讨方案的执行,必要时调整方案,一步步实施。
没有输家的方法,取得好结果的关键,并不是多严格的按照步骤,而是父母观念的改变。而观念的改变是最难的,就像弗洛伊德说过的,”有些人,你可以给他法律的制裁,可以送他公平的审判,可以监禁他一辈子,可他扭曲的观念和想法,你永远无法改变或教化。”
十年风水轮流转,作为父母,如果现在不改变对权力的执念,那等我们成了相对弱小的那一方,我们就会成为被奖惩的对象。
所以本文用来大量的篇幅来解释父母权力的不合理性,就是为了让父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有改变观念的动力。
从习惯性的发号施令,给出指导的角色,转换到和孩子处于平等的位置上,互相尊重,互相信任。
从现在开始改变家庭的沟通模式,让平等和信任成为家庭的基石,慢慢的你会发现,叛逆的孩子逐渐回归,家庭矛盾越来越少,人际关系也越来越顺畅。这一切改变的原因,都是因为你放弃了“见效快”的权力,愿意用平等和信任来对待你的孩子,你的爱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