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60分---不要做差不多先生

1/

做个实验,就用这两个大拇指,计时六十分钟,看看能写出什么。

如果不是希望自己写出像样的文章,如果不用停下来遣词造句,就没有了想象的压力,但同时,也没了一种追求完美的态度,更彻底的变成了胡适先生笔下的“差不多先生”。

追求还是要有的,量力而行就好,这些东西总会有翻来覆去的矛盾,心理相信的,或者说理性上相信的,经常会前后矛盾,甚至有时候都被自己绕晕了,不知所云。

追求严谨,追求逻辑,追求完美…这些追求当然很好,只不过难为自己会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产生抗拒,因为有压力,很可能直接放弃了,而这一定不是自己想要的。

跟一个文友聊天,只简单的几句,会发现根本不是同一个频道的人,表面上看的同是文字爱好者,本质上却相去甚远。

负面信息太多的人我不喜欢,一直都是。

他就是我不喜欢的类型。听他说的话,三句会有两句半带着对这个世界的不满,对自己的无能为力,对生活的厌倦……

总之,这感觉挺不好的。不想争辩,也没意义,那就不再回复,聊天及时停止,省得越聊越心烦。

好长时间没遇到这样的人,生活中与人交往都是经过自己的判断和选择,网络上几乎没有好友,尽管都保留在通讯录里,实际上却没有因为谈得来能偶尔畅聊的人。

很奇怪,是我不够接纳,还是人之常情,大家都差不多呢?

手指不停下来的感觉很过瘾,脑子里一闪而过的东西都尽量的记录下,跟不上的时候就卡壳了,再继续的时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成长总是我们自己的事,根本不能参杂进来太多外界因素,关注自己的内心,否则,就容易失控,毕竟比起控制世界,还是控制自己更可行。

2/

这样的杂乱,即便是写出好多字数意义也不大,试着每次讨论一个话题,帮助大脑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专注考虑与一个话题有关的信息,然后记录,这样时间久了,就能够给自己培养出一个成形的认知系统,有助于更好的存在于这个世界,更清楚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那今天想聊的话题是什么呢?

说说招聘的职位吧,本来没什么可啰嗦的,普普通通的中层岗,一共约面了三个人,相比较而言肯定是今天这个较为理想,原因有这么几个:

第一,是他之前的工作经历。虽说经验不见得都是能创造价值的,但是毕竟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丰富的经验支撑着。

他一直以来所处的行业跟公司现在的经营方向很对口,在北方,想找到合适的化工行业人才相对困难,而他二十几年的工作经历几乎都没离开化工行业,这是非常难得的。

大量的经验至少能保证一点,就是对新工作进入角色快,一切都会有轻车熟路之感,当然这都是常规情况。

第二,他年龄偏大,对于目前公司的状态,应该是好事。

处在发展期,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人员越来越多,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这也意味着好多不稳定因素会成为时刻关注的点,新人多了,老一套的东西大部分都不能继续用了,这必然会带来短期混乱,而有一个年龄相对大一点,经验丰富,处事老道的人进来,能在关键时刻稳住阵脚。

当然,这也都不过是一种期望,实现最好,不实现也能接受。

年龄大,家庭经济状态稳定,总会给人带来踏实感。发展初期,创新与稳定相结合才好,不能只有创新,创意了,持续性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三,他能接受异地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在传递另一个信息,就是平时几乎没有家务事的牵绊,对于公司生产的管理,能够有精力有时间多跟班,多监管。

偶有不稳定情况,能够随时就位,这也是非常难得的优势,公司选人,一定是综合起所有因素来考量的。

说了三个我认为的有利点,那就没有弊端了吗?有。

在我这个角度看过去,他的到来一定会给现有的管理者带来各方面的冲击,按照管理水平,按照经验值,这个新人都有可能更胜一筹,不管怎样,对于目前的领导,大部分问题仅处在“想”的状态,远远没有“做”的实际积累,这是非常残酷的情形。

本以为的大部分东西,别人早已亲身经历过好多次,有了实战经验,才对眼前发生的事有控制感,不会因为不自信而产生空虚。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企业内部出现争端必然会造成新的混乱,让组织内的其他成员无所适从。

那样的话,所谓想要培养的人才梯队很可能就成了一种幻想。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写60分---不要做差不多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