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戏剧对中国早期话剧的影响

近代日本戏剧

在明治维新初期,有人将古典的歌舞伎加以改良,从而出现了"新派剧"。但演技幼稚,上演剧目是流行小说改编的。不满于这种状态的人,决心将西方的著名话剧搬到舞台。1906年莎士比亚的研究家及译者坪内逍遥(1859~1935)和早稻田大学的学生们组成了文艺协会,并设立了演剧学校,于1911年举行毕业公演,上演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称为新剧(即话剧)。次年又在帝国剧场上演了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这次演出,扮演娜拉的松井须磨子,一跃成为有名的新剧女演员。文艺协会举行了10多次莎士比亚剧作实验性的演出,对培养新剧女演员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中国早期话剧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只中,有志之士谋求救国救民之道,戏剧界中的有心之人,响应时代的召唤,对传统戏曲进行改良,编演“时事新戏”,应该是具有生活化语言,动作形态的话剧雏形。稍后,上海学生受教会学校,外国侨民影响,模仿编制西方新戏进行演出,继之,1907年春柳社在日本组织演出,他们的戏受日本新剧的影响,这样,一种新的艺术形态在中国大地上逐渐演进而成,且内容符合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但为时不久,辛亥革命失败,军阀混战,它受到了商业资本势力的侵袭,编演了迎合落后市场的庸俗下流戏,丧失进取性。同时缺少完整剧本,演员任意发挥,角色定型化,带有戏曲的痕迹,形式简陋,当时称为文明戏或新剧。是属于旧民主主义时期的戏剧,现在被称作早期话剧。

影响

中国的早期话剧的影响源头主要有两个:日本戏剧和中国戏曲。本文只谈日本戏剧的影响。

第一:早期戏剧的强烈政治性

早期戏剧的代表性剧社,春柳社,春阳社,进化团的话剧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这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诞生于辛亥革命的前夜。但其艺术源泉,便是日本新派剧。

日本新派剧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产生的一种改良戏,他的诞生原因便是为了政治需要。中国各个代表性剧社的创始者们几乎都是日本留学生,深受当时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例如:进化团的戏中的“化妆讲演”的成分。就是借着话剧去进行政治演讲。

早期话剧是付于革命的,当革命果实被窃取,革命进入低潮,早期话剧也不可避免的衰弱,甲寅中兴后,文明戏越来越畸形。粗制滥造,朽木充栋之作越来越多。文明戏的盛世从此一去不复返

第二:舞台设置和演员表演

1909年,夏月润,夏月珊创办新舞台,特意从日本请来布景师进行舞台设置,对旧戏院进行改革,同时改造看戏方式,废除积弊。新舞台在那一时期是话剧演出的重要场景。

大部分演员在表演之时没有固定的台词,这其中当然有一部分是剧作者的原因,但这确实源于日本新派剧,新派剧是早期是由流行小说改编,众所周知,小说一般都是第三人称视角。再加上早期话剧的不成熟,即兴式表演成为了早期话剧的主要演剧方式之一,这也造成了文明戏后期演员表演的普遍低俗化,言语下流化。

另外,“男旦”形象,这固然是中国戏曲的遗留因素,但在日本的新派剧中,男扮女形仍然被从歌舞伎中保留下来。中国话剧在日本第一次饰演,李叔同就因“男旦”一角受到日本著名戏剧报刊的称赞。

第三:剧本选材与搬演

早期话剧的代表性剧社,春柳社的剧本选材基本都是严肃的悲剧。一部分以家庭伦理入手,讽刺社会,一部分以官场腐败入手,宣扬政治。注定了绝大部分剧本的悲剧性与严肃性。同时,由于当时翻译剧本少,所以演出大部分还是“幕表制”但春柳社的“幕表”较为完整详细,所以他们的演出较为严整。但是,仍有许多话剧是由日本搬演过来,像《热血》、《茶花女》、《鸣不平》等。因为话剧剧目的西方化,造成了春柳社戏剧的曲高和寡,不为大众所接受,最终夭折于文明戏后期

总结

早期话剧是中国戏剧步入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在这一时期的话剧深受日本新派剧的影响,假若没有日本新派剧的先行实践。中国或许也会踏入戏剧现代化,当然,或许也会深陷传统的戏曲、幕表制无法自拔。无论怎么说,至少近代日本新派剧对中国早期话剧的影响是中国戏剧现代化的道路上无法忽视的一股力量。

拙作,若有错漏,欢迎指教。

你可能感兴趣的:(近代日本戏剧对中国早期话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