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1《2020年全国中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摘抄与想法

第二节 测试内容分析

写作试题命制者紧紧抓住“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

通过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

2020年的写作试题关注当下发生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紧扣时代脉搏,把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放在首位,引导考生对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文化自信、如何成才等问题进行思考。

......同时注意提升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审辨思维

一、关注青年成长

高考试题命制要在人才选拔和教育导向上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道德素养,使考题真正能够促进考生思考、促进青年成长就显得格外重要。引导考生从大时代中寻找个人意义,在新时代中找准定位和方向,是2020年高考写作试题的一大特征。

摘抄与个人思考:

示例:2020全国3卷(第22题)

“镜子”“自画像”审视自己;

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

给高一新生写信

所以,文章内容应关涉自省、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过去现在未来等关系等思辨内容,和生存的意义价值

示例:新高考2卷(第23题)

材料的第一个句号,读书与行路

第二个句号,读书或行路与地名

第三个句号:地名所关联的内容(范围比较大)

第四个句号《中华地名》主持人(这涉及到你与观众的关系,需要思考观众的需求,所以第三个句号的范围开始缩小)

第五个句号,写主持词(与观众互动,切中观众需求,组织语言的能力)

示例:北京卷(第24题)

“一条信息”与记叙文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使你”和“联系现实生活”要求有思考的深度

没有主题限制,其实更不易构思

示例:天津卷(第23题)

“2020年的春天”,“中国面孔”,“你”,“新的思考和感悟”

面孔分析:

杜甫,爱国,诗歌   个人与国家

屠呦呦,获国际奖,中医药   中医与西医,“先进”与“落后”

医务工作者,抗疫形势严峻,个人付出与群体安全

快递小哥,默默奉献

这道题很有难度哟,眼光要向外,有关系,有深度,有感情

示例:江苏卷(第21题)

材料第一个句号,关键词“同”

第二个句号:自己喜爱的,同

第三个句号:智能互联网时代,同,塑造

第四个句号:未来

写作中应关涉:我的当下与未来,个人与他人社会

示例:浙江卷(第24题)

个人对未来的期待;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

落差与错位

你的体验与思考

学生写作应关注现象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处理,如何达到

示例:上海卷,第25题

转折,意想不到,无能为力

关注当下,思考解决的办法。关键点——谁关注,谁解决,“你”与“谁”的关系如何处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2-11《2020年全国中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摘抄与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