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你的山 成熟蝶变

——2022年第九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及系列峰会的主题“重建生态 | 你当像鸟看见你的山”,指向的正是教育的目标感和教育人的意义感。 有意义、有价值的目标感,正是当下基础教育的一个常难题,却又是新课题。基础教育迫切需要瞄准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地加以实践。 ——摘自年会主题

“你当像鸟看见你的山”,即每一个教育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目标山头”,看见、奔赴、跨越,最终完成自己“目标山头”的成熟蝶变。

真做事 做真事的追问和联想

年会分享中,“全景式数学”老师的分享深深地打动了我。那种打破“总靠视听学、纸上学、学纸上”的天花板式的教学模式深深的禁锢了老师和孩子们的思维空间。我说你听着,我讲你练,这种形式早晚都会让人疲惫,更何况长年累月?所以,从课堂“出走”就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动能:走到操场用身体丈量物体尺寸;走进实验室动手操作感受化学反应;走进餐厅完成最受欢迎的美食统计; 走到操场研究奔跑的速度;走到田间地头研究垄数、株距、种子、肥料等真题,这种第二空间、第三空间、第N 空间的教学想想都让人心潮澎湃,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爱呢?“全景式数学”老师自信满满的说“他们学生的最大苦恼就是太爱学数学了”。哈哈,学数学要是达到这种境界,实在是学生之幸、数学之幸教育之幸!

回归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是否也可以实行“全景式语文”呢?当我们要学习《秋天》时,我们也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一起来观察那么蓝、那么高的天空;观察一片片从树上落下来的落叶;观察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大雁,然后由衷的发出感叹:啊,秋天来了!这样以天地为课堂的语文课是否会更加有趣呢?

当我们学到《竹节人》的时候,是否可以让学生准备毛笔干绳子小刀在课堂上亲自动手来做一做亲自来演一演呢?本来这些美丽的文章就是作者在生活中的实际经历,然后经过自己的笔尖变成文字供我们欣赏的,那么情景重现是不是可以更好的诠释文章的内容呢?

当我们学到《桂林山水》时要是能亲自去现场感受自然是更好了,如果不能,那么视频教学也可以解决我们不能亲到现场的遗憾,或许影视教学会更加震撼也说不定呢?

学习生字,我们也完全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去合作探究这些字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书写,如何才能写得工整漂亮。

……

这样说来,语文学科也可以实现“全景式语文教学”,通过朗读、活动、情景、游戏来激发学生的人生体验似乎更符合语文学科的气质,语文似乎更适合激发学生的追问和思考,语文似乎更适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可是我们的语文课都在干什么呢?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单元设计教学

一个单元必定有共同的内容,必定有相似的地方,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构建任务群,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去发现去解决去获得人生感悟,如此来实现教学对学生的追问和联想不是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吗?

大阅读

“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阅读对于提高自身修养是多么的重要;“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也会让我们更自信。

那么把阅读课和语文课结合起来可行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个月学完语文书已经不是童话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剩下的时间干什么?阅读呗。

只要是适合孩子们读的书都可以拿来在课堂上进行阅读,进行学习,让孩子赶着属于自己阅读的马车向前奔跑,一知半解又如何?囫囵吞枣又如何?古人不是早就告诉我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我们的纠结不过是杞人忧天罢了。

如果能实现教学时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转变,在属于自己的“目标山头”辛勤耕耘:实现教学创新不落俗套,思考教学形式多样化,追问教育的多种可能性,那么当发现孩子们嘴角上扬的时刻也必定是自己“悠然见南山”的蝶变时刻!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见你的山 成熟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