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9|老子|第三十六章|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想要夺走,必先要给与,能够看到这些细节且明白怎么做的人叫做微明。

或许有人会说听上去像是阴谋,也像是一种利益交换,但我觉得这是一种付出和回报的价值体现。比如自己想要他人手里的糖,得有他人喜欢的物品与其兑换,不能只是想要口袋里却又没东西。

大善之人必有大善之用,比如我们在企业里可以用利益把员工往好的思想和习惯引导,各种奖励就是如此,这也是利诱,奖励可以激励人前进,夺走了坏习惯,养成了好习惯。人员都成长了企业也就有了资本了,社会也就进步了,这是一种三赢的局面,员工得利、企业得利、社会得利。

当然也有人用奖励会让人养成坏习惯的,比如经常朋友请吃宵夜、喝酒、请偷懒、请抱怨,这些往往都是在把一个人的习惯往坏的方面引导,给与了一些利益之后再夺走了一个人原来的好习惯。所以其实是造成了三失的局面,个人失利、企业失利、社会失利。

习惯是可以被养成,也可以被摧毁的。

以前有人养了一圈猪,突然有一天猪圈坏了,这些猪都跑到了森林中,没过几年,森林中就出现了一些非常凶猛的野猪,到处会攻击人,村里的人都知道一定是这些养的猪跑出去之后变成了这样,村民就请了很多猎人想要抓住他们,几次下来猎人们也无能为力。有一位老人后来就主动提出来要进行抓捕,他就拿了许多食物和一些木桩,然后往山上去了。

第一天,他在野猪经常出没的地方放了一些食物,敲了一根木桩,野猪看了非常谨慎地走开了,没过一会儿,看看似乎很安全,野猪又过来吃掉了。

这时候老人就知道这些野猪肯定能被抓住了,第二天就继续多放一些食物,老人就打下了第二根木桩,野猪依然很小心的看看食物,但还是吃掉了。第三天老人就继续放食物,再打下第三根木桩,接下来的日子里,野猪每天就来这里吃老人准备好的食物,直到最后一根木桩老人打下去的时候,野猪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圈在一个新的猪圈里了。

野猪跑到森林也能变得无比勇猛,何况于人?天下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当这些野猪享受着不劳而获的食物就会付出应有的代价。天下也没有不要回报的付出,让人做事不给回报必将会欠下更大的恩情。给予利益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工具,只要我们清楚自己的目的是好,能看到善恶之别,能用利益夺走人的坏习惯,我认为是微明大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0-09|老子|第三十六章|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