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恩与养恩

  全职带娃以后接触最多的人群就是宝妈了,磁场相近话题相同,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朋友,你家娃在楼下玩招呼一声,我要出去买菜再问问要不要同去,不聊心事只谈天气也能成就一段亲密关系。

  和芬就是这么认识的,老公在外地工作,她有两个孩子,哥哥已经上小学三年级,天天淘天淘地正是猫嫌狗不待见的年纪,妹妹刚两岁还常常腻在妈妈怀里撒娇可爱搞怪,自然偏疼女儿多一些。我们常常带着孩子在一起玩,久而久之就发现她对女儿是真的爱之入骨,不说现在小城镇重男轻女思想已经淡化许多,年轻的父母心里儿女都一样,二胎政策放开以后更是希望最少能有一个贴心小棉袄来疼,不过疼爱与溺爱还是有分别的。

  她对女儿就属于溺爱了,不爱吃饭就不吃,买零食,在家里不喜欢穿袜子鞋子就不穿,不论寒夏,喜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就跟妈妈哭闹,然后就由妈妈出面跟小朋友交涉,拿来给她玩,诸如此类等等等等的小毛病,或许别的小朋友都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成长过程中被慢慢纠正,但是许多问题集于一身而当事人还不自知的时候就有点不容乐观了,指望孩子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再改正无异于痴人说梦,基本还是靠家长发现指正,我开玩笑般说她对女儿太宠,她说肯定是疼小的多一些啊,闺女嘛,她还小,不忍心说她,可是有一个不会说“不”的妈妈,孩子什么时候才能真的长大呢?

  偶然听闻芬从小是被抱养的,而亲生父母家与养父母家相隔不过十几里地,她也一直都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有时候聊天她会说小时候很不喜欢自己的身世,感觉两边都不亲,像一艘船两边都靠不了岸,没有目的地的飘荡着,即便后来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映射到生活中就是对女儿的无条件溺爱,好像要把自己从小缺失的都补偿到她身上,她未必不知道这样做不太好,却控制不住自己,透过女儿好像看到那个曾经幼小敏感的自己,被小朋友嘲笑是捡来的,是被抛弃的,无助又羞愧的仿佛自己犯了多不可饶恕的罪过,其实她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啊。亲妈觉得家里孩子太多尤其是女孩儿,就给别人一个吧,离得不远想见还能见,养母家刚好想养个女孩儿,两个儿子太闹腾,也不缺那一口吃的,于是一个小女孩的命运就这样被愉快的决定了。小女孩愉快吗?没人问她。别人只会说以后要孝顺啊,毕竟把你养大了,虽然不是亲生的,不然就是不知感恩。亲妈呢,也要多想着点,没有她哪来的你呢,两家离的不远过年过节还串个门,只有小女孩对着亲生父母兄弟姐妹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面有种荒诞感,除了提醒她自己是被抛弃的那一个没有什么别的意义。好像只要没病没灾的长大了成家了,父母的任务就完成了,不管是亲的还是养的,没有谁在乎她的内心世界是不是一片荒芜。

  我理解但是不赞同她对女儿的做法,就好像她也清楚但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一样,只是多爱她一点点嘛,女孩就是要娇养嘛,好像这样就能消减些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其实非但没有消减,反而还延伸到了下一代身上,无形中生恩和养恩的重量已经承载到了两个人的身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恩与养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