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观课体会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这节绘本阅读课教师在挖掘文本内涵的同时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爱”这一主题的深刻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关注个性化学习和小组学习的相辅相成,不仅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鼓励学生有个性地阅读也通过共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所蕴含的主题,,感受文本中关于爱、关于生与死等几大主题。课堂上教师对IRS和平板的使用有效地促进了教学。

首先,IRS反馈,让数据“看见”学生的内心感受。

教师两次运用反馈器选择是我觉得非常棒的。第一次在学生小组合作帮白猫的一生划分阶段后,在反馈交流后教师提出问题:爱上白猫是不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学生利用反馈器进行选择,结果是100%认为是,这时教师渗透“爱是重要的”这一主题,紧接引出虎斑猫的爱,进而推进故事的阅读,这次的反馈让老师摸清孩子们的阅读初感,为下面的深入探究做了基础。第二次反馈是在故事的末尾白猫再也没有醒过来后,教师提问:失去爱的人,我们还能活下去吗?学生的选择结果为百分三十几和百分六十几,每个人对于爱都有自己的选择,这是数据的直观呈现,也是学生手中的选择,更让我们“看见”学生内心的感受!另外,还有一次的IRS反馈对于本课最后一个问题:知道爱很重要,所以,让我们学会爱亲人爱朋友,爱自然爱阅读······好吗?全班结果是100%选择好,这个问题的回答,我认为不用设定为选择题进行选择好或者不好,可以设为主观表达题,教师利用随机挑人进行采访,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想法会更好。

其次,小组学习,以合作深入学习的维度。

课上2次主要的小组合作学习分别为活动:《讨论猫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和活动:《小组交流讨论虎斑猫的爱是什么?从哪些文字和图片中体会到的? 》两次活动中教师均先出示了学习要求,接着开展小组合作,指派一位同学记录,最后教师拍照或者学生拍照上传,最后全班反馈交流。这期间教师很关注小组合作的参与度,这从教师第一次的建议能听见每个成员的声音和第二次建议阅读绘本28到31页,要请一位同学读故事给大家听中都能体现出来;计时器的利用大大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必须有分工,人人做事才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任务;最后的反馈环节,第一次是老师将8个小组作品拍摄于同一张进行上传,第二次是由各小组自行上传,这两次的不同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和课堂的有效融合,第一次的分阶段从难度上看比较简单,因此相同之处多于不同之处,教师选择将所有作品放置一起方便对比,引出主题;第二次的结论则是比较开放的,此时教师进行一组一组的展示,这是对每个小组学习结果的关注。

正如课上老师对学生说的一句话:你们对我的爱是沉默的。课堂上学生些许紧张,些许胆怯,如果能用上随机挑人、抢答等IRS手段,会不会有些许改善?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观课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