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12:金钱上的限制性信念

实际上很早之前就知道限制性信念这个词了,自从学了bars就在不停的去除自己的限制性信念。刚好Mia布置作业让我们梳理下自己的限制性信念,那我就来好好罗列自己曾经、现在的限制性信念,觉察到就是转变的开始✌️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里曾描述过,我们在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都被三个主要的方式制约: 语言设定:你小时候听到了什么? 模仿:你小时候看到了什么? 特殊事件:你小时候有哪些遭遇? 这三方面的制约大概就是我们限制性信念的主要来源。

语言设定

你在成长的过程中听过那些和金钱、财富、有钱人有关的话? 你有没有听过以下这些说法?钱是万恶的渊薮,储蓄是为了不时之需,有钱是一种罪过,钱很脏,你要努力工作才能赚到钱,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你不可能又有钱又有内涵,金钱买不到快乐,有钱能使鬼推磨,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我们不该奢望得到那个东西,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钱,钱永远不够用,以及一句最恶名昭彰的——我们买不起。 这就是问题所在。年幼时听到的任何有关金钱的话,都会留在你的潜意识里,成为支配你金钱观的一股能量。 根据意念法则的原理,你所预期的,你一定会得到。你的内在世界决定了你的外在世界,如果你认定自己不够好,你就会把这个想法合理化,并且创造出那个“不够”的显示状况。相反地,如果你相信自己是富足的,你也会把那个信念合理化,并且创造出富足与丰盛。

模仿

你会发现自己的爸爸妈妈很节俭吗?也许你小时候的衣服妈妈还留着,十几年前的拖鞋还留着…那么长大了,你会不知不觉活成父母的样子。很久之前的东西留着不舍得扔,家里囤积的东西越来越多。或者你完成活成叛逆的角色,不停的买东西,因为你的潜意识不认同父母的做法,所以拼命来买东西过度消费来显示自己的正确。实际上这些都是通过模仿大人,根植在自己潜意识的金钱观念,并没有自由的做自己。

特殊事件

举个例子,我小时候喜欢集邮,碰到自己喜欢的邮票,就会跑去找妈妈要硬币,妈妈总是回答她:“我没有钱,你去找爸爸要。爸爸才有钱。”我便跑去找爸爸要,然后开开心心地去买邮票。日复一日,同样的状况不断重复,那么,我最后学到什么样的金钱概念呢?第一个就是,男人才有钱。所以我结婚后,我就期望先生拿钱回家。并且我也已经要的不是硬币,而是更高段位的金钱。我学到的第二个概念是,女人没有钱。如果我妈妈(她的模仿对象)没有钱,显然她也应该如此。于是我在潜意识里就会想花掉所有的钱。这件事,我做得十分彻底。我先生给我五百元,我花五百元;如果他给我两千元,我就花完两千元。

实际上我自己也赚钱,但工作几年下来却一点积蓄都没有。我和先生会为了金钱吵架,直到去年自己开始复盘自己的财务状况,才发现自己花钱真的好厉害。后来通过阅读《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才发现自己有作者太太一样的经历,原来这个限制性的信念藏的这么深。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就本具足矣,我们是丰盛本身。只因为我们接收了太多的限制性信念才让自己越来越匮乏,越来越缩小。让我们多和自己的内心链接,与那个高我链接,去挣脱那些限制性理念的枷锁,让自己活的越来越绽放!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week12:金钱上的限制性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