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片《隐入尘烟》票房破亿,为什么电影界集体沉默了?

在上映第62天后,它终于逆袭成第一,票房正式突破1亿元,被称为“文艺片票房逆袭的奇迹”。

从电影入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柏林电影节等单元到视频网站自来水式的宣传热议,《隐入尘烟》的逆袭的确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有网友评论“电影界集体沉默了。”

要问为什么?

一位网友回复:“因为他们善于假大空,压根想不到小草也能托起太阳。”

还有人留言:“羞愧难当啊,没想到没钱也能拍出令人动容的好作品。”

首先是好作品,其次才是营销和普通人的不断“安利”才让一部不被看好的农村题材的文艺片实现了从票房到口碑的逆袭。

有媒体评论,这个票房走势,在国产电影中几乎是前无古人的。算是“起死回生”了。

一句“起死回生”带着多么的无奈和心酸啊!

曾几何时,有人呐喊“好影视剧的春天就要来临了!”

可是放眼望去,却依然是一部接一部的烂片和伪高级片泛滥,观众挑挑捡捡,忍气吞声地选了一年,也顶多只有一两部影视剧赢得口碑收视/票房双丰收,得以成功出圈,而不仅仅只是在粉丝圈意淫狂欢。

《隐入尘烟》的隐在于它的故事,几乎可以说毫无吸引力,有很多人甚至觉得“总是拍中国农村最穷困和最丑陋的人物,才能迎合国外获得认可和大奖。”

的确。《隐入尘烟》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都是被家人和村子抛弃的可怜农民。

男主角老四没了父母,成天被人欺负,自己的哥嫂也不管他。

而海清扮演的女主角贵英,自小没了爹妈,被养在哥哥嫂嫂家里遭受虐待,长时间干重活,落下了一身病。经常小便失禁,还不能生养孩子。

两个被世俗抛弃的可怜人年龄大了,就被“凑合”过起了日子。

故事以苦难开篇,谈不上爱与喜欢,甚至连拍一张结婚证都显得别扭而格格不入——与彼此格格不入,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更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但是,就是这样的两个苦命人,却意外走到一起后,发现了彼此的闪光点,爱意一点一点萌生。

全片没有一句爱,却感受到最真挚的爱情!

虽然被村子抛弃,但是他们彼此很照顾对方。也让普通人甚至非健全人的爱情得以发光。

虽然电影突出了中国农村的穷,也可能为了迎合国外故意抹黑国内,但是我们不得不问一句“拍电影之前他并没有想着让这部电影在国外获奖吧?”

伟大如张艺谋在籍籍无名时期拍摄的《秋菊打官司》真的是冲着国外大奖去拍的,还是得到了国外资本的支持?

他首先是拍了这样的影片,又意外获得了国外的认可,如果逻辑顺序反了,什么事情到了喷子嘴里都能找到反驳的理由。

而《隐入尘烟》的导演也不是第一次拍这样的影片。甘肃土生土长的导演李睿珺接受媒体采访被问到“如何看待影片市场回报问题”时表示:“这些年拍摄的影片都聚焦在家乡,从《老驴头》、《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到如今的《隐入尘烟》,都将镜头对准了乡土叙事,都是以乡村成长生活的个体经验来映照家乡土地。”选择这类乡土题材似乎已经成为他的一种执着。

他在被问“在这个注重回报的时代,这么多年都根植于农村,拍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难道没有人建议你换一个风格?例如卖座的商业片,能‘卖钱’自然会少了很多压力?”这些问题时指出,自己从来不认为自己有可以“卖钱”的能力。

在题材选择上,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职业导演,在任何类型上也有局限,从目前看来,只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你是个粤菜厨师,不等于说你能把川菜做得很好,即便你会做川菜,但你能做到一流吗?你有那么擅长吗?应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想发力的东西。

随着网络的发达,看似信息获取更快捷广博了,其实只是知识变得更难以获得了。

如今的网友总喜欢以自己有限的认知或者网上摘抄的未经证实的段子加以留言评论,显得自己特别有文化,其实那不是文化,那最多只是装B上瘾。

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总是觉得超出自己认知的就是别人胡乱编造博人眼球的。

所以有网友建议:井口不深,多跳出去看看。

票房分析师罗天文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以往大家对文艺片票房的看待,天花板多是一两千万元,票房破亿基本不敢想。现在《隐入尘烟》无疑破了圈,对它的看待不再单纯是文艺片那么简单,观众的喜爱超越了类型、层级的束缚,已经达到了全民观影的现象。比如在上映后期,票仓从一线城市逐渐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安利’电影的人不再局限于影评人、学者,更多的是对电影有真实感受的普通市民。很多从来没有放过这部电影的影院因为观众‘想看’都对这部电影进行了加场放映,合力让影片取得好成绩。”

这种破圈除了感谢自媒体,短视频在内的流媒体的主动或者自发营销与口口相传之外,更是城市与农村,成名导演与弱势导演,一线城市与十八线小城市,城市人与农村人,不同圈层的斗争与突破。

都说如今的影视剧已经消灭了穷人,演绎的不是皇家的宫斗,就是豪门的生活恩怨,那么穷人都去哪了呢?穷人真的都被消灭了吗?

现在终于有人拍出了一部演绎穷人的影片,又说是为了迎合国外,国内根本没有这么穷的农村。难怪现在打开网络都是人均清华北大毕业、月入10万、一线城市都有一两套房产似的。

活在虚拟世界里的网友,都渴望成为网红,一天直播收入208万,却不愿意脚踏实地去看看身边真实的世界。

这种双标似乎每天都在网络上演。也不知道是这些网友不出门,还是那些路人不上网啊。

摆烂和躺赢一度被媒体炒热之后,这届年轻人就成了“废物”的代言人,可是他们真的是这样吗?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可是明明现实生活比影视剧更残酷啊!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什么感同身受,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你认为的丑化只不过是你没经历过罢了。

能哭出来的痛根本不叫痛。

能够隐入尘烟的尘与土,根本不会随风而散。

如果把讽刺当成是为了黑而黑,那么再好的作品也没有市场。

影视剧不能展现穷人的生活和世界,本身就是一种悲哀和阉割。

尘归尘,土归土,我们终究隐入尘烟,来去皆随风。

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穷苦人也配拥有爱情!

文艺片《隐入尘烟》票房破亿,为什么电影界集体沉默了?

因为皇帝的新装被揭穿了,真相本身就是残酷的,而这种残酷是他们不愿意也不想让你看到的。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只能在沉默中灭亡!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艺片《隐入尘烟》票房破亿,为什么电影界集体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