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何用?

从来都是劝人读史知史的,只至读《道德经》“执今之道,御今之有,方知古始,是谓道纪”时确有所感。大道之下,万物循环往复,今日所得,史有所出,反之亦然。从《道德经》编写内容就可看到千年前之人性与今何异?既然确信如此,何必读史呢?你所应该明白的道理当下皆有,如能清清醒醒做到宠辱若惊,也大可不必向那些认为只有从历史中才能找到世事无常,概当以慷的学者们学习了,他们早已“多闻数穷”,毕竟我们发现太多的人连当下之理尚不明白,更勿需空谈历史了。由此也可理解为总有人会说那些高知人群总“满嘴的仁义道德,却一肚子的男盗女娼”。唐太宗那句“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被无数人推崇,但想一下也似乎臭不可闻。这无非位高权重者邀买人心的手段而已。人之本性之难移甚于移山,性格特点一旦形成,就如同总理上任初期曾说过的那句“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都难”,而触及骨子里传承下来的有民族文化特点的性格和习性更是难上加难。得失兴衰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埋下伏笔,道德与仁义在人类社会形成阶层起就早已成为自上而下治理的工具,古之,今之,未来亦之,自是必然。与专业性研究不同,常人读史所为者无非知理明道看兴衰,但无论看遍多少,所得所悟无非皆可一语而概之。能如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所比喻的满本只有“吃人”两字觉悟的估计也不算多。所以,活明白于当下,明理于当下,悟道于当下;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友能四为清白,就已难能可贵,实在无需学史为人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史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