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踏雾来阅读感受

昨天在小红书上面看到了《作品》杂志的相关介绍,编辑提到他们去年8月刊登了一位大学生的作品《麒麟踏雾来》,尽管还有许多不足,在《作品》杂志中并不算优秀,但编辑还是给了一次机会。我也心血来潮,浅读了一下这篇作品。

在前面推荐语中,龙老师也说道。最初他是看到“小塘鲺还在手中的竹筐突突突地撞。”开始动了推荐给更多人的心思。当有一处或者几处精彩场景时,总能打动评委。于是我也好奇这究竟是一篇怎样的作品。

故事讲的是在……的时代,麟儿奶奶区芸川给麟儿讲述自己小时候与舞麒零的小伙陈轸的朦胧爱情故事。但文章不单纯停留在爱情层面,逐渐上升到了文化与名族精神的传承


故事梗概:区芸川在青莪书院念书时,发现外面来了一群舞麒麟的小伙,当时就被深深的迷住了,上课期间还不断向外张望,之后便对其中一位小伙陈轸动了心。

甚至还在先生午睡时偷偷爬上书院的墙想要……

其中有一段话很有意思:“刚开始她还不太能在中午看见陈轸,只能百无聊赖地坐在白墙上,跟墙脊上的骑楼小兽说说话,可是小兽是石头做的,不解人语。她又干脆躺在瓦上,眯着眼看头顶榕树上的蝉和鸟,看久了又嫌它们吵,索性又坐起来,看远处的山……可云山过于平远,到底不能让小芸川满足,这白墙上也压根没什么能让她满意的。石兽吗?蝉和鸟吗?云和山吗?都做不到。

她心里烦,哪能怪这些呢?”

将芸川纯真而又紧张,害羞的心思体现得淋漓尽致。小石头不解人语,山川不能使他满意……唯有陈轸的出现能让他欢欣。这或许就是初恋时的美好吧

之后区芸川不再守墙头,改回家守灶台……在阿公叫芸川去鱼当买生鱼时,突然撞到了迎面而来的陈轸。其中两段描写可谓是绝佳。

第一处:等芸川跟着娘回来的时候,满身都是鱼溅起的水,小塘鲺还在手中的竹筐里突突突地撞呢,就和往外冲的陈轸撞了个满怀。陈轸吃了一惊:“你也在这里呀!”芸川抬头瞪圆了眼睛,抿着嘴角跑掉了。

“小塘鲺还在手中的竹筐里突突突地撞呢”,看到这里,都能想象到那个画面:芸川紧张的双手握不稳手里的竹筐,本身又在路途中遇到陈轸,于是她的心绪也随着小塘鲺起伏不定。这种文学意识的形成,是作者的一种宝藏

第二处:阿公说,粤菜要讲究一个“鲜”字,不仅是蔬菜碧绿,河鲜生猛,禽类纯种,而且要光鲜嫩滑,保持食物本味。“人嘞,也要这样!要鲜活,民族才有生命力,可是,可是……”芸川知道阿公要说什么,就算是天天待在书院,小姑娘也能从先生紧锁的眉头和娘脸上的泪痕中感知别处的死寂和疮痍。战火什么时候会烧到云背后的这座城来呢,不好说。

从这时开始,芸川便受到了他爹的影响,但当时懵懂无知的芸川还不太能理解这些。芸川的思绪变化也从这里埋下了种子

从此以后,她便不再保持这份“生分”,芸川娘也知道了这事。

在一次接待陈轸师傅与蔡将军的过程中,麒麟舞也在宴席上“活”了起来。蔡将军与芸川爹在谈论什么“香港军需,封锁突围”时,蔡将军也夸赞起了芸川爹的手艺,以及他非凡的名族气节。

而芸川还默默地看着蔡将军和阿公,只觉得耳旁的唢呐吹得更得劲了。

其实这时的芸川其实还很懵懂无知,一句简单的“只觉得耳旁的唢呐吹得更得劲了”实际上是芸川心路历程跨越的一个重要节点

芸川念书念到高年级,先生也管得宽松。芸川则时常跟着其他学生一起到街上派发抗日传单。同时,与陈轸的交往则更为密切了。

陈轸身上本身也体现出一股非凡的名族气节。在与芸川交谈的过程中,高呼“谁能赶跑日本鬼子,振兴中华,谁就是王者!”还胸有成竹的坦言自己要接师傅的班子。

芸川也开始在这段时间慢慢成长,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书生。也听了许多新的战况,了解了阿公救过蔡将军的命。暗地里对日军的茶点下了手脚,又不懂声色的将蔡将军从日本人堆里带出来。

可以想象,除了他本身年龄的增长外,心境的成熟肯定也和与陈轸的交往有关。这种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

作者将一个人的成长,与环境,周围人的心智等等结合起来写,来体现这一点,本身也是及具功底的

战争局势逐渐紧张,一群日本兵趾高气昂的走进了芸川乡里。还扬言要走”亲民”路线。此时芸川阿公和陈轸师傅也在谋划一间大事。

芸川也感受到了异样,不断追问陈轸,但他一句话也没说。

元宵节到了,日本人用刺刀逼着每户人家,扬言“与民同乐”,还特地邀请大家看舞狮。

醒狮团开始并不在意,歌声哀婉,动作晃悠。被大作一骂,猛的惊醒,开始了一场“正式”的舞狮。转瞬间扑向了台上的两名日本军官,并瞬间用小刀结果了军官,但舞狮师傅(陈轸师傅)和另一名舞狮小伙却没能逃过日本人的枪杀。

陈轸也就成了舞狮团的接班人,到香港、澳门,以及各国“演出”。最后陈轸和芸川回到了家乡,继续传承传统文化。


其实,个人觉得,文章最高明支处还是在于作者将芸川与陈轸的爱情故事上升到了国家和民族气节。文中的阿公、蔡将军、陈轸、以及陈轸的师傅,都是忠烈之士,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这芸传。阅读这样的文章,其实也能潜移默化的唤醒我们的名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怀。

虽说结尾处确实有些生硬,但文章本身闲散适得的风格也很讨人喜欢,从中总能看到沈从文的影子。虽比不上大家作品,但也算得上一篇佳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麒麟踏雾来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