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欧洲之旅之意大利

去欧洲旅行,是今年7月初就决定的,直到9月19日装完行李,直到20日晚上拉着行李箱出门,才算正式成行。坦率地说,是去旅游,之所以说成旅行,是表示要把旅游从形式上内容上,尽可能变成旅行的坚定信心。

正如尼采所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深以为然。用粗浅的文字记录此行,是想,给自己留点纪念,也算是不虚此行吧。

罗马

此行的首站是意大利罗马。“条条大道通罗马。”从小经常听大人这样说,长大了自己也会不经意地这样说给自己说给别人。经过11个小时的飞行,如今,在9月21日的清晨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罗马。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旅行也是,不然,等到有一天想出去走走,远一点儿的地方,单单是长途飞行都应付不了。

清晨的罗马很是清冷。

突然面对一些全然陌生的面孔,还没有适应的时间,就拖着行李箱匆匆随着团队上了大巴车。行前,从北京来的许导苦口婆心地提醒大家,在欧洲,意大利和法国的治安很糟糕。心情忐忑之余,还是被罗马的宏伟建筑深深地震撼。

罗马是古老的,无论是在斗兽场还是凯旋门,欧洲特有的建筑风格都会给人古老恢弘神秘的感觉,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是,有故事。

在欧洲,有很多凯旋门,最大的是巴黎凯旋门,最古老的却是位于罗马斗兽场的君士坦丁凯旋门。是为了纪念君士坦丁一世在公元312年米尔维安大桥战役中大获全胜而建立的。众所周知,巴黎凯旋门是法国的标志性建筑,但它的原型竟然是罗马的君士坦丁凯旋门。当年,拿破仑来到罗马,见到了这座凯旋门,大为赞赏,之后以此为蓝本,打造了巴黎凯旋门。

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建于公元72至80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从外观上看,呈正圆形,俯瞰时,是椭圆形,占地约2万平方米,围墙高57米,这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9万人数的观众。罗马斗兽场由韦斯帕芗皇帝下令修建,是古罗马当时为取悦凯旋的将领士兵和赞美伟大的古罗马帝国而建造的,在其儿子提图斯在位期间建成,是古罗马帝国标志性的建筑之一。斗兽场里最残酷的一项表演是人兽表演,参加的角斗士要与一只野兽搏斗,直到一方死亡为止。据记载,斗兽场建成时,罗马人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活动,宰杀了9000只牲畜。

如今这里,往日角斗的喧嚣与残酷已经绝尘而去,取代的是如潮的人流,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团队纷至沓来,人们无一例外地举着手机,摄像机。许导把大家领到最佳拍摄点,给了20分钟。人流中,不时有人高马大的黑人的身影,许导提醒大家,要留意这些黑哥们,绝不能接他们手里兜售的物品,不然,没有50欧走不了。斗兽场的外墙有很多洞,还以为是战争留下的,不想竟是当年悬挂饰品留下的,也有岁月留下的。


那句世人皆知的“条条大道通罗马”,出自罗马典故。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州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据史料记载,罗马人共筑硬面公路8万里。这些大道促进了古罗马帝国与外部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公元8世纪起,罗马成为西欧天主教的中心,前来朝圣的教徒络绎不绝。据说,当时从意大利半岛乃至欧洲的任何一条大道开始旅行,只要不停地走,最终都能抵达罗马。有趣的是,古罗马统治者为了调兵遣将方便,下令在大道两旁种上大树,以便为行军的将士遮挡太阳。相传,“条条大道通罗马”最早出自罗马皇帝尤里安之口。可以想象,鼎盛时期的罗马,该是怎样的繁荣奢华。如今,罗马无疑是落寞的,无论那些大道在与不在,“条条大道通罗马”也只能是一个传说了。


梵蒂冈


游览梵蒂冈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个意外的收获。

在西安咸阳机场,刚进T3候机大厅,许导就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让大家自费参加行程里没有的梵蒂冈。广而告之了40多分钟,弄得大家在之后的托运行李,领登机牌,值机过程中,甚是紧张,不快自然难免,还未踏出国门,就要求参加自费项目,许导有些心急,开场就似乎出师不利。

到了罗马,来到梵蒂冈,才知道出入无需任何凭证,很多人改变了主意。

梵蒂冈城是梵蒂冈的首都,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西,北,南3面有高墙与罗马市隔开,东面的圣彼得广场同罗马市畅行无阻。梵蒂冈总面积仅0.44平方公里 ,约1400人口,城区内大约有近900常住居民。梵蒂冈城的公民,大部分是神职人员,包括主教,神父,修女,以及著名的瑞士卫队—一支专门为教皇服务的志愿禁卫队。还有大约3000名世俗工人,但都不住在梵蒂冈城内。梵蒂冈集中了一批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和建筑杰作,修建在使徒圣彼得墓上的大教堂是全城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独具特色的欧式建筑,远视气势恢宏,近看肃然起敬,那一根根白色的柱子,教堂上一个个白色的尖顶,一气呵成的成片的建筑,令你不得不仰视,离的越近,越是如此。

梵蒂冈目前还没有和我国建交,这里把许导的讲的故事悉数道来:

五十年代初,梵蒂冈天主教大主教听说在东方诞生了一个叫China,n的国家,于是就派了六个人乘船,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来到北京,和外交部商榷建交事宜,外交部提出,建交可以,但大主教需要由China,n委派。这六个人一听,说这可做不了主,得回去汇报。于是,这六个人就开始回去,路过台湾海峡的时候,得知这里还有一个小China,n,就问起建交的事情,台湾立马表示同意。六个人一合计,说管他大China,n小China,n,反正都是China,n。这就是,中国和梵蒂冈没有建交的由来。

前两年,两国元首有过会晤,之所以没再商榷建交事宜,大概是中国统一台湾,已经是没有争议的共识吧。许导这样解释。

文字进行到这里,百度了一下,没有许导的故事。没建交的主要原因是两国政教上的分歧。


比萨斜塔


比萨城著名的景点就是比萨斜塔,1590年,因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使得比萨斜塔名声大噪。

我们是在蒙蒙细雨中游览的比萨斜塔,大概是早上第一批游客,得以在没有人头涌动中看了全景。只是,也就那么几分钟,但那种宁静的庄严的感觉,现在依然记得。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奇迹广场的大草坪上,散布着一组乳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宗教建筑,大礼堂,洗礼堂,钟楼(即比萨斜塔),墓园。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的罗马建筑风格。站在比萨斜塔的脚下,你会惊叹,倾斜到如此程度,还那么巍然屹立,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感叹于,世间的某些机缘和冥冥之中的神秘所在。翻看比萨斜塔的建造过程,这种感叹更加深刻。

比萨斜塔于1173年8月开始动工,当时计划建造100米左右,然而当设计师波那诺·皮萨诺建造到第三层时,塔身就开始倾斜,于是设计师只好等待地基沉降稳定后再继续动工。到了1275年建筑师迪·西蒙继续动工,他采用轻质材料,减轻建筑自重的措施。到1284年,比萨斜塔已经建造六层,倾斜仍在继续,同年,迪·西蒙去世。工程停工,直到1350年由建筑师托马索·皮萨纳完成七八层的建造。最终塔高56米,总重量1,45吨。历经百余年,比萨斜塔终于落成。

据统计,现在比萨斜塔仍在继续倾斜。但也不必担忧太多,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建筑也是。


佛罗伦萨


想到佛罗伦萨,记忆仍与雨有关。

不想说佛罗伦萨在15,16 世纪就是欧洲最著名的艺术中心,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不想说佛罗伦萨从15世纪起就被当地富商美第奇家族所守护,这一守就是300年。不想说米开朗基罗广场上的大卫像有多么威武。不想说百花大教堂作为佛罗伦萨的地标建筑有多么壮观。不想说,佛罗伦萨的市花以及标志为什么是一朵紫色的鸢尾花。

想说的是佛罗伦萨的雨巷,这里的雨巷虽然没有戴望舒笔下,撑着油纸伞,丁香般款款走来,且带着丁香般惆怅的姑娘,但我还是执意地称之为雨巷。我们跟着许导,撑着伞,或者淋着雨,就那么走过一个又一个,长得差不多的雨巷。深深的巷子,因为两旁高大的房屋而显得更深,都是抬头一线的天,脚下都是光滑的大块大块的石头铺成的石头路,没有说是石板路,是因为那些石头的块头实在太大,很难走出响亮的哒,哒,哒的高跟鞋的声音。不知道,在佛罗伦萨,有多少这样迷宫一样的巷子?我们走走停停,生怕落下谁。

想说的是在一个巷口,意外与但丁相遇。那时,雨已经停了。这里的雨总是匆匆来匆匆去,仿佛我们的脚步。许导要大家停一停,指着旁边一栋大概三层的建筑说,这儿就是但丁故居。想到但丁,就想到了“神曲”,还有那句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据说, 但丁喜欢在佛罗伦萨的广场上枯坐,尤其是仲夏之夜,他常常伴着满天星斗坐到天明。想来,在眼前这栋房子里,但丁也会倚在窗前久久伫立吧,那个让他一见倾心,爱而不得的少女贝阿特丽切,也一定会时常想起吧。

想说的是佛罗伦萨的德语别名:翡冷翠,是由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首译,似乎比佛罗伦萨来的更富诗意,更富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气质吧。诗人自身著有“翡冷翠的一夜”和散文作品“翡冷翠山居闲话”,后来,作家徐鲁画家黄永玉诗人风来满袖都著有关于翡冷翠的作品,都是对徐志摩诗意的一脉相承。

想说的是,在百花大教堂,大雨倾盆而下,我们几个也没闲着,找到一家甜品店,要了两个球的冰淇淋,屋檐下,雨,叮叮当当地打在雨伞上,口中是冰淇淋甜美滑润的味道,眼中是粉红色,绿色,奶油白三色大理石砌成的气势磅礴的百花大教堂。

还有,雨后,那些在你脚下逗留的灰色的,以及白色的鸽子……


水城威尼斯


关于威尼斯,记忆里最深的印象是小学课本里的“威尼斯小艇”。如今来到这里,震撼的地方太多太多。这是个:因水而建,因水而生,因水而美的水城。老城区面积9平方公里,人口5万左右。这里家家都有出行用的小艇,小艇的豪华与否,与家庭富裕程度相关,就像我们不同品牌出行的汽车一样。我们出行的是马路,在威尼斯就是水街,让人惊奇的是,水街上也有红绿灯。家家门口都有几根大柱子,先是好奇,看多了就明白了用途,原来是用来停放或固定小艇,使人分分钟联想到我们古时的拴马桩。

这里有火车站,有马可波罗机场,有威尼斯大学。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的东北部,是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重要的港口。这是一个最不可能建筑的城市。主建于离岸4公里的浅水滩上,由118个岛组成,并以180条水道,378座桥梁建成一体。

相传,威尼斯的历史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威尼斯地方的农民渔民为逃避酷擅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人们先是在冲积形成的淤泥外围用松木筑起围堰,再在围堰里打下大木桩,木桩一根挨着一根,这就是地基,打牢固了,铺上木板,然后就盖房子,这里的房子无一不是这样建造的,所以人们说,威尼斯城,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森林。为建造威尼斯,当年,几乎砍完了意大利北部的森林。这样的房子,也不必担心水下的木头会烂了,此前考古者挖掘马可波罗的故居,挖出的木头坚硬如铁,出水后见了氧才朽。

威尼斯现有的建筑,大都建于14至16世纪,建筑的地基都淹没在水下,看起来房子就像漂浮在水上。威尼斯有徐志摩笔下忧伤的叹息桥,世界上最美的圣马可广场等著名景点。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汽车的城市,穿行在水街最多的就是黑色的贡多拉,细细的船体和平平的船底特别适合威尼斯又窄又浅的运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威尼斯每年都在下沉,每年都有十余次被水淹。据说,如果没有有效的保护措施,50年后就会沉没。或许,那时候,游览威尼斯不是乘船,而是要潜水。如何保护这么大一座水城,无疑,也是对人类的考验。由于游客大量涌来,使得这里物价飞涨,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以至于有很多老城居民不得不迁离威尼斯 。这无疑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在意大利,每晚回酒店之前,一定要买水,所以,下大巴的时候,每人都抱着一两桶水,几乎成了保留节目。许导告诉大家,意大利的水质硬,绝大多数的意大利男人都秃顶,都是水惹的祸。买回去的水,也不省心,烧开上面一层白沫沫,喝的时候不忍直视。每天,都无限怀念中国的水。

不管怎么说,意大利是个值得去的地方,可以一去再去。

备注:2019作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路上•欧洲之旅之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