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20:21,壹品创作者联盟(以下简称“壹品创联”)网文纵横公会头脑风暴公社准时召开“武林大会”,集结各路“英雄好汉”到场“听海观潮”“一览众山小”“一语道破天机”。
经过一天的投票,2月19日公社心灵捕手——“五大名捕”评选结果已揭晓,他们依次是:哭泣的橙子、无_穷、小桃爸爸膏膏、发愤的草莓、悟莘斋主人(每月获评心灵捕手次数最多者自动成为月度心灵捕手,每年获评心灵捕手次数最多者自动成为年度心灵捕手)。
头脑风暴(2021年2月19日):
一、思考与探讨课题(小桃爸爸膏膏命题)
大家好,又到我主持会议的时间了!
某天在一个十年前加入的游戏群里,听见群友在讨论现在的小孩子不会做别的事情,只知道玩手机刷短视频,形容这是“时代的悲哀”。这让我恍然想起十多年前,当时的家长反映孩子只会玩网络游戏,批评这是“精神鸦片”,称这是一种悲哀;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家长们报怨孩子们只知道坐在沙发里看电视剧,也说是一种悲哀……
今天我想讨论的是——
1.到底是这些东西真的有害,还是我们落伍了呢?
2.你对如今的潮流时尚有了解吗,或者有什么看法?
3.你觉得曾经有哪些好玩的,或者有哪些令你感到快乐的事物吗?
二、思辨与华山论剑(按出场顺序)
小桃爸爸膏膏:
当年上网还是属于年轻人的活动,当年90后还是小孩子的代名词,当年我还自诩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可是现在我也感觉到了落伍,抖音、王者荣耀、吃鸡,这些对我来说通通都是陌生的东西,年轻人玩的东西我几乎都不懂。现在我打开电脑只剩下写写字了。
从前我们因为被上一代质疑而不满,如今却又开始质疑下一代。
国内一些媒体为了让他人接受自己的价值观总喜欢捏造事实,误导大众。
这就和当年课本里的华盛顿砍樱桃树,爱因斯坦童年学习成绩不好,还有爱迪生用镜子帮助妈妈做手术之类的故事差不多。
我都被忽悠怕了,一旦碰上名人的事情都要先求证一下。
一旦和别人吵起来,观点不可靠就会被对手抓住机会疯狂打脸。
教育孩子是家长的责任,如果孩子有问题,首先应该问责的是父母,而不是游戏和其他文艺作品。现在太多人都习惯于推卸责任,我觉得身为一个家长,最起码要了解你的孩子,然而实际上很多人都不了解,不知道孩子有什么朋友、孩子的心情如何、孩子喜欢玩的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连孩子的兴趣爱好都懒得花时间去了解,只会把孩子当成下属和员工,甚至当成地主家的长工来管理,出事之后才知道在镜头前面痛哭,说自己从来不知道孩子在做些什么。
无_穷:
玩手机,看抖音,还好吧,我家的两个小家伙,又唱又跳的,说的话连我就吃惊。反正上学了,就没得玩。
司空颜:
这……其实怎么说。这是中国文化留下来的病根。不是有句老话说得好吗?人大多都是这样的,即使是同样的错误,在指责别人的时候通常是不包括自己的。
遇到这些东西,其实只要正确地引导,真的有用,就像我,在高中才知道有智能手机存在,而在其它地方,早我们好多年。从小就有电脑玩的人和我们从小没见过电脑的,肯定不一样。一轮又一轮,黑格尔这句话,引用得到位,解释得到位。我就不太玩游戏,偶尔会玩一会儿益智的单机游戏。
就试想一下,你是否真的不在意他人的话语和看法?做不到吧。
群体之内,这必不可少,人云亦云,常常存在。
哭泣的橙子:
玩头条,唱歌,写文章,养鸡。
人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利用固有的认知肆意地取笑他人或者站在道德高点来指责别人。
是的,这就是又一个新的轮回。之前网上不是一直吐槽一个现象吗?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有的还得了脑溢血。其实根本原因是我们大人跟小孩子的思考方式不同,他们理解不了抽象思维,理解不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大人总是告诉他们结果而没有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许多大人喜欢在小学的时候对孩子跟得很紧,为孩子报了很多补习班,反而会提早扼杀他们的学习乐趣,他们不会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不管做什么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强按着牛头喝不了水,所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过是一句伪名词。
是的,都是大人喜欢,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这就是攀比思维——别人家有的,我家不能输。
若冰_68765:
我认为凡是存在的东西就有它存在的道理,游戏也罢,电视剧也罢,应该说都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和标准 。这些东西本身是无害的,但也都是“双刃剑”,在给人们提供了便捷服务(如网络办公)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要看大家如何去看待,不要因噎废食。
我想首先它们没有毒,其次我们也未曾落伍,因为一个时代中先进的东西会很多,每一个人不可能样样精通。不会王者荣耀,不会吃鸡,不会编程,也不标志着落伍。术业有专攻嘛,或许你是另一个领域的翘楚,比如写作,比如唱歌,比如作曲,比如做菜,等等。总之 ,存在的东西,就有它存在的道理,只是看人们如何利用与趋利避害。
别说孩子,大人就没有沉迷游戏的吗?我曾经连续玩游戏一天一夜,累得眩晕、呕吐。玩游戏也可以锻炼大脑,锻炼手指的灵活性,我现在戳屏幕的灵巧劲儿,就是玩游戏练出来的。
很多孩子的补习班、特长班都是“我妈(我爸)”说我喜欢,根本不是孩子自己喜欢。
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各种班都是“跟风”,根本不顾孩子的好恶。别人家孩子报什么班,我家孩子也要报,因此造成了很多资源浪费。家长回家就刷视频、玩游戏,孩子能安心写作业,做功课的就少之又少。
研发iPad的人不让自己家人使用,就如贩毒的不吸毒一个道理,深知其害。
说得对,应了“狼爸虎妈”的教育理念。我还沉迷过小霸王游戏机(插卡的那种),玩魂斗罗什么的。
发愤的草莓:
2010年苹果公司在发布 iPad 的时候,乔帮主花了整整90分钟时间来介绍 iPad 的各种好,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后来他曾经亲口承认。在自己家里颁布了禁令,严格限制自己的孩子使用自己公司造出来的 iPad。这就叫生意归生意,生活归生活吧。
不仅仅是乔帮主一个人,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都在家里对这类电子产品采取了相同的态度。因为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懂得电子产品有多可怕的一批人。准确地说,让他们谨小慎微的其实不是电子产品,而是电子产品所带来的行为上瘾问题。现在我们家使用这种平板产品都要带一个倒计时器的,每次限定时间到计时器响了,孩子就必须把这个东西上交,还是挺有效果的。
定下一些通用的规矩。可以是晚上不准带手机上床,可以是一天的某个时间之后不准再使用电子产品,也可以是晚餐时绝不能把电子设备带到餐桌上。话说回来,我同学说小时候弹钢琴被他妈打得想死的心都有了、哭着弹,现在他特别感激妈妈,当年有逼自己一下。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原则叫“共情关注”,就是你和孩子要处在同一个语境中,他关注什么,你就关注什么。不过,数字设备是共情关注的天敌,把孩子放到电视机前让他看动画片,会破坏语境。互动的消失会限制大脑学习和储存知识的能力。大脑不是被动地学习语言,而是在回应和互动的环境中学习语言的。语言和词汇是要把人联系起来,把孩子放到电视机前,实际上是隔绝了他的语言环境。因此,对孩子使用数码设备还是要有所控制的。
悟莘斋主人:
桃子爸爸的主持果然别具一格啊。
时代与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与人生、生命、岁月、时间一样,都是不可逆的。我们站在无限宏观的角度来看,每一代人都是渺小的,也都是不可或缺和不可复制的,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小时候,我记得家里有一台摇式拨号电话,那时候周围绝大部分人家里都没有,后来有一台金城铃木摩托车,也是令周围人羡慕的,包括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等都是比较早用起来的,那时候还颇觉得有些骄傲和自豪。后来,大家用起了手机,我第一台手机是我爸给我的翻盖三星彩屏手机,那时候觉得好高级,后来上大学用起了直板诺基亚智能手机也觉得很高级、很好用,可那时候谁会想到不久后的若干年就全被触屏智能手机所取代。所以说,未来看我们的今天,必然觉得他们才是高级的,当下的我们是out的,故此我们得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客观对待与审视这个世界。包括对孩子的教育等等,关键在于引导,而不是武断地批判与指责……
握个手吧,那时候一堆同学在我家里玩排位赛。
每个人说话做事都是站在“有利于”自己的立场,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赴汤蹈火,也无论是自愿前往还是被逼无奈,都是自己的取向和选择。举个反向思维的例子,一个即将被执行极刑的罪人,他通常自然不愿意去赴死的,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能做出选择所能做的事和说的话也还是会站在对自己有利的立场之上。所以,我们也没必要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和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言所语,当然也不是完全地自以为是、固步自封、特立独行,而是要学会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吸收对自己有价值的“营养元素”,如好的建议、意见、知识等,不适合自己的没有道理的部分就要学会正确对待。至于何为对、何为错,就需要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断地学习进步,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与个人知识技能体系的换代升级。
风扬先生:
物是死的,人是活的。互联网、虚拟化等都是时代的趋势,这一点不是单凭任何一两个人可以阻挡的。既然玩手机、打游戏这些是孩子避免不了的,何不用它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当他完成你指定的某些事情就允许他玩一会儿。同时,作为家长应该及时告诉他分清利弊。毕竟,总不能因为害怕天黑,就不再点灯。孩子可以无知,但作为家长可不能跟着不懂事了。
我对现在的抖音、网易云、王者荣耀、吃鸡什么的都知道,但都没有让我感兴趣的。
三、后记
广大优秀的简友们,经历了一场曼妙的头脑风暴后,你是否有对其中的些许文字产生共鸣或有更加精彩的论述在脑海中灵光浮现,欢迎在下方留言区域留下你的精彩观点和感受,同样欢迎优秀的你加入网文纵横公会之家,共同推进壹品创联建设发展,为注入生生不息的人气和能量,让你我行走在文字江湖中充满力量。
往期回顾:
壹品创作者联盟
壹品创联网文纵横公会与你同行
我在《菲斯杰龙凤书香岛》小岛等你来继续华山论剑,头脑风暴思考与探讨课题开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