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朱元璋》第三十二章:将来与后来

第三十二章:将来与后来

历史知识导读:

导读1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七日,朱元璋四子朱棣武力篡位成功后在南京正式登基,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改年号为永乐

导读2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明王朝迁都北京,朱元璋开国首都南京从此变为陪都。至此后,明朝皇帝均葬于北京,朱元璋被孤零零遗弃在南京明孝陵。

导读3明朝历史中,被朱元璋生前严加防范和舍弃的太监和锦衣卫,因为朱棣篡位成为中国历史中最为严重的两股祸害。

导读4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在景山皇家后苑的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宣告大明王朝正式结束。

导读5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五月初三,大清摄政王多尔衮进入北京,五月十五日(公元1644年6月19日),传令:“除服剃发,衣冠悉尊大清之制”。从洪武戊申年至此,共计278年。

 

我没有将来,只有后来。

后来的人,后来的事,后来的一切。

后来的一切,我们都管不了,都是身后的一切,但我们都会在意,在意一切。

在意后来的评价,在意后来的财产,在意后来的子孙,在意等等诸多。

物质的东西还好在意,可以通过自己的分配,布置一下大致的方向和原则,只有后来的评价是个最为棘手的东西,很多人为此累心累肝,伤神动脑。毕竟“”留名青史“”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无论什么史,无论什么名,重点是要留,我则比较坦然,因为我深知后人对我的评价一定不会好。

我杀了那么的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他们才是实际的记录历史的人。得罪他们的唯一下场,就是要背负千古骂名。普通的老百姓,很多都同我当年一样,没有文化,没有心思,没有能力,更没有资格与权力去参与此事。

老百姓评价人的标准就是简单实用,能不能让他们有饭吃,有钱花,有房住,能过上好日子的官就是好官,能为老百姓着想的皇帝就是好皇帝,直接明了,只可惜他们并没有发言权,因为他们多数连如何握笔,都未必知道。

历史的评价真的就那么可信吗?我不信。根源就在于谁在记录历史,如果一个皇帝对于记录历史的人,很好很用心,百般呵护,那结果一定是个好皇帝,一定会被写得尽善尽美。即便不美的地方,也最多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小瑕疵而已。

始皇帝在史书中一直都是以暴君示人,或许就是因为他杀了那些所谓的儒生。所以一切都会变得罪不可赦。修长城,不对;建皇陵,不对,郡县制,不对,杀人,不对,烧书,不对;反正他所做的等等的一切,都不对。

相比而言,太宗的命运就要好很多,史书中多以明君出现,因为善待知识分子,给予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所以即便“”弑兄杀弟囚父“”的行为,也变得理所当然,都涂抹得快有英雄的色彩了。甚至将兄弟家族赶尽杀绝的行为也是无罪的,也是可以轻描淡写的。

这些究竟是谁在判断这些所谓的对与错,黑与白,好与坏?

这些判断的标准真的客观吗?真的理性吗?真的都是那么实事求是吗?

好像真的未必,里面夹杂着一些人的味道。

既然记录历史的人都不要脸面,那么假如创造历史的人假如要脸,就会正中他们下怀了。大家都知道游戏的规则,就变得都不要脸了。本来创造者实事求是的做,记录者实事求是的写,这个曾经最为简单的规则都已变味。记史的人添油加醋,胡编乱造,一切都是逐利而为,丧失了读书人本有的骨气,或许有,也或许本来就是假装的有。士可杀不可辱,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做得到问心无愧。我呸!记录之人都丧失原则,我何必遵守,何必讨好。

一群靠着维护自己利益,可以摇尾乞食的人来记录历史,这样的历史可信吗?既然不可信,我何必在意?既然我不在意,我何来敬畏与恐慌?何不随心所欲,恣意而为。

记录,随你利益;内容,随我心意。

做便做了,杀便杀了,何必纠结!

我不是圣人,你也不是,他也未必,或许圣人根本就无法存在。

我从未想过成为圣人,所以那些所谓的圣人标准根本约束不了我,也不必用此标准来评价我,我不配,你自重。圣人的大棒,不必恣意挥舞砍杀,因为我与你不在同一境地,我属于庸俗的众生,不要将我捶打到遍体鳞伤。高不可攀的标准,以及耀眼的光环,留给那些有心追逐的人们,衷心祝福他们,一切安好。

后来?后来的评价?我根本不在意,再后来,那些看到历史的人,爱信不信。

我在意的只是我后来的大明王朝,我后来的子孙。

我制定了很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我希望我的子孙谨遵我的规定,让朱家王朝能够千秋万代传承下去,这就是我对后来最大的期望。

其实在我的内心,我也不知道这些制度和规范,是否会被完全地执行和遵守,我自己也不知道,后来,谁知道呢?谁能说得准呢?只是但愿吧?

老年人总是固执的,都是有些自以为是的。自以为自己的经验和阅历是真实的,有用的,一定是对的,并且还要一直固执地坚守着这种自以为是。

我们一直认为之前的经验和阅历一定可以指导后来。这就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后来应该这样做,后来不能那样做,否则一切后果将不堪设想。不堪设想,或许也只是一种无助的、吓人的、假设的幻想罢了,自己也未必真正知道吧!

固执到什么程度?自以为是到什么程度?只有自己到老了,才会明白。说了,你也未必相信。将来自己体会吧!

因为除了固执,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值得坚持

老生常谈,是否就是这个意境。到老了,就会经常谈谈自己的经验,谈谈自己的辉煌,谈谈自己的曾经,给乳臭未干的子子孙孙,指导指导后来的一切一切。仅此而已,不然如何,因为我们拥有的只剩下过去,没有了将来。因为除了能谈谈这些,也不再会有其他新鲜。

后来,我不知道,我只是假装认真地做好了指导。

真的会是怎样?但愿一切都好吧!

累了,不说了,结束了!

我们的人生毫无交集,只是期望在相向而行的时候,报以一丝假装善意的微笑,或许也是一种礼貌。

我就是我,我不是你们说的朱元璋。

                        <本章终结>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是朱元璋》第三十二章:将来与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