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沉浸式解读历史典籍,对话先贤

大家好,我是Maco.

本文来源与微信公众号:美可玩故事服务号

前段时间,有一档大型文化综艺节目特别火,是由央视策划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国》,开播之后,就拿到了9.4的高分。

这档节目为什么受到如此欢迎呢?

《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了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从中甄选出最值得讲述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

采取“文化节目+戏剧+影视化”的方式,讲述典籍的成书、核心思想,以及流转中的闪亮故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鲜活立体起来,开启了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

第一期节目走进的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

“当代读书人”撒贝宁,与倪大红扮演的“古代护书人”伏生对谈,穿越千年,去到《尚书》里的中国。

伏生讲解了《尚书》中的篇目《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短短数字,千年前大禹分定九州的壮阔图景,便如在目前。

在节目中,演员重现了大禹与先民治水的场景,虽然他们只有简陋的治水工具,却不畏洪水泛滥,誓要天下安宁。

《尚书》记载了尧、舜、禹、夏、商、周时代的历史,这个时间段正是华夏民族发展的重要时代。

作为华夏儿女,我们的生命缘起何处?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答案也许就在这些世代相传的典籍里。

而《典籍里的中国》把原本晦涩难懂的典籍,以“文化节目+戏剧+影视化”的方式,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让我们更能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典籍里的故事,去思考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典籍里的中国》值得每个孩子们都去看一看。

说到这里,Maco不得不提一下【美可玩故事】的《诗词背后》,它跟《典籍里的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是儿童版的《典籍里的中国》。

《诗词背后》,选取涵盖了整个小学阶段必学的155首古诗词,把每一首诗词的人物、背景、事件融汇成有趣好玩的故事。

既能结合诗词,又有历史知识启蒙,当中每一个故事都会描述诗词的创作环境与事件,通过场景化还原诗人的创作背景,加深孩子对诗人创作心境的理解与体会。

能够让孩子在趣味中爱上诗词,通过引导能够从更高的层面让孩子了解诗词背后关于诗人以及年代的故事,还能让孩子将诗词学以致用。

比如诗人杜甫,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总以为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因为他大部分的诗里总是带着些许凄凉的气氛。

但其实,杜甫年轻的时候也是有浪漫主义情怀的,在没经历过安史之乱,没有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前,杜甫是一个满怀雄心壮志的洒脱诗人。

还记得开元二十四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却遗憾落榜。但是杜甫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开心地去游山玩水。

那时的杜甫,意气风发,怀有雄心壮志,虽然是游玩,却仍怀有一颗报效国家的心。

在途中,见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更是登上泰山,写出了那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岳》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的这首《望岳》,描绘了泰山雄伟的气势,赞美了泰山的大气与秀美,既有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亦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登顶的雄心壮志。

以“望”为视角,全诗却偏偏没有一个“望”字,气势浑然天成,感情热烈,全诗充满了杜甫的浪漫主义情怀,带着激情与朝气,给人积极向上的蓬勃之感。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被后人视为人生哲理。

《望岳》最终能感染我们的还是杜甫当时所表现出的乐观心态,因为胸怀梦想,哪怕仕途不顺,人生不如意,也能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

通过《望岳》这首诗,是想告诉同学们,面对困难、考试失利、陷入迷茫,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忘记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勇气重头再来。

所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要丧气,毕竟我们还年轻,哪怕失败,我们依然有时间重头再来,未来依旧充满无限希望。

当有朝一日登上顶峰,我们也可以俯视大地,叹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加油吧,少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典籍里的中国》:沉浸式解读历史典籍,对话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