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思考的艺术》之稀少性谬误解读

一位女友请我去她家喝咖啡,我们想聊天。可是她的3个孩子一直在吵吵闹闹的。我想起我带了一袋玻璃球,我把玻璃球倒在地板上,希望那些淘气鬼可以安静的玩玻璃球。事实告诉我错了,玻璃球立即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我不明白怎么回事,便仔细观察。原来玻璃球中有一只蓝色的,孩子们都抢着要它。其实所有的玻璃球都一样大,一样漂亮,闪闪发光,可那蓝色的玻璃球有一个重要的优势-稀少,我笑了,孩子们是多么幼稚啊!




罗马人说:物以稀为贵。稀少性谬误和人类历史一样古老。我那有3个孩子的女友,她的第二职业是房地产经纪人。每当她有意向客户想买房子但还没有下决定的时候,她就会打电话给那个客户,说,“伦敦来了一位医生,也看了我推荐给你的那套房,他很感兴趣。你觉得呢?”伦敦来的医生,有时说是教授,有时说是银行家。这些当然是虚构出来的,但是效果很明显。她成功的说服了那个感兴趣的客户做了决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潜在的商品稀少啊,客观的看,这是不合理的。如果感兴趣的客户保持理智,就不会被伦敦来的医生所影响了。

广告里常说:库存清货,很多广告牌上都写着:仅今天有售,这都示意时间的紧缺。艺术品的商人都知道,在大多数画下面画个红点有好处,这意味着:大多数已售。很多人会收藏邮票,硬币或者老式汽车。虽然他们再也没有用处了,没有一家承认旧邮票,也没有一家店会收购旧硬币,老式汽车也不能上路了。这都无所谓了,关键是它们稀少啊。




结论:我们对稀少性的典型反应是丧失清晰思考的能力。因此请你仅按价格和作用判断一件东西,你不要在乎它是否稀少,也不要在乎有“伦敦来的银行家”也想要它。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醒思考的艺术》之稀少性谬误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