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基于关心关系的伦理学视域》

   《中国教学学刊》2018年第4期刊发了席红梅博士的文章《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基于关心关系的伦理学视域》。在翻阅目录时就被“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所吸引,迫不及待地从教导处借阅了这本刊物,并试着阅读。试着做一下简单的读书笔记及体会:


我不是一个很好的读者,阅读一些文章犹如选择美食一样会“挑食”,所以我的阅读量非常的少,因为今年以来受教授影响对“乡村班主任”“乡村教育”“假期生活”有所关注所以会较为关注这些敏感字眼。这篇文章吸引我的首先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其次我再去关注“政策支持”,阅读后我对副标题“关心关系”有所思,试着摘录如下:


关心意味着一种关系,在双方之间,两者是平等的,乙方付出关心,另一方接受关心,要是这种关系成为一种关心关系,双方无论付出关心的乙方还是接受关心的一方,任何一方出了问题,关心关系就会遭到破坏。

教育管理者他们认为关心乡村教师,但是缺乏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欲求;作为被关心者,乡村教师体察不到教育管理者给予的关心,他们更多认为管理者的意图是关心乡村学生的成长、乡村教育的繁荣,是希望他们留在乡村,为乡村发展作贡献。概括起来就是:教育管理者认为非常关心乡村教师,努力地作出关心的行为,而乡村教师却感受不到,认为没人关心他们、对政策没有作出积极反应。

其表现形式可能有(一)乡村文化传承者角色消失的身份焦虑(二)工作弥散而无目的性(三)职业道德游离于教育和社会之间(四)应对未来挑战的核心素养水平较低

 教育管理者和乡村教师之间建立关心关系的关键环节

 (一)认真倾听(二)交往对话(三)跟踪反应


略思反问自己:

作为学校教育管理者的自己,关心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时,倾听他们的心声了吗?我所谓的关心,作为被关心者是他们需要的吗?

身边的教师有多少是将之当成一种生命,而不仅仅是生活呢?这样一来,教师的生命本体的价值观、教育理想、人生梦想如何引导?

作为沿海地区,我们这些乡村教师从收入待遇来说勉强过得去,但是如何解决老师病不起,休不起、训不起(不是单单只经济方面,关键是课还是自己要补回去上,有老师出去培训要将几天培训的课都调好)?

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提升核心素养以应对未来挑战?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日新月异,乡村教师如果固步自封或缺乏“见识”如何顺应发展?

在政策支持体系方面:现在职评、经济收入都优先照顾乡村教师,那是不是老师们都挤破脑袋往乡村走呢?非也,能留住已然不错。在身边,的确乡村教师的收入要高于城区教师。但是依旧很多老师依旧向往城区,因为为了自己孩子的教育,城区里有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软件、硬件优于农村。对于教师职业而言,家长对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城区远高于乡村。这些的这些我想都不是靠1万2万的经济待遇可以弥补。

   乡村教育发展任重而道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基于关心关系的伦理学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