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点评(画梅乞米)吴让之

1、石材并不确定一方印的好坏。这方印是吴让之刻为朋友汪鋆所刻,边款里吴让之记下了这样一段话:“石甚劣,刻甚佳,砚翁乞米画梅花,刀法文氏未曾解,遑论其他。东方先生能自赞,覩者是必群相哗。让翁。”(见首图,左边的隶书是汪鋆做的跋。文为:此刻為先生六十後得心之作也,其自贊如此從可知矣,光緒九年試燈日,硯山自識時年六十有九。)石头很差,刻得却很好,吴让之自己夸自己,甚至因为刻了这方印他让为文彭连刀法都不懂更不要说用篆配篆等其他内容了。东方先生是吴让之的自称,他自信地认为,覩(睹)者是必群相哗,见到的人肯定为大为惊叹的。吴让之大师的自负之情溢于言表,直接说:这方印除了石头不好,其他都很优秀。不好的石头未必刻不出来好印,这是这方印带给我们的启示。在高超的篆艺和刀法面前,石料不是决定因素。

2、对角呼应。一方印,像一篇文章,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有呼有应方构成完整的内蕴丰富的艺术品。这方印在章法上采用的是常规的对角呼应章法安排,对角呼应可以是疏密呼应,可以是占位呼应,可以是方圆呼应,这方印里,占位呼应和方圆呼应同时采用。如图:


这方印里,吴让之大师安排四字占位并没有等量占位,而是让画、米两字缩小占位,梅、气两字扩大占位。目的很清楚,就是要让气字尽可能的舒展,尽可能地展南摇曳多姿的字态(《说文解字》并没有乞字,用气字替代)。而这方印的审美着力点,也正在气字的屈曲盘绕与舒展自如。当然,对角呼应的元素里,还有梅与气的曲笔圆势和画与米的直笔方势的呼应,甚至画和米两字还是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以前我们曾说过,曲笔、圆笔一般是动态的,直笔、方笔一般是静态的,画和米是静止的(它们左右对称,安祥自然),而梅和气是流动的。这种呼应和对比都增加了这方印的审美元素,使它动静合一、方圆一体,使它耐读耐看。

3、团聚一气的章法构图。我们常说刻一方印要像盖房或者是一家人,要照顾何处开门,何处开窗,何处以长扶幼,何处老少相携。在这方印里,画、米两字相对稳定,又各自搭边,站稳姿态,梅字上搭画字,右部接边借力,下部站稳底边左边则伸入米字空间与米照应。气字上部接边寻找稳定,右部本无依傍,但巧妙挤入画字弧线让出的空间,互相揖让,尾笔又与梅字相接,寻找依托,下部又与米字头部相接消解下坠之势。米字则在站稳马步立定脚跟的同时,又将右部伸入梅字空间与之交互。四字看似各有姿态,实则互相呼应,互相依托,团聚一气,亲如一家,造成紧凑密实的气势,印章感十足。此印如果仅看疏密,可认为是画、气、米与梅的“三疏一密”,又可以看作是画、梅、气与米的“三密一疏”,其内在呼应关系丰富,四字合为一印之后,完美舒坦,实在精妙。难怪吴大师自赞如许。

你可能感兴趣的:(篆刻点评(画梅乞米)吴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