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同孩子沟通

沟通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家庭教育从沟通开始。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往往如下面这个故事一样。

假设你眼睛不太舒服,去看眼科医生。他听你说了症状后把自己的眼镜摘下来递给你。

医生:“戴上这副眼镜吧,我戴了十年,很管用的。”

你:“我戴上后一切都变得模糊了,不管用。”

医生:“怎么可能?我戴的时候都是好好的。你要往好处想!”

你:“我慎重地告诉你,我什么都看不见了!”

医生:“我对你这么好,把自己的眼镜都给你了,你却这么说,真是好心没好报!”

......

这个故事是不是看起来特别荒谬?

基本的沟通方式

听说读写是人们最基本的沟通方式。比如阅读本文,就是在运用读和写两种交流模式。读写能力也是我们每个人从小学开始就接受的教育之一。

我们日常的交流中,听说是用到最多的方式。但很少有人教导我们如何说话,更别说教导我们如何听别人说话。听懂别人说话,尤其是从对方的立场去聆听,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家长希望通过谈话对孩子产生影响力,首先要了解孩子。家长需要在获得孩子信任的基础上,培养移情聆听的技巧。

移情聆听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其本质不是赞同孩子,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孩子。

据估计,人际沟通与10%通过语言进行,30%取决于语调与声音,60%则靠肢体语言。所以,在移情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四种自传式回应

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会联系我们自己的经历,因此普通人往往会有四种“自传式回应”的倾向: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想法。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孩子:这次期末考试没考好。

家长:xx同学考多少分?为什么你才考这个分数?(追根究底)

孩子:主要是粗心,好几道题我都会做的。

家长:每次考试你都说粗心,我觉得这是敷衍的说法。(自以为是)

孩子:那可能是因为我不够努力吧。

家长:为什么你不能更努力一点?(追根究底/价值判断)

孩子:......

家长:你们现在条件比我们当年好多了,这么好的条件更应该好好学习!(好为人师)

孩子:我知道了。

......

有效的沟通

针对上面的案例,正确的沟通方式应该是移情聆听,至少包含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让说话者感受到你开始关注他的谈话。

第二阶段渗入个人的感觉。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第三阶段加入解释。用自己的词句表达,用逻辑思维去理解。

第四阶段是二、三阶段的综合,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

孩子:这次期末考试我没考好。

家长:这次考试没考好啊。(复述)

孩子:是啊,我觉得就是粗心,否则不会是这个分数的。

家长:恩,我能感受到其实你对这个分数也不太满意。(体会对方的心情)

孩子:对啊,为什么我每次考试都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

家长:我们一起想想,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比如如果是审题时粗心,那么我们需要看看是数字看错了,还是问题没看清楚,又或关键字词没理解呢?(带感情的加以解释)

孩子:原来还有这么多原因啊。

......

获得理解

了解孩子固然重要,但家长也有义务让自己被孩子了解,这通常需要相当的勇气。

古希腊人有一种很经典的哲学观点,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这三个词集中体现了让孩子理解自己以及有效表达自己的精髓。

品德指的是个人的可信度,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是沟通的前提。

感情是移情能力,只有家长通过交流理解孩子的情感,孩子才能反过来理解家长。

理性是逻辑能力,即家长合理表达自己的能力。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家长把自己的观点准确、清晰地传达到孩子的心灵中。

请注意这个顺序,一定是先品德,再感情,最后才是理性。

对于家长来说,与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大概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情。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家长一点启发。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维七的教育分享圈(ID:dimension7777)。分享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作者:维七,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小学数学老师,终生学习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同孩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