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对杏花的误会,是一场美丽的邂逅

提起杏儿花,嘴边即刻咏出的会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其实,叶绍翁写这首《游园不值》多少有些遗憾的韵味,诗的前两句是“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不约而访,本来期望故友坐于家中,谁曾想,轻轻扣门,无人响应,没见到故友,抬头看见满园的春色,其中一枝杏儿花开出了墙外。

园内的春色连门都关她不住,为何非要和一枝俏丽的红杏过不去。杏儿花无错,错的是故友不在,驳了诗人的雅兴。诗人远行而来,悻悻而归,把失意的情绪给了越墙而出的杏儿花,全属无意之举。

杏树对土壤、地势的适应能力强,而且杏树耐寒又耐高温,零下三十度或零上四十三度均可生长。

我的家乡也有种植杏树,在村外连成片的田地里,种了杏树的人家,大多都在地头,即可观赏亦可引路,春天的周末,孩子们在家被嫌闹得慌,三两一群四五一伙便跑到野外的田里去耍。

有早开的杏儿花,一树一树的,远看是白色,近看是粉红,杏儿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开,颜色由浓变淡,宋代诗人杨万里咏她:“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一首五绝写尽杏儿花颜色。

欢喜雀跃的孩子们踏过荠麦青青的田,挥舞着手臂,向杏儿花树跑过去,杏儿花开的很高,孩子们够不到,彼此对视,默契地笑,矮地抱着高的,用力把手伸向杏儿花的一枝,努力地、兴奋地仰着头,那一树的杏儿花近距离映入眼帘,真是好看呀!愣住的那一秒,旁边的孩子提醒着,快呀!快呀!够到了!伸手的小伙伴使着劲儿,一枝杏花折到手了,原本站在下面抱着的孩子松了一口气,扑腾一声,上面的小伙伴半摔了下来,倒在松软地田里,压了一身地麦苗,别的孩子顾不上拉起他,赶紧接过那支还在高举着的杏儿花,用力地闻着,自己爬起来的那个孩子也不恼,痴痴的看着那支杏儿花,那是自己费力得到的,一脸骄傲的样子。

孩子们并不贪心,几个孩子折了一枝杏儿花,互相拥簇着回到村子里,快要到家的时候,瞅着这一枝杏儿花面露难色,谁拿回家少不了要被骂,传来传去又回到折杏儿花的孩子手里,大家信誓旦旦的向她保证,可以回家说是其他人折的,这样,可以免去责骂。而其他的孩子回家也会说谁谁折了一枝杏儿花,每个人都说是其他人,家长知道孩子们只折了一枝,也就不再追问,大家逃过了一劫。


杏儿花落了,小小地青杏爬满了枝头,密密麻麻,果子太密会影响成果后的大小,所以,大人们得空还会打掉一些青杏,这样留下来的就会长的很大个,好吃。

杏树可以活到百年以上,老杏树的姿态苍劲有力,冠大如盖。

杏树结果很多,杏子还可以做水果罐头、可以做杏铺、新鲜的杏子吃完了杏核留着,晾在窗台上,砸开硬核后露出杏仁,棕褐色的杏仁皮剥去后是白白地杏仁儿肉,微苦,清热解毒,可入药。

我喜欢杏儿花,亦喜欢吃杏子。

文人们更喜杏儿花多一点,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杜牧也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人对杏花的误会,是一场美丽的邂逅)